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盗名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喜剧世界 热度: 14086
★文/(江苏)宋桂奇

  ?

  盗名者

  ★文/(江苏)宋桂奇

  

  天下很大,却也很小。一个盗用某人姓名者,恰巧遇到了真人,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先请看唐代丁用晦《芝田录》中的记载:某年,一位卢姓官员被派往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担任太守不久,有一个读书人带上一摞文章前来拜见,以求提携。巧的是,这人呈上的十篇大作,竟无一例外都出自卢太守笔下。面对这可耻的抄袭行为,一向仁慈的卢太守笑道:“这不是秀才您的文章。”“我刻苦攻读,用心写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绝对没有找人代写这些文章!”见这家伙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太守便想幽他一默:“那就请您背一篇给我听听!”“这……这……”“您大概没有想到吧?这些蹩脚文章可都是我卢某人写的呢!”闻此,这人终于说出实话:“我得到这些文章时,上边没有作者姓名,不知道是大人作品,所以,我……我……”看到对方惶恐不安的可怜相,太守顿生恻隐之心,说:“这虽是我的文章,但看过的人却没几个,您若把它当作自己的也未尝不可。”之后,还留他住了几天。临走时,前来送行的卢太守关心道:“秀才打算去哪儿?”“要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梁尚书那里住上十来天,梁尚书是我的岳父。”见他说得一本正经,卢太守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笑声:“汴州梁尚书是我的姑表亲,如果他是您岳父,那我跟您就是很近的亲戚了。这几天真是慢待您了!”听到这话,这个斯文扫地的读书人不禁浑身颤抖,一副无处藏身之状。见此,惯于幽默的卢太守又安慰道:“用不着这样。我把前几天的蹩脚文章,连同刚才的汴州亲戚,都一起送给您吧!”

  不过,冒名者之中也有真才实学的。元代白珽《湛渊静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宋韩侂胄担任宰相时,喜欢与名人雅士谈天说地,若是无名之辈,则不屑一顾,拒以千里。一天,他正与太学博士叶水心(叶适)讨论诗文时,门官又送进一张“叶水心”求见的名片,见此,韩侂胄打算将其轰走,但叶适却十分好奇,就建议让这个冒自己之名者进来一见。门官出去后,叶适又请韩侂胄拿出自己当年投给对方的卷文,以为考问之用。当那人神色自若地进来后,韩侂胄就递上文稿说:“‘水心’先生应该知道这篇大作吧?”“这是我年轻时的习作,后来有过修改。”说罢,还将修改之处朗诵出来。听到改作比原作更为高明,叶适异常欣喜;但韩侂胄还是忍不住道:“我这里已经坐了一位叶水心先生,难道天下还有两个叶水心吗?”没想到那人却傲气十足:“像叶先生这种水平的文士,天下肯定不止一位;如果我今天不是冒充他的名头,您恐怕不见得能让我进来。我叫陈谠,是个无名小卒。”听罢这话,叶适随即起身道:“先生高才!您能借在下之名,实乃我之幸运。幸会幸会!”见叶适如此大度谦卑,韩侂胄也就不好意思再计较陈谠的倨傲。其后,在二人共同提携下,陈谠不仅考中了进士,后来还做上了殿中侍御史的高官。

  以上盗名都是为求提携,还有为了免交税赋者。苏轼《东坡志林》中就讲述了自己的一个亲身遭遇: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一天,有手下来报,说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犯了冒名欺诈罪,他两件行李上所贴签条,都是“交京都竹竿巷苏侍郎子由”,落款均为“苏轼”。说起来不可思议,他冒用了苏东坡的落款。而“苏侍郎子由”即门下侍郎苏辙(字子由),正是苏东坡的胞弟。于是苏轼立即审理此案,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道:“这两件沉甸甸的行李,装的究竟是什么要紧东西?”面红耳赤的书生赶忙如实禀报:“学生羞愧,对不起大人!学生进京赶考,盘缠没有着落,亲友送给学生两百匹绸子,好到京城兑换现钱。想到这绸子过关都要纳税,恐到了京城所剩无几,学生就打起了歪主意:大人兄弟名闻天下,无人不知,只须贴上这张签条就可蒙混过关,得到免税便利;万一获咎,想必大人也会大人大量。恳请大人恕罪!”听罢,苏轼不仅亲笔书写新签条,还给苏辙写了封短信,交与书生时,他打趣道:“你只管放心赴京赶考,保准不会再有税吏找你麻烦了;就算他们胆子大,手段狠,把你捉到皇上面前,你也会平安无事的。”随之,那穷书生又是感激,又是惊异,眼里快要飘出泪花来:他苦读了二三十年古书,何曾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士子心目中的泰山北斗,遇到别人冒名欺诈,不仅不责不怪,不惩不罚,还如此热心热肠,处处为对方着想。第二年,那书生考中进士后,满怀感恩之情,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谢意。有此奇遇和善果,欢喜无量的苏轼,主动邀请他来府中做客。

  编辑/秦远

  漫画成语

  (看故事,学成语,长智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