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里最为安全。虽然我们在习惯中养成了许多保护自己的行为,省去了敏感的反应。但是这常常也让生命变得安全而单调,自在却不自由。
我并非一个不安分的人,但我总是相信一个人的好奇心,绝对是让自己生命更丰富的一种动力!我始终顺从好奇心去喜欢别人创作的音乐,阅读别人思考之后所写下的文字。透过音乐、美术、文学、电影这些让这个世界充满丰富视野的阅读,对照自己生命的微小短促,我常常觉得一生也不够用来去经历。很多时候阅读别人的作品,依稀可以感受到他的思考,而一个人的思考反映出他成长的地方、居住的城市、吃过的食物和听过的音乐—如此抽象地感觉着、也被感染着,多像一次旅行。我也常常飞到另一个地方,去感受地球某一端另外一群与自己的生命经验完全不同的人,体会他们的生活、思考和感想。透过旅行来对照自己接触过的音乐、美术、文学、电影,将作者的角度与自己的旅行经验相互比较、印证。
旅行就如同聆听不同地方的音乐。不同地域、语言的人对音樂的喜恶各异,这都来自时间、地理、经历的累积,背后各有不同的原因。就像我们旅行的经验,初到一个陌生国度、身处另一个时区,能让我们跳出习惯的限制,仿如进入另一个时空、换上另一种视野。气温的改变、地形的变化、植被的不同,甚至空气中气味的差别,不同语言在耳边交错所形成的迥异声频,都会带给自己不一样的反应,让自己产生不同的思考和审美。更何况,每个地方都有它过往的历史和今日面对世界的演变,生长在当地的人们是怎么因思考而形成不同的文化。阅读与旅行常引发我做此类思考。
旅行是我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事,虽不能经常发生,幸运的是我有足够的机会去实践。这有赖于我从事的工作以及自己的性格。之前在音乐行业工作,正逢唱片产业的欣荣时代,为了开拓市场,经常越洋去到不同区域工作或开会,借机就地一游。在那段唱片业最好的时期,我去了许多地方,对旅行有了些不同的体会。
那些年真的要我完全放下工作去远方旅行,我还是没有太多潇洒的决心。一直到四十多岁,我惊觉中年已过近半,不久老年将至,该放下一些事多去旅行,因为旅行需要体力。我暗暗地做了决定,提前退休,用更多的时间来旅行,先挑些需要长途飞行的地方,或是曾经阅读过、一直放在心里的地方,趁体力还在,好好地去接触那里的地理、风土、人情,跟那里的人交流。这个心愿在五十岁之后顺利实现,我开始了有较多旅行的生活模式。这几年更开始不带任何工作,纯纯粹粹地旅行!
去了非洲,以及以色列、不丹、土耳其,我更是发现,太多太多以前在阅读中不能理解的事,只有当你真实地面对那里的人,站在他们的土地之上,才可能感受到言语所不能及的触动。特别是非洲,除了惊心动魄的动物大观之外,它还是一片多面貌的古老土地,充满种种意想不到!趁着初老未老,赶快去做远程的旅行,并细细地记录下来,让自己的生命多一点点重量和更丰富的色彩。
身体在旅行,心灵亦然。好看的文学,精彩的美术作品、音乐和电影,我仍一如过往地阅读着,让自己心灵上的那扇窗开得大大的,看着这个世界。
(摘自《如果这可以是首歌》,姚谦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版,责任编辑:王筠竹,定价:45.00元)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