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23246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末,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但随着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进程化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的疮疤与人性的异化,洞察美国社会中人性的“恶”,并创作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爱伦﹒坡(以下简称坡)便是这样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他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先河,并且“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1]短篇小说《黑猫》是坡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主人公与两只猫的斗争,将人性恐怖的阴暗面挖掘得淋漓尽致,带有强烈又恐怖的浪漫主义色彩。

1 《黑猫》通过恐怖的场景揭示了人性的阴暗与复杂

《黑猫》中的恐怖场景可以总结为三处:首先是在主人公家中失火的第二天,整栋房子基本烧尽之后,在床头的那面墙上出现一只巨大的拴着链子的猫影,如同死去的第一只猫咪普鲁托的冤魂。主人公在面对这样的“鬼影”恐惧万分,脆弱的神经被无情地折磨着,整栋房子也如同一座充满诡异的“鬼宅”。其次,第二个恐怖场景是发生在地下的凶杀案,主人公因被第二只猫绊了一下而恼怒,在企图又一次杀猫的过程中错手将自己的妻子砍死,并且杀妻之后冷静地将妻子的尸体丢进了地下室的墙壁里。这样一连串异于常人的反应与举动将主人公失去理智后的丧心病狂刻画地极其生动。最后一个恐怖场景是小说地高潮,即警察在地下室听见哀号般的猫声后撬开砖墙发现了妻子已经腐烂不堪的尸体,而那只猫正坐在头顶,“张着血红的嘴巴和火一样的独眼”。强烈的画面冲击在眼前,使读者易产生一种紧张的恐怖感。坡直观地描写这样阴森恐怖地场景,给读者带来一种压抑而又紧张地恐惧感,揭示人在丧失理智地情形下人性深处的阴暗与复杂,由此展现在坡眼中当时社会中的人性的“恶”的一面。

2 《黑猫》通过象征的意象展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黑猫》是围绕主人公与两只猫的斗争展开叙述,而这两只猫便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成为了小说中的“恐怖”的意象,它使得主人公时刻被内心的恐惧围绕,也带给读者一种恐怖的阅读体验,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小说中的两只黑猫是独特的动物形象。第一只黑猫名叫普路托,“普路托”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冥王地名字,并且从欧洲中世纪的传说开始,黑猫一直被看作是邪恶的女巫的宠物。因此,“黑猫”这个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黑暗的气息,使得在阅读前读者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恐怖的预期。从中可以发现,坡是十分注重小说氛围的营造的。但是,第一只黑猫普路托并不是完全“邪恶”的代表。主人公原本是一个从小十分爱惜小动物的人,并且有一位性格相似的妻子,于是一起喂养了普路托。而主人公与普路托的关系,几乎是“形影不离”,此时主人公与黑猫的关系是和谐的。然而当主人公染上酗酒的恶习之后,人性深处隐藏已久的邪恶的一面逐渐显露:他在一次大醉后因普路托的反抗而挖掉它的一只眼睛。这样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为,主人公不希望黑猫的眼睛看穿他邪恶的内心,也正是内心对普路托存在着这样的恐惧,最终普路托被吊死。因此,普路托可以看作代表主人公内心原本的善良,一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但不幸成为了人性深处黑暗与邪恶的牺牲品。

  如果说普路托是整个事件的引发者,那么第二只猫就成为了普路托的“影射”,成为了折磨主人公内心的阴影。第二只黑猫个头非常大,“就跟普路托全一样,而且除了一处外,它在每一方面都和普路托相象。”[2]50第二只猫与普路托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它也喜欢“寸步不离”地跟着主人公,它时刻提醒着“我”虐杀第一只猫的恶行,使得“我”对它十分畏惧。主人公也不敢承认“这个动物在我身上引起的畏惧和恐怖”,“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我再也得不到安宁! 在白天,那畜生老是纠缠着我; 到了晚上,我不断从极度恐怖的噩梦中惊醒……那是我无力摆脱的梦魇的化身。”[2]51由此可见,坡利用了一只和普路托相似的猫来折磨主人公的内心,旨在突出主人公挣扎的内心活动,它是主人公悔恨、内疚、噩梦的象征,更是复仇的象征。它引起主人公的负罪感与恐怖感,使他时刻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和折磨。于是,这份内疚与恐惧使作家将第二只黑猫胸前的白毛看作“绞刑架”,这“绞刑架”就如同可怕的刑具,代表着正义的审判,无声地控诉着“我”吊死普路托的恶行,也暗示着“我”最终的命运。由此可见,第二只黑猫象征着的意味不仅是黑猫的复仇,更是一种人性深处的自我审判意识。在阅读《黑猫》的过程中,读者能感受到“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怖相生相伴,极度的恐惧与极度的快感相辅相成。”[3]

  《黑猫》旨在探寻探索人的理智自我毁灭的能力,[4]虽为一篇短篇小说,却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恐怖的场景设置、深刻的意象运用,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反映着19世纪美国社会的现实。爱伦﹒坡用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彰显着他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1] 朱振武.爱伦﹒坡小说全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 爱伦﹒坡(著),肖明翰(译).爱伦﹒坡哥特小说全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5.

  [3] 李玲.哥特文学与爱伦﹒坡[J].学术界.2006(1):215 - 219.

  [4] 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