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白石老人95岁那年,我趁去北京开会之际,请同行的赵清阁大姊领我去向老人求画。
赵清阁比我长10岁,早登文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同时进上影厂,在艺术处管理图书资料,相处融洽。她抗战时期在内地结交了很多文坛前辈,每年总要去北京拜望茅盾、郭沫若、冰心等几位,并小住一月。她能诗善画,曾拜齐白石为师。我在她家里看到不少傅抱石、齐白石以及田汉、郭沫若几位大家的书画,令人羡慕不已。
此次来京,赵清阁自己也要带礼品去拜望白石老人,就答应带我前去。临行时她频频叮嘱我:白石老人习惯于午睡后作画,必须在3时左右登门。老人对熟人求画不收润笔,她曾多次受惠,实在过意不去。有一次,她先到北京荣宝斋订购齐白石《鼠烛图》,然后携画去请老人家题款,让老师不知不觉中得到润笔。可是我区区沈寂,不可能也不应该受惠,应将钱带足。最重要的是她听说近来老人身体大不如前,如他身体不支,决不可求画,即使他答应作画,也不可提任何要求,他愿画什么就画什么,至于润笔费当看画作尺寸而定。我听完告诫,并不存太大希望,只要能见到老人就满足了。
齐翁住在一条胡同的一座平房里,大门紧闭。我们敲门后,走出老人的女管家兼看护夏女士。清阁与她相熟,热情招呼,迎接进门。里面有两进四合院,经过数十年风云岁月,已经破旧。后院正房走廊上竟有一排铁栅栏,谅是防卫所用。栅栏后面就是正房,也就是大厅,中间会客,只有一张大方桌和几张椅子,非常简朴。左首临窗安放一张长画桌,桌上摆满笔、墨、砚台、颜料盘、水盂等作画用具,旁边堆着有两尺高的画和纸。靠墙有高大的木柜,我记不得是一只还是两只,据清阁说是老人的艺术宝库。
夏女士客气地为我们沏茶。清阁问她老人身体近况,夏女士略皱眉尖,轻轻摇头,不说什么,但答应即去通报老人。不久,夏女士扶持着齐翁从右首卧室出来。清阁连忙起身上前搀扶,我也站起恭立,别说上前,连动也不敢动。只见老人身穿棉袄棉裤,戴一顶黑色压发帽,鼻梁上戴一副远近两用的眼镜,白眉白须,行动缓慢,显得老态龙钟。他见到女弟子面露喜色,握着清阁的手连声称好。清阁也不替我介绍,老人可能没注意到我,我只得自己坐下。齐翁显得异常高兴,要夏女士拿出上好的香片,重新沏茶。我随着清阁起身鞠躬,表示谢意。可是齐翁坐在他那把坐了几十年的老藤椅上,只顾与他的女弟子交谈,却旁若无人地没发现我。清阁虽见老师体弱,仍故意称赞老人年过九十尚称健康。齐翁先认真声明“我今年九十五”,又感叹一声:“大不如前了!”夏女士在旁补充:“照农历算,是九十五,如果将闰年计算在内,有100岁了。”清阁立即热诚地接口:“老师长命百岁!”齐翁听了呵呵一笑,又顿时沉默。我们等待他说话。他静坐片刻,忽然要夏女士准备颜料并磨墨。夏女士有些为难,但又不敢违背老人的意旨。她一面忙碌,一面向我们诉说:“老人已有很久没作画了,凡有上门求画者,总以健康不佳为由推辞。今天一时高兴,又要提笔作画。”暗示清阁劝阻。清阁会意,连忙上前,笑着表示谢意:“老师,我今天来探望你,你千万不要劳累!”齐翁已将宣纸放在桌上,双手将纸铺平,两眼望着女弟子,似在思考,对清阁的话置之不理。清阁有些焦急,怕老师费心劳累,可是又劝止不住,便随机应变,诚恳地提出:“如果老师画兴很浓,是否为我带来的这位青年随意画几笔,则感谢不尽了。”我一进门就将求画的心意打消,没想到清阁竟将我提了出来。这意外的变化,令我一时慌了手脚,连忙站起,像听凭吩咐的孩子,服从老人的发落。齐翁这时才将目光转到我的身上,仿佛刚发现我似的。我其时刚三十出头,对他无限崇拜,却又自卑,不敢请他作画。他慈蔼地朝我点点头,清阁要我走近去,我汗颜地站在老人身旁,不知道老人会对我说些什么。清阁大概也不知道老师是否愿意为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年轻人作画,就先称赞我几句,说我为人忠厚老实,爱画如命,对艺术家十分崇敬等,接着又补充一句:如果老师感到吃力,切勿勉强。老人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画笔,又放回去,镜片后的一对眼睛注视我片刻,忽然说了一句湖南口音的话。我听不清楚,瞠目不知如何回答,清阁忙向我翻译:齐翁问我要画什么?我想我最爱老人画的虾,希望有一幅他画的虾。可我记得清阁事先对我告诫,不许向老人出题,就犹豫地不敢回答。不料老人又问一句,我再不说就不礼貌了,便轻声地说了一个字:“虾。”我平时说普通话咬字不准,发音不对,这时又胆小口吃,连自己听了也觉得不知说什么,而齐翁竟连连点头。只见他将笔去蘸颜料,先是红色,又加蓝色,再用清水淡化。我正奇异画虾为何用红色,难道是画烧熟的虾?正怔愣时,老人又用湖南口音问我:“你有几个娃娃?”我明白娃娃是指孩子,连忙回道:“三个女儿。”心里却疑惑,画虾与我有几个娃娃有什么关系?不免与清阁相视一眼,她似乎也不理解。正在此时,忽然看到白石老人在纸上勾画出一朵淡紫色的牵牛花,我这才明白,老人将我话音不纯的“虾”字听成了“花”。我为这一意外的变化而惊讶,清阁却惊喜地叫:“好!”只见老人接连又画了两朵,合在一起是三朵,怪不得他问我有几个娃——我的三个女儿变成了齐翁笔下的三朵花!清阁忍不住轻轻鼓掌,我惊喜地合不拢嘴。老人在三朵花的两旁又加画了六朵花苞,然后拿起蘸满墨汁的大画笔在水盂里一点,在花朵下方空白处三抹两涂,画出五片浓淡有致的大叶。我正奇异怎么能将花朵花苞与叶连在一起,只见齐翁又换一支笔,瞧着夏女士为他磨了多时的浓墨,胸有成竹而又郑重斟酌地对着画面凝视思索。夏女士按照老人平时作画的习惯,知道他有大动作,就上前双手牵住画纸,清阁也在旁用肘轻轻碰我,要我注意。我们看到老人先将笔停在空中,平静吸气,聚集精力,然后即像利刃一般落在纸上。只见他手握画笔,竟如龙飞凤舞一般,一气呵成,一笔到底,挺直的茎藤若断若连,环绕叶子左右盘旋,浑成一片。他挥洒自如,笔力刚劲,又在曲折有致的茎藤上,出人意料地连画几枝挺直的茎枝,穿过花朵直向六朵花苞,于是花朵、花苞、叶、茎,构成完整而丰满的花卉图。就在顷刻之间,一幅美丽绝伦的大师作品呈现在眼前。我喜得绝品,只求老人题款,他竟问我姓名,清阁将我的名字写在纸上,老人提笔在右下角的空白处,字字端正、笔致遒劲地写下“沈寂同志正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夏女士托上印章,老人亲自盖印。我感动得连连鞠躬,道谢不止。
我回到上海,连忙托人裱装。不料不久,白石老人仙逝。清阁告诉我这噩耗时痛哭流涕,我也唏嘘不已。我怀着无限尊敬和悼念的悲伤情绪,凝视这张画,回忆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1966年“文革”中我被抄家三次,家中片纸不留。我数十年收藏的书籍、照片、书信和手稿被洗劫一空,更使我难受而惋惜的是祖传的一幅石涛的画和吴昌硕的字,尤其是齐翁画的那幅牵牛花,被劫走时几乎像挖走我的心,真是欲哭无泪,万念俱灰!
“文革”结束,抄家物资退还,我竟一无所归,正绝望时,有人送还我唯一的被抄物品,我顿时眼睛一亮,欢心大喜,原来就是这幅白石老人为我画的牵牛花。也许是因为画上有题款,无法吞没,然被遗弃十年,虽无损坏,画纸上已留有锈斑和褶印。为了保持它的历史痕迹,我没有去修补。这幅世界闻名的中国大画家的遗作,至今已近五十年。这幅画随着我的遭遇,也经历了不幸,终于仍捧在我手里。这幅画是我唯一的人生纪念,也是我为世间保留的一件非常珍贵的文化珍宝。
上海社会科學院
出版社
2017年5月版
责任编辑:黄飞立
定价:59.80元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