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黑色复仇与人性反思
——朴赞郁电影研究
马源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几年,韩国电影逐渐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中崭露头角,发展迅速,露出锋芒,让大众逐渐见识到其独特魅力。在韩国众多杰出导演中,独具个人风格的朴赞郁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其“复仇三部曲”来探讨其电影中的黑色复仇及他对人性的反思。
朴赞郁;复仇;暴力;人性
1 黑色复仇
人们在电影中永远会被复仇这一主题所吸引,在文明社会里,在人的本性中潜藏的暴力基因平时安安静静的被理智压抑在身体内部深处,暴力、复仇这些因素都是被否定的。然而,导演可以光明正大的在电影这个虚幻世界里尽情表现。以牙还牙、以暴易暴,亦或将仇恨加倍奉还,都有机会出现。复仇电影一般前半部分压抑,善良被践踏,好人被杀害,导演通过这种小手段,轻易把观众带入一个愤怒的情绪。当主人公终于寻觅到了复仇对象,观众最后把从影片开始就积攒的怒火全部发泄在坏人身上,主角大仇得报,观众心满意足。但是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完全不是这个套路,他的电影在看过后内心还有着浓郁的纠结的情绪甚至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郁结不平。在此之后,一想起复仇电影这个类型,就会情不自禁想起“复仇三部曲”。复仇是残酷的,时间也是,它在主角身上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朴赞郁并不喜欢生猛的打斗场面,可他的作品中却被大量血腥、残忍的东西包裹着,但他从没有放弃过道德审视,将他对人性的思考潜藏在暴力之后。通过冷静的陈述,让观众体会到真实世界的冷暖、人性的善与恶。如《老男孩》中吴大秀被囚禁的私人监狱的场面,或通过弱化音效,或通过放慢镜头速度来呈现吴大秀内心的挣扎;又如《亲切的金子》中,金子坚持用短射程手枪,一步步去直逼对手,与对手面面相对,通过近距离的逼近,将金子心理活动刻画的深刻入骨,更加细致入微。在朴赞郁的电影中,暴力更是其人文关怀的表现工具,是他挖掘人性和现实社会的一种表达手法。朴赞郁始终没有把黑色复仇下的暴力血腥营造出的视觉刺激作为影片的中心,而是去通过客观冷静、不带感情的描述来引起观影者的深刻反思。
观众跟随他的镜头走进复仇者内心,体会主人公看似不可思议的复仇和审判,感受他们无法公开于世的痛苦与煎熬,他通过一个个极端的故事来引起观影者的共鸣,通过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在他的叙事方式下,将观众的感官、心理以及对人性的追问做到完整的调和和统一,直达观众内心最深处。《我要复仇》中轮回式的复仇,阿游、工厂老板、阿游女友这些人性本善的人,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成为了复仇者与被复仇者,会让观影者产生一种无可避免的压抑,促使人去思考是从哪里开始走进这个万劫不复的深坑,从而将目光从主人公转向社会大背景下,这种反思的背后是对社会的指责以及对人性的挖掘。《老男孩》在片头就呈现出吴大秀不知缘由地被囚禁在一个全封闭密室内,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让观众对他的遭遇充满兴趣,而此时主人公的视角与观众一样不知为何,只能焦灼反思。被囚禁的他一心为复仇做准备,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他人复仇对象。《亲切的金子》中最初被歌颂为天使般存在的金子,通过在监狱中的种种磨练,为她接下来只剩下复仇这一主题的人生,学会种种复仇方法,她从天使到恶魔的改变,何尝不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复仇。“复仇三部曲”有着同样的主题,但与我们熟知的模式不尽相同,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实施过程,而是好比轮回一般循环往复。在这一个个轮回中,朴赞郁呈现的是以暴力来反对暴力,这种新颖的方式给观影者内心带来更大的冲击,并揭示出随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道德的沦丧以及人类原罪的释放。
2 人性之思
朴赞郁的影片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审视人性并表达出对人性的批判与揭露。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善良,也没有绝对的罪恶,阿游从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最后变成了一个邪恶复仇的人;而酗酒邋遢的无赖吴大秀,内心也可以如此柔软,他的惩罚式自虐使观众被他感动不已;美丽善良、让人倍感怜悯的金子,也可以变成一个阴险、冷酷的报复者,而在她几近完成计划时,却又突然收手,又成为最初那个美丽天使。无法去定义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的美与丑或善与恶,朴赞郁通过使这种特殊境遇下的人处在特殊的压力环境,来对人性进行残忍考验,质疑人性中的善与恶,并借此来说明并没有纯粹的善与恶。不论是凶残狠心的复仇者还是遭受报复的受害者,都有人类共有的本性,即切身利益不被他人侵犯。于是,对人性的质疑、善与恶、美与丑的并存与对立便成为朴赞郁的艺术追求。结语
虽然大众在朴赞郁的电影中看到的是残忍的悲剧,但是这悲剧之中他想表达的是对人性的讴歌,他手中卑微的社会边缘人物能够直面命运的不公并与之顽强对抗,也抒发出人性中灿烂的一面。他的电影虽然观影后内心压抑沉重,但是在观看电影时,观众内心始终会燃有一丝希望。在悲伤的外壳下,人们心中仍抱有对生命的热爱与感动。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悲剧走的是最费力的道路,所以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标志”。
项目名称: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资助硕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7SP94
[1] 范志忠.世界电影思潮[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完全报告[J].贵州 :电影评介杂志社.2005(11).
[3] 刘觐凯.朴赞郁电影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马源(1994—),女,吉林延边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