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敦煌:“丝路”上的重镇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22067
李伟

  

丝路重镇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敦煌的交通算不上发达,但这并非古代的状况。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一块地处沙漠边缘的小绿洲。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汉武帝时,出于抗击匈奴的需要,派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这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的交通线全部打通。公元前111年,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拿汉代的中西交通为例:由敦煌向东,穿越河西走廊可到达中原长安和洛阳;由敦煌向西南,出阳关南行,或由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北行,是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经典线路。到了隋代又增加了中道,因此敦煌成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联结欧亚非三洲的枢纽,被称为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在13世纪古代海运畅通之前,陆上通道都是中国与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敦煌也就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建郡之后,敦煌呈现出一片繁盛的景象。敦煌东部61公里处的悬泉置遗址便能说明这种在政治外交上,中原和西域使者往来不绝的面貌。悬泉置是一个驿站兼接待站,这里出土的西汉昭帝(公元前87—前74年)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曾是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安息、大月氏、康居、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龟兹、于阗、罽宾(今克什米尔)等29国使节。

  敦煌关键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古代中西贸易的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商通行于“丝绸之路”。

营建莫高窟



  来到敦煌的还有东来传教的西域僧侣和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侣。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有陆、海两条,但早期应以陆路为主,这样的路线也就经由敦煌。在悬泉置曾出土了这样一支汉简,它的释文是:“少酒薄乐,弟子谭堂再拜请。会月廿三日,小浮屠里七门西入。”它相当于一张邀请函,“弟子谭堂”邀请对方到“小浮屠里”这个地方来做客。值得注意的是“小浮屠里”这个地名。“浮屠”有佛、佛塔的含义,这说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就对敦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莫高窟第323窟发现的唐代李克让修复莫高窟佛龛时写下的《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述了莫高窟始建的缘由:“(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僔”,“尝杖锡林野,行止此(三危)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乐僔和尚被这种奇异的景色感动了,认为这是圣地,所以就募人在莫高窟“造窟一龛”。这样的景象我在1995年时曾经亲眼见过。那是刚下过大雨的傍晚,因为担心发洪水,我指挥保卫处的人去扛沙包。在低头说话时,我眼睛的余光中忽然觉得前方有金灿灿的光,抬头一看,正是空中出现的金光,金光下的三危山看上去都发暗了。同事赶回去拿相机的工夫,金光便消失不见,空中接着出现了“双虹”。

  从366年开始,开凿石窟的工程一直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明朝朱元璋修筑了嘉峪关长城和肃州城,之后敦煌被关到了嘉峪关之外,大部分的开窟人员和当地居民搬进了关内,敦煌才开始陷入沉寂和无人管理的状态。一千多年的修建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敦煌洞窟艺术。经过统计,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它位于距离今天敦煌市区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面朝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为什么莫高窟有如此高的研究价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保存有十个世纪都不间断的美术作品。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来到敦煌临摹壁画,1944年在成都临摹展的序言中,他写道:“大千流连画选,倾慕古人,自宋元以来真迹,其播于人间者,尝窥见其什九矣。欲求所谓六朝隋唐之作,世且笑为诞妄。独石室画壁,简籍所不在,往哲所未闻,千堵丹青,遁光莫曜,灵踪既閟,颓波愈腾,盛衰之理,吁乎极矣!”这就是说,世间流传的画作,宋元时代较多,张大千自认为基本都看遍了。隋唐以前的绘画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张大千发现它唯独保留在敦煌石窟中。佛教由丝绸之路经由敦煌传入中原,中原的画风反过来又会影响敦煌。汉唐时代,长安那样的地方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佛教传播的中心。可以想象,南北画家云集在那里,在寺庙的墙壁上创作了高超的绘画。可是经过了朝代更迭与战乱,城市中的寺庙被废弃了,精美的壁画都不存世。如今要看反而就要到一个“荒凉”的地方,那就是敦煌。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莫高窟藏经洞中保存的一批珍贵文物。藏经洞是莫高窟16窟甬道北壁的一间密室,当年王道士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它,里面保存有4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此后,藏经洞经过外国探险家和盗宝者的洗掠,不少文物都藏于海外。英国和法国已经将这批文物数字化后公开,我们做研究时还是能够利用,这些文物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和“古代学术海洋”,这里面约90%的文物都是佛教文献。不少藏外佚经(即《大藏经》中未收佛经),不仅可补宋代以来各版大藏经的不足,还为佛教经典和佛教史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门径。敦煌佛经中还有不少被认为是中国人假托佛说而撰述的经典,即所谓“伪经”。这些“伪经”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特点,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宝贵资料。敦煌文献中的梵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吐火罗文及与汉文对照的佛经,对摸清汉译佛经的来源以及考证佛经原文意义作用很大。除了佛教经卷外,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有关摩尼教、景教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历史证据。

  1987年,敦煌莫高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一共6条,只要符合其中一条,便可以入选遗产,而莫高窟是6条标准全部满足。据我所知,世界上6条标准都符合的文化遗产只有三处,一处是威尼斯,一处是泰山,还有一处便是莫高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