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与撒狗粮
★文/马未都
出 轨
我问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准确说出“轨”字的本义,大部分人都以轨道来理解“轨”,继而理解“出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诏:车同轨,书同文。此乃国策,功利千秋。此时的“轨”是指两轮之间的距离,秦制六尺,直至火车出现之前,全国各地老城门内留下的车辙,都因为“车同轨”。清末,火车引进中国,让中国人看见车必须沿着两条铁轨走,一旦脱离这个平行的铁轨,后果不堪,故有了“出轨”一词,火车出轨是要人命的,每次事故都惨烈之极,历史上的重大出轨事故死亡几百人乃至上千人都是有的。“出轨”此时就是出轨,并无他意。
可上世纪90年代“出轨”一词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层社会学含义,被小报八卦新闻引至男女婚姻出格上来。尤其近些年,“出轨”事件成了媒体狂欢的节日,让出轨一词成为公众耳熟能详心领神会的词汇。
出轨这词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古人不说出轨,而说“出墙”,听着不惨烈还有诗情画意。出墙典故来自宋代林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小诗画面感极强,也极美,后在宋代话本的爱情故事中做过进一步描写;入元后,元曲大家白朴又写了杂剧《墙头马上》,让男女主人公跳墙幽会,逐渐坐实了“出墙”一词,加之民国时鸳鸯蝴蝶派作家刘云若的小说《红杏出墙记》的推波助澜,“红杏出墙”彻底摆脱物理文学意象,完全成社会学新名词了。
出墙与出轨做一比较,就会发现今人情趣不如古人,今人说的直接无趣——出轨,一副看人家要翻车的幸灾乐祸;古人说红杏出墙,包含了许多美意,起码在元杂剧中还有追求爱情的超时代精神。把如此美的意象入诗,唐宋以来至少有七八位诗人写过,但谁也没曾想“出墙”一词后来变成未守住妇道的代名词,令人唏嘘不已。
撒狗粮
网络时代能将新造的生词迅速传播,过去的生词可以望文生义,今天不行,生词一般都十分费解,“撒狗粮”即为一例。第一次见到此词比“小鲜肉”还费解,小鲜肉我望文生义地估摸了大致意思,只是性别弄错了,我最初以为“小鲜肉”用来形容年轻女子,因为过去的风月小说常常让各类大爷搂着女人叫“肉肉”,谁知世道变了,男子肉肉了,加个小字更惹人疼。
“撒狗粮”准确意思是一对男女当着单身狗秀恩爱,这词造得生动且尚准确,一个“撒”字含义丰富,控制数量,控制场面,控制情绪,撒点儿就够,意思到了,秀一下即达到效果。问题是你们秀恩爱撒了一地狗粮,让单身狗情何以堪?
社会急剧变迁,让单身男女迅速增加。“单身狗”由最初的嘲讽变成后来的自嘲,让“单身狗”莫名其妙地风光了起来。在单身狗看来,“撒狗粮”极其危险,要想死得快,人前秀恩爱。尤其许多公众人物高调撒足狗粮之后,突然又宣布分手,返身加入单身狗队伍,这让“撒狗粮”者反倒带有一点冒险精神,忽然又成了别人的嘲讽对象,构成了今日社会处处可能反转的局面。
当今的情人节,大街小巷,影院商场,处处可以见到各类不同形式的撒狗粮。这两天有关情人节的精彩段子特别多,许多读之令人喷饭。我发现国人的自嘲精神越来越强烈,这算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优质的社会是可以承受善意的玩笑的。过去我们看到许多国外恶搞“开心一刻”,有些场面我们甚至感到有些过分,但当事者总是一笑了之。
“撒狗粮”这类词汇的风行实际上是社会承受能力提高的前兆,是另一种“开心一刻”。
(摘自《马未都的博客》)
编辑/罗勒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