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尸变》的劝世之谈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6509
.2

  (1.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0000;2.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00)

  谢建忠(1950-),四川广安人,首都师大文学博士,重庆三峡学院教授。

  浅析《尸变》的劝世之谈

  孙欢喜1谢建忠1.2

  (1.重庆三峡学院重庆400000;2.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00)

  《聊斋志异》有诙谐浪漫之作,亦有惊怖悚异之谈,其中的鬼怪妖仙既有善良仁慈、温柔可亲的,也有凶狠残暴、令人恐惧的。《尸变》中的鬼怪就表现了残暴的一面,作者揭露了世情世态,在尤世、愤世的同时,也在想着救世、劝世。它也体现了作者尊重伦理道德以及时空秩序的态度,反映了蒲松龄的救世之婆心。

  《聊斋志异》;尸变;蒲松龄;劝世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聊斋志异》属于巅峰之作,少有能与之比肩的著作,它创造了许多艺术典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①”是蒲松龄先生创作此书的目的,也是他的寄托。他依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创作此书,以期惩恶扬善,所以《聊斋志异》既是尤世、愤世之作,又是救世、劝世之谈。

  粗略来分,《聊斋志异》的鬼怪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善良的,人物充满着人伦、爱情色彩,如鬼子(《珠儿》),狐友(《酒友》),鬼夫(《士偶》),鬼妻(《湘裙》),鬼情人(《聂小倩》)等;另一类则是比较邪恶的,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未知,如《喷水》、《咬鬼》等,这一类小说普遍篇幅较小,故事性不强。《尸变》是其中的例外,它的篇幅较长,且富有情节性、故事性,充分展现了人和鬼在面临生死绝境时的挣扎。《尸变》讲的是老套的民间“诈尸”害人的故事,蒲松龄却将其写的曲折生动 :四位车夫因找不到投身之处,住在了店家新丧儿媳停尸的房间。半夜时分女尸起来对客人吹以鬼气,致使三人被害,一人因未熟睡,看到了女尸的行凶过程,蒙被屏息躲过几次危机,得以幸免。后来这位客人趁女尸不备,逃离住所,女尸发现后穷追不舍。客人逃到寺庙却被道人拒之门外,不得已之下围绕庙门外的大白杨树与女尸斗智斗勇,最后女尸“抱树而僵”,客人得以逃脱。

  仔细阅读《尸变》一文,会发现其中存在几点违和之处 :其一是儿媳刚死,店家仍照常营业,甚至“客宿邸满”;其二是翁家忙于旅店营业,儿子出购材木未归,无人为刚死的儿媳祭拜守灵,只是将其放于“寝所”,仅仅“衣纸衾覆逝者”;其三是死者为大,店家却让旅客住于儿媳停尸房中。这三点违和之处都表现了对死者轻视和怠慢,并且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女尸的私人空间,也是对“死者为大”以及“男女之防”、“内外有别”等伦理禁忌的不尊重,以致引发可怕的结果。

  《尸变》是一则触犯禁忌类型的“尸变”故事,“尸变”的出现是因为人对道德伦理秩序的破坏。所谓人鬼有别,擅入他人空间,暗含着对别人身体和尊严的蔑视和侵犯。四名车夫住于女尸房中,是一种非礼、逾礼的行为,亦可视为人对鬼界的主动进犯,所以女尸才会暴起伤人。

  由于长期身处下位,相对那些步入仕途的知识分子,蒲松龄更容易看到民间所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所以他的愤世态度中存在较多的疾俗的成分。而《尸变》一文中就暗含着家庭的不睦、不义,上文所提到的违和之处即是明证 :儿媳死后,翁家仅以“纸衾覆逝者”,旅店也正常营业,无人为死者祭拜守灵,甚至让旅客居住于死者房中。从这些细微之处即可看出女尸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婆家对女尸的不重视,这引发了严重后果(三名车夫死亡)。从此亦可看出蒲松龄的道德观和做人态度 :遵守道德伦理秩序,不侵犯他人空间。

  以小观大,从《尸变》一文亦可看出《聊斋志异》是一部世教之书,唐梦责的序文也说 :“观留仙所著,其论断大义,皆本于赏善罚淫与安义命之旨,足以开物以成物,正如杨云法言,桓谭谓其比传矣。②”《聊斋志异》既是尤世、愤世之作,又是救世、劝世之谈。这突出表现在其虚构鬼神狐仙时,采用微言大义的手法,对世人亦劝亦惩。此外,《聊斋志异》不仅充满着奇幻色彩,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聊斋志异》看似是谈鬼说狐,实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尸变》来说,突出变现为“讽喻世情”,即披露《尸变》背后所代表的真实的世情世态,并对之加以讽喻,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判谴责,加强了对不良风俗的道德批判力量。

  注释:

  ① (清)蒲松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

  ② (清)蒲松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

  [1] 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 于天池.恐怖小说《尸变》[J].《聊斋志异》研究,2004,(01).

  [3] 海力波.生死间的暧昧:清代“尸变”故事中的观念与情感[J].民俗研究,2012,(02).

  孙欢喜(1992-),河南永城人,重庆三峡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