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次贷之火正在染红全球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外书摘 热度: 14182
[美]杨卫隆

  美国是东亚地区的最大市场

  美国经济受到坏影响,东亚地区必然有难,因为美国是东亚地区的最大市场。日本、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经济与美国息息相关。就以中国大陆和香港为例,港币与美元挂钩,人民币亦是相当程度上与美元保持稳定汇率。原因是中国大陆与美国贸易往来密切,稳定汇率对经济发展最为有利。

  美国消费趋缓,中国大陆的出口就会跟着放慢。当然,中国大陆可以寻找其他市场。不过一直以来,中国大陆都过分依赖美国单一市场。情况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

  美国房价下跌、信贷收缩、消费疲弱,中国大陆的出口量必然受到影响。由于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可能会下降。中国大陆的部分主要企业自然由外销为主转型至内销为主。

  大部分销售美国的中国大陆产品都是民生用品,例如:衣服、家具、家用电器等。无论美国经济如何差劲,消费如何疲弱,人总是需要生活用品,所以笔者估计影响范围及程度只是轻微的。

  保护主义抬头

  次贷对中美贸易的最大影响是保护主义抬头。

  当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时,很多人都会埋怨,美国的怨气通常都会发到中国大陆那里去。这也难怪中国大陆的商品充斥美国市场,除了增加美国的外贸赤字之外,还抢走了很多美国工人的饭碗。虽然美国人崇尚自由经济,主张公平竞争,可是有部分人故意造谣,说什么中国大陆工人一天工作16小时,一天工资不堪糊口。

  笔者曾经看过有些评论说,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工大军像是蝗虫过境,吃光别人的生计,把美国的工厂推向破产,把美国工人推向失业,说得好像中国大陆工人不用吃饭似的。当中国大陆在中美贸易上出现顺差时,有些美国人就看成中国大陆人做了坏事那样。有些政客和传媒一起大做文章、大搞检查,中国大陆商品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出现。

  次贷危机出现之后,美国人对经济的看法已经有所转变。不像以前那样只说自由经济,保护主义明显增强。中国大陆当然是首当其冲,成为保护主义的牺牲品。每次美国的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官员就说中国大陆没有尽力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闹了一阵子,讨好一点美国民意之后就忘记这件事。

  读者可能记得,次贷危机开始的2007年初,美国消费者指责中国大陆制造的玩具含铅量过高。试问,何以中国大陆玩具在美国畅销二十多个寒暑,今时今日才说有铅毒?跟着是中国大陆食物和药物不合标准,连梅林牌罐头也出问题。2007年开始,美国市场对中国大陆商品有偏见,一件玩具有很多部分,食物卫生问题又复杂,要是逐件检查,一定可以找到一点点问题,中国大陆商品在美国出现问题的时间和次贷问题的时间吻合,很难令人相信两者没有关系。

  2008年9月,中国大陆出现毒奶粉事件,令全球震惊。美国多个城市发现中国大陆制造的毒糖果。连越南和欧洲一些国家也找到有毒的中国大陆食物。美国政府立即要求立例标示食物原材料的产地。这样做是针对中国大陆有毒的食物。在美国人找中国大陆产品麻烦的时候,偏偏出现这样的毒奶粉事情,美国人对中国大陆产品的偏见就更深。

  当然,笔者相信,在中美关系良好、双方在商贸上互惠互利的环境下,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中美贸易纠纷将会增加,这对中美双方都没有好处。

  日本的情况就稍为悲观,日本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汽车和高价消费品。在消费疲弱和信贷紧缩的双重打击之下,美国人对日本商品的需求自然下降。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量暴跌。单是2008年9月份,日产牌汽车在美国的销量暴跌38%。如果情况持续,日本汽车说不定要考虑退出美国市场。

  日本汽车更加受到韩国汽车的威胁。笔者来到美国时买的汽车不是日本车,而是韩国的现代汽车。当时,同事都取笑我,他们说那些韩国车走不到30000英里就完蛋。现在,我的汽车已经用了五年,走了90000英里都还在使用,因此没有人再跟我说那样的话。韩国汽车得到美国消费者信任也只是这短短四五年间的事情。

  美元汇率和股市波动

  美元是国际货币,差不多所有国际贸易都以美元结算。对商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汇率波动。能够有稳定汇率才是生意之道。因为联系汇率,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商人变相使用美元,大部分原材料是以非美元结算,收取的外币却以美元为主。

  除了汇率上的损失之外,对冲外币兑换价风险的成本亦大幅上升。无法对冲汇率风险的小商人会出现问题。美元波动的同时,股市亦会波动。大家都看到环球股市在美国次贷危机之下的大上大落足以影响股票市场集资能力,增加借贷成本。

  次贷危机出现后,美元受压严重,汇率出现实质的贬值。中国大陆及香港因为联系汇率而直接承受美国经济的坏影响,而不像欧洲那样有自己的强劲货币和独立经济体系,在经济上可以和美国区隔开来。

  用另一句话说,中国大陆和香港基本上是美国经济体系上相连的一部分。笔者可以断言,要是联系汇率仍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受到的打击比美国本身还要严重。

  不要轻视美元与美股扩散美国次贷危机的威力。四个邻近北极圈的挪威小市镇,因为次贷相关的投资损失高达8210万美元。这些小市镇政府连发工资的钱都没有,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经济大萧条的疑惑

  美国的1930年大萧条非常可怕,是一场经济大灾难。自此之后,美国人一直活在大萧条的阴影之下。

  虽然2008年第一季、第二季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仍然有经济增长,可是美国的平民都能感受到市况极差,企业倒闭裁员不绝,已经出现大萧条的恐惧。政客和经济学者都抛头露面说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即使他们说经济情况如何严峻,充其量只会用“衰退”这个词,不会用吓人的“大萧条”三个字。

  以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和投资者经常围在一起谈论市场情况。2008年9月中开始,沉默的气氛出现,交易所顿时变得阴森可怕。市场上的经纪人们再也没有拼命地做生意,更加没有指着显示器大吵大闹,很多人只是呆呆地站着。经纪人们都用“暴风雨前的沉寂”来形容这样的情况。在交易所做事数十年,见过多次股灾的资深经纪也说不曾见过这样的沉默市场。

  要是你以为这是杞人忧天,那就请你看看一些事实吧。美联储的紧急拨款程序在1930年首次使用,此后不曾用过。2008年是历史上第二次使用紧急拨款程序。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保险集团等等都是所有人心目中不会倒下的金融机构。金融海啸中,它们全部遭到灭顶之灾。华尔街的气氛令人感受到前景不明朗,没有人知道跟着下来会怎样。

  经济衰退的发展过程正在陆续展示,首先是住宅物业价值暴跌、断供收楼潮出现、银行倒闭、股价大跌、零售业疲弱、商用物业空置严重、信用卡坏账增加、汽车销量暴跌、信贷紧缩……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经济体系正在瓦解。

  股市暴跌,杜指在2007年10月是14000点,2008年10月,只有约10000点。短短一年时间,跌掉约30%。任职大机构的美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持有公司的股票。名为401k的退休金计划使得几乎每位美国受薪人士成为股票市场投资者。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美国平民的损失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超过万亿美元的多次救市及拯救方案的支出,最终仍然由这些平民全数负担。

  美国人遭受金融海啸的洗礼之后,再也不崇尚借贷消费。美国中产阶级开始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本来这是好事,可是美国的经济活动以内需为主,一旦中产阶级减少消费,整个美国经济就会出现结构性崩溃。首当其冲的是汽车、房地产,跟着是家具、珠宝首饰等。

  以美国的汽车销售业为例,美国全国汽车分销商协会的成员有20770家,2006年有295家倒闭,2007年有430家倒闭,2008年1月至9月,倒闭的汽车分销商估计为600家。汽车分销商的情况和银行差不多,做生意的杠杆比率较高,只要分销商持有的汽车卖不出去,压着的资本就会让分销商蒙受利息上的严重损失,很快就要结束业务。汽车分销业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和腹背受敌。一方面,经济环境恶劣,失业率急升,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意欲下降。另一方面,银行收紧信贷,很多想买车的客人被拒之门外。过往,汽车分销商持有的汽车大多是适合当时市场的高耗油量汽车,现在情况不同了,汽油价格上升,这些汽车不再受欢迎,因而变成手上没有畅销的汽车,生意愈做愈少。美国汽车生产商的评级下降,使得借贷成本上升。一向依靠汽车生产商信贷和融资做生意的分销商就更加惨淡。

  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经济情况出现慢性衰退,银行出现慢性挤提。美国政府多次救市,市场的反应只是短暂。可见,金融海啸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财经官员和市场的预期。

  美国人不可能无限期地借贷度日,更加不能维持70%内需的畸形经济体系。这样做就等同催生经济大萧条。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才能彻底解决美国经济的问题。相信美国必定要经过一次大萧条才能纠正数十年来的经济政策错误。

  附录 美国次贷危机大事记

  2007年

  4月2日,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因次级抵押债券出现严重亏损,成为次贷危机中最先倒掉的一批基金。

  8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8月9日,巴黎银行暂停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央行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

  自8月9日至30日,美联储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9月18日,为应对次贷危机及可能的经济衰退后果,美联储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从此,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0月,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30日,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成为华尔街首位直接受次贷危机影响丢掉饭碗的CEO。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宣布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票,全球最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宣布辞职。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

  2008年

  2月12日,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提出“救生索计划”,帮助那些因还不起房贷即将失去房屋的房主。

  2月13日,布什正式签署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大幅退税,刺激消费。

  3月14日,美联储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

  7月13日,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宣布救助“两房”,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票。

  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9月14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联储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

  9月15日,美国第一大零售银行美国银行宣布以440亿美元协议收购美林公司。

  9月16日,美国政府同意向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以控股79.9%方式接管AIG。

  9月18日,美联储、加拿大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民银行和日本银行罕见地宣布联手救市。美联储表示,将向全球五大央行新增180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

  9月19日,日本银行再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3万亿日元;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国和瑞士的中央银行也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00亿美元。

  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巨额救市方案,拟动用7000亿美元购入“不流动”按揭证券,并将国债法定上限提升至11.3万亿美元,成为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最大的救市方案。

  9月21日,华尔街仅存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发布公告,将接受美联储监管,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9月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25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10月3日,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获批准。

  10月13日,以法德英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银行业拯救计划,以援助日渐低靡的银行体系,总注资金额已达近2万亿美元之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