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美国人拜谒苏轼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18299
比尔·波特+曾少立+赵晓芳

  苏东坡是我要拜谒的下一个对象。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书法家。但在仕途生涯中,他因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数次流放,第一次的流放地便是长江边城黄州。

  苏东坡原名苏轼,公元1080年被流放黄州后耕作于“东坡”,不久,他便自号东坡了。司机问我去黄州哪里,我说去苏东坡纪念馆。十五分钟后,车便停到了遗爱湖公园门口。著名的遗爱湖就在这座公园内,司机告诉我沿人行通道走到公园东侧就能看见了。从门口到纪念馆大概有三百米的距离,纪念馆很新,以黑白为基本色调,具有宋代建筑的优雅之风。里面的陈设也很新颖,没有那种让人看腻了的玻璃柜,进去后让人眼前一亮。很明显,这里的负责人参加过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懂得将重点放在实景模型和视听效果上。

  大厅里,邓丽君的歌《但愿人长久》在循环播放,这首歌取自苏东坡写给弟弟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我穿行在一座又一座画廊之间,邓丽君的歌声逐渐消失。第一个画廊里是苏东坡各地故居的照片,还有他和弟弟墓地的照片。有一张墓地照片很让我惊讶,因为之前我曾代表朋友亲自去那里拜祭过,那是苏东坡小妾王朝云的墓地。苏东坡在王朝云12岁时把她从歌舞戏班中赎出来,并纳其为妾,后来,在苏东坡最后一次被流放到惠州的时候,王朝云去世。惠州就在距离香港不远的地方,苏东坡说她是念着《金刚经》最后几句偈语去世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她自己热爱佛法,自然会对丈夫产生一些影响。在黄州的时候,苏东坡便开始了冥想,并研究起佛经来,比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

  下一个画廊里则是一些苏东坡流放期间的实景模型。我最喜欢的是他和妻子在一起掰着手指头计算如何靠他微薄的薪水过日子的情景,这样的场景对我来说太熟悉了。还有一些是苏东坡在研究厨艺,比如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汤,甚至还有东坡饼。

  继续欣赏那些实景模型,他们太逼真了,有一个是苏东坡正在弹琴的塑像,而在他身后的墙壁上就写着那首《琴诗》。

  退出大厅,穿过公园朝当初下车的地方走去,快到门口的时候,我停住了,那里有一幅巨大的石雕,上面刻有苏东坡的《赤壁赋》及苏东坡立于水上的浮雕。进来的时候,我的心思都在纪念馆上,所以经过时没有注意。在《赤壁赋》相邻的另一座石雕上,是苏东坡的一首《寒食雨》。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子推绵山焚身。说的是晋文公想让山里的一位隐士介子推下山辅佐他,但介子推拒绝了,晋文公便命手下人放火烧山,以此逼他下山,然而介子推心意已决,最后活活被烧死了。事后,晋文公非常后悔,命令全国禁烟三天。然而最早的寒食节可能与儒家祭祖之前于农历三月三沐浴的习俗有关。寒食节涉及死亡与重生,所以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我们看到苏东坡也谈起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信仰佛教的阶段。

  读完石雕上的诗文,我便到门口去等出租了。黄冈出租车不多,来来往往的多是公交车和私家轿车。

  很高兴没忘带伞,我在雨中站了好一阵才等到一辆出租车。等车的时候我在想:人们为什么愿意在雨中来公园呢?或许,他们也和我一样吧。真担心那些人从车里出来以后改变主意再乘车回去,那样我就没车坐了。于是趁他们下车,我赶紧坐了进去并告诉司机去胜利大街和八一路交叉口。那里是黄冈旧城区的最高点。谢天谢地,在这几分钟的车程里,雨停了。沿着八一路,我一直在找道西楼群间的一块空地,历史学家们说那里是被苏东坡称之为“雪堂”的房子,以及称之为“东坡”的那块农田所在地。楼群后面,有很多的参天古树,但就是找不到我要找的地方。没有小巷,没有胡同,只是一栋楼挨着一栋楼。市里最大的百货大楼位于街道以东,周边的树木很高,很明显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特意保护起来的。等雨再下起来的时候,我决定放弃了,于是撑起雨伞,开始沿着青砖湖路下山。

  这条路是新近修的,据说是当年苏轼每天从他称之为“临皋亭”的家到地里干活的必经之路。因为他从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长江,居室因此得名。有一天夜里,晚归之后,他写下了这首《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最后两句招致了一些谣言,人们传说苏东坡从流放地逃跑了。当地的县官听说这首词以后还专门到他家里去巡察了一番。由于苏东坡名气很大,这个故事也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当场哈哈大笑,但是并没有因此缩短他的流放期。

  这条从“临皋亭”到“东坡”田的路一直通向过去的一座窑厂,这也是为什么这条路叫“青砖石路”的原因,名字一直未变。街边的店铺依然专门出售各种瓷砖。临皋亭应该就在江边的这条路上,但是一路上我能看见的除了鳞次栉比的店面就是百货大楼,每一个被我问到的人都一脸迷茫。

  苏东坡喜欢去的另一个地方是定惠院,位于江边,距离这里稍有些远。初到黄州时,临皋亭正在修建,于是他到定惠院小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即便是搬到了山上的“雪堂”,他还是会经常下山与僧人们聊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苏东坡开始接受佛教。

  顺青石砖路一直走到青砖湖,然后沿另一条路向西走,这里通向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安国寺。那里是苏东坡常去的地方,现在看到寺院依然还在,竟觉得有点惊讶。里面有两座新殿,还有明朝的一座石塔——黄州青云塔。这里除了葬礼,已经不再举行任何宗教活动。寺院和里面的游乐设施一样,是公园的一部分。我极力想象着僧人们坐在旋转的大茶杯里的情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