标题看起来似乎有点惊悚,不过我保证这是个非常开心温馨轻松愉快美满的故事。
其实我本来想起个题目叫《一代神医当世华佗、扁鹊再世,让脑梗死的病人两周恢复到健步如飞》,但是想了想这好像有一点像虚假广告,可是这是真的呀。
我想要么换个题目,比较纪实地写成《耄耋老人脑梗后两周健步如飞偷跑出院吃大肥肉》,又觉得这好像看起来很欠揍。
我真的很冤啊,这个故事它真就是这样嘛!
1
我们照例省略前因,直接进入正文吧。
前段时间来了个女病人住院,按照我们病程记录就是性别女,年龄88岁,通俗来说就是有个老太太,八十八了来住院。据家人说以前老太太身体精杠杠的,一口气爬八楼不费劲,广场里打太极能打两个(这里有点歧义,我当时也没敢问打两个的意思是打两轮还是什么,你们自由理解吧)。家里重孙子不听话了,老太太能拎起来挂墙上(说起来这是不是用传说中的弹性粘钩啊)。
反正老太太在家里人心里就是钢筋铁骨无比硬朗(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大家意会一下)。
这老太太呢,她有两大爱好,一是跳舞打拳,二是吃大肥肉。
这个大肥肉不是一般的肥肉,是那种特别大一块都是肥肉的肥肉。老太太吃肉,瘦的不吃,就要肥的,一天不吃发脾气,儿子孙子都不敢硬说,只好任她吃。
其实吧,吃肥肉肯定不好,现在宣传那么多,什么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高血脂啊,这三高基本来说是个人都听过,肥肉更是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吃过不少苦,你们算一算吧,八十八,很有些年代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等到改革春风来,我国经济发展腾飞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老太太牙也掉了,吃不得硬东西,可能幼年对油水的渴望就上来了,她就爱上了大肥肉,吃了几十年,终于吃出问题了。
老太太“中风”了。
2
中风这是中医的说法,中医的具体诊断标准我具体也说不清,我是西医临床,我们还是按西医来吧。
按西医说,这次是急性脑梗死—当然了,入院的时候还不明确到底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拍了急诊头颅CT明确非出血才优先考虑为脑梗死了。
老太太刚刚被送来的时候神志不清,答非所问,半身偏瘫,口角流涎。
这个是我们的记录,翻译成白话也就是,老太太她半边身子不能动,口水不断地从嘴角往下流。
答非所问,不是不能说话,也不是胡言乱语,就是那种感觉—她能听得到声音,但她听不懂你说什么,也可能她听到的话跟我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所以她会回答一些完全不相干的内容,但说话本身是有条理的,如果把字写给她看,她可以正确地做答。
这是一种“失语”的表现,具体是什么分类就不说了,你们就大概知道一下,“失语”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不能说话”,也可能是说得不对路或者听得不对路,还有看得不对路和写得不对路的。
如果家里有人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别看着好玩或者生气,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影响语言功能了,赶紧送医院里来。
在我们问病史的时候,六十多岁的儿子在一边干着急又说不清,他立刻电话把还在超市采购住院用品的妹妹喊过来,说女孩子细心些,可能记得。我们就一起在病床边等,一边查体一边记录,过了会儿老太太的女儿过来了,我们深怀希望地看向了她。
老太太的女儿在万众瞩目中非常尴尬地摇了摇头,充满\期待地看向自己的老公。
我们一度以为病史问诊这一步要陷入僵局了。
在这时候,这一家子人里最靠谱的人出现了。
那就是她家的女婿!
这女婿真的很细心,他把老太太以前的病历本和所有的住院记录、吃的药都给分门别类地带来了,连以前拍过的片子都带着。
我必须要给这种分类清晰的资料保管点个赞。
我见过太多一转头就把病历扔了的,也见过太多把以前的就诊记录随便放在一起,别说时间顺序了,那压根纸张上下正反都没理过,至于吃的药更是带不全或者干脆没带,你说要是这种情况,病人讲不清楚了,家里人又这么糊涂,我们就算是华佗在世也没办法猜出老太太以前什么毛病吧?
这种时候耽误的时间那可都是病人的生命!
我们固然等得起,让家里人慢慢找了拿来,病人等得起吗?
我和主治医师继续看病,我翻病历、记录药物,主治继续查体,还从女婿那里问了一些老太太平时的生活习惯啊兴趣爱好啊,比如我之前列举的那些太极拳大肥肉就是这时候说的。
最后总结了一下,老太太以前就有高血压,大概十多年了,详细日期老太太不记得,家里也記不清了,吃药控制着,可是,这老太太吃药得六十多岁的儿子盯着才吃,一不盯着就丢掉假装吃过。
女婿一边说一边苦笑,说老小老小,都跟小孩似的,还不能打不能骂,只能哄着。
我一边点头,一边寻思着三个六十岁的人追着快九十岁的老太太哄,有点想要笑。不是嘲笑,而是觉得这画面十分有趣,又温馨。
3
这次老太太发病是儿子先发现的,说老太太忽然就倒地上起不来了,赶紧送来了。
因为送得太急,住院要用的生活用品都没带,比如杯子啊牙刷啊碗筷什么的,也就有了之前女儿在外面超市紧急采购的事儿。
病人来了,那就按流程来吧。
这种考虑中风的疾病,第一个检查当然是急诊头颅CT,先查一下看看是脑出血还是脑缺血。
就算是外行人,听一下这两个词应该就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
虽然症状上可能比较像,但是出血和缺血的治疗是截然相反的!一个要止血,一个要活血,诊断错了,药用错了,人可能就没了。所以无论如何,怀疑“中风”首先都得做一个头颅CT。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CT和MRI的区别。
在对于“脑梗死”的诊断上,头颅MRI会比CT更早地显现出病变,CT不是查不出来,但是时间上要晚一些。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头撞了墙,一开始可能是有点青,后来会起个包。脑梗死的改变也是有时间的,并不是说,这一块脑组织它缺血了,立刻就全部梗死,症状全都出来了,这得有时间,还有顺序。
既然头颅MRI比CT更早就能查出脑梗死,为什么我们急诊查的是CT而不是MRI呢?
因为CT对出血的诊断非常敏感!
脑梗死在影像学的表现或许还需要时间,可出血在CT的表现非常迅速,因此CT必定成为医生的第一选择。
而用CT排除了出血、考虑病人是脑梗死之后,我们可能会让病人在48小时、72小时或者更晚去拍MRI或者复查CT来明确本次脑梗死的病变情况。这不是为了搞钱,也不是某些人想的那样“医院就喜欢乱检查”,而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脑梗死会充分在影像学(也就是CT、MRI等等)上表现出来了,我们这时候复查才能够明确病情,估测预后。
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说。
老太太CT结果出来,不是出血,结合病史和症状、体征,我们考虑是急性脑梗死。
接下来就是抽血化验,用药,谈话。
不要怪我把“谈话”跟检查治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实可能还要更加重要。当然,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加强医患沟通”,或者套个更大的名头,“不但要治病,还要关注病人的方方面面,时刻和病人保持良好互动”。
几十年前,当然不是这样,现在这个医疗环境吧,我不说你们也知道的。
谈话比治疗还重要,治得好谈不好没用,治不好谈得好也行。
学医的、没学医的、干这行的、不干这行的,都可以琢磨一下这句话。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医生就这么多,日益增加的人口会使得人均分得的医疗资源更少,如果所有人都执着于“充分的、随时的”甚至于“重复的、怀疑的”沟通,那么医生究竟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治病上呢?
“病人的每个家属甚至朋友都要单独去问一次病情”,这究竟是对病人的关心,还是对医生的怀疑,还是想要让医生全天都在谈话,没有时间治病呢?
4
这个老太太的情况很不好,毕竟年龄在那,病史也在,我们谈话的重点就是有可能救不过来,能活着也不代表就能恢复得跟从前一样,有可能就得一直躺着了—在以前,话可能会稍微说得委婉一点,现在不行,现在不把最坏的结果说出来,一旦发生意外,死的就不只是病人了。
要说没有完全恢复好的吗?
有的。
但是很少很少,少到我们不敢当成积极的例子跟病人家属说,害怕抬高了他们的预期。
儿子听我们说了一段,整个人就懵了,六十多的人抱着头说有点听不明白,你们等等,我喊我儿子来。
十分钟后,老太太正当壮年的孙子就作为患者家属代表来谈话了,我们把之前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又说了几个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的有积极的疗法,保守治疗的也有保守的方法,有钱的有有钱的方案,没钱的有没钱的方案。当然了,贵的药一般比便宜药好用,这都得先说明白。
我们话說完,孙子点点头,就说了几句话,字字有意义。
“我不懂治病,你们说怎么治就怎么治,钱不是问题,我先交一万,不够再说。治不好那是命,治得好我谢谢你们。”
主治医师听到这句话都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我。
我也愣了。
为啥呢?
因为这种我们能预想到的“最好”的谈话回应我们很久都没听到过了。
“没钱”“要是保守治疗花多少”“人要是死了我要你们偿命”“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放弃吧”,这些话我们听得多了,以至于听到了如此好的回答反而不知所措。
医患沟通的谈话多半都纠结在“风险”和“费用”,老太太的孙子三两下把我们的顾虑都解除了,我们跟主任汇报了一下,主任就放心大胆地上了治疗。
放心大胆的意思不是捡贵的药瞎用,而是说如果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有50%的可能治好病人,50%的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另一个方案有20%的可能让病人好转,80%的可能没什么用处,也不会变得更坏,那么对于“不好沟通的病人”,我们就会选择第二种;对于好沟通的,我们会选择第一种。
—外行人可能觉得“无过是功”,可是,很多疾病都在跟死亡抢时间,病情没有恶化就是好事吗?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病人也不可能会好转了啊。
世界上不存在100%收益0%风险的好事,我们总是在权衡,权衡风险和获益,就像家属权衡费用和亲情。
只有在得到“定心丸”的时候,我们才会经过充分的沟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做一些无功无过疗效看天的事情。
5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老太太神志清醒了,言语慢慢利索了,听得懂我们说什么了,只是我没想到她开口第一句就是“我要吃肉”。
儿子一听就急了,说:“这不行,医生交代不能吃油腻的。”
老太太用活动还算灵便的那只手拉住儿子的手,当时就哭了,说:“你怎么这么狠心!”
儿子也哭了,说:“妈你不要任性。”
我们医护人员就比较尴尬地看两个老人相对而泣,最后儿子哭赢了,老太太不吭声了。
如果这时候可以点赞,我会选择默默给老太太的儿子点个赞。
我们又交代了一下病情,着重说了恢复锻炼怎么做。度过了脑梗死最危险的时间以后,恢复锻炼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
老太太肌力恢复还是挺好的,就是说肌肉有劲了,具体表现在她可以站起来了,可以走路了,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然后吧,这个故事的高潮就来了。
有天晚上,老太太的孙子突然跑进办公室,大喊着说:“不好了我奶奶是不是痴呆了跑走了回不来了!人不见了!”(我们说过脑梗死有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所以他觉得也许痴呆了。)
值班医生吓个半死,赶快联系各方人员。
经过一番兵荒马乱,最终我们在离医院五百米的一家饭店里找到了还穿着病号服裹着棉袄的老太太,她……她正在吃大肥肉……
她面前一大盘红烧肉,看着就油光发亮的。
孙子问:“奶奶你知道我谁吗?记得自己这几天做什么吗?”
老太太一个白眼过去。
“清楚得很。我在住院。现在我就要吃大肥肉!”
那我们还能怎样呢……
您……您都已经吃了几块了啊……
我默默看向了老太太闪着油光的筷子和嘴巴。
过了几天,这老太太就出院了,走的时候跟来的那天一样,儿子女儿女婿加上孙子、重孙子都来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回家去了。
我十分羡慕这个老太太,我也想精神抖擞活到八十八,是不是应该立刻开始广场舞了?
哈哈哈哈,广场舞什么的当然是开玩笑了。
我也不建议大家学习老太太吃大肥肉,可是,这个老太太身上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看她的儿子女儿女婿和孙子重孙子就都学到了。
—宽容、乐观,永远对生活抱着期待,常怀赤子之心。
如果你们看到过她家里人陪床时候的情形,如果你们听过她家人跟我们沟通的谈话,你们一定也能明白他们身上的那种豁达。
世界或许并不那么公平,也不那么温柔,可是温柔地对待世界的人、满怀希望地面对每一天的人总会过得比较开心。我们总说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那究竟是什么呢?
可能就是一份期待、一份爱好、一份希望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