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严复翻译选材浅析
张秀娟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应首先遵循目的法则。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翻译著作影响巨大。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严复译著的选材进行分析,严复在译材的选择上体现了社会“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以卡瑟琳娜·赖斯、汉斯·费米尔等翻译家为代表的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目的论的翻译理论。功能主义目的论主要有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要从预期功能出发,首先要遵守目的法则,认为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地通过语言媒介的跨文化互动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材料的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目的论的另外两个原则从属于目的法则。二、从目的论视角看严复译材的选择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国民愚昧无知, 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译者希望通过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理念和文学著作来“提倡科学,开启民智”,实现民族的自强和独立。严复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 “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第一人”。自1894年开始,严复先后翻译了十一部外国著作,其中影响巨大的是其翻译的八大社会科学名著。其中对当时社会以及后世影响最大的社科名著《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郝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在这部译著中,严复借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阐发其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观点与目的。在译《天演论》自序中,严复写道:“郝胥黎氏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严复,2011)之所以选择“郝胥黎此书”,意旨很明显,因为书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并且目的在于保种自强、启发民智。《天演论》中宣扬的进化理论成为洋务运动失败后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严复选取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An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译作《原富》,其目的在于把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引介到中国,促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然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一些开明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思想观念,因此要强大,首先要进行思想启蒙,教化民众。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员,严复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同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 ——《群学肄言》。“群学”即社会学,是探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科学。于次年出版的译自约翰·穆勒的On Liberty ——《群己权界论》是一部提倡实用主义的著作。“群”即群体,“己”即自己,群己权界论阐述的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界限。此外,维新派认为挽救危亡国家的道路之一就是改变政体,因为洋务派的实践证明在不改变国家政体的情况下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于是,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有识之士们呼吁通过改变政体来挽救风雨飘摇的民族。怀着这样的目的,严复选择了甄克斯的社会学著作History of Politics与法国孟德斯鸠的法学著作 L’esprit des Lois,翻译为《社会通铨》和《法意》,严复希望通过引介这两部著作向国人介绍民权的思想以及君主立宪政体的益处。另外,分别译自约翰·穆勒System of Logic与耶芳丝的Logic the Primer的两部逻辑学著作《穆勒名学》与《名学浅说》旨在向中国引介西方逻辑学,对中国学术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复翻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每一部著作都是经过精心的选择。译者从爱国主义出发,希望借助译文开阔读者的眼界,唤醒民智,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体制和科学方法以救国。这也是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法则——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与选材的体现。就译著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来看,严复的译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结语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上的杰出翻译家严复相继翻译引介了西方哲学、经济学、法学、逻辑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著作。从翻译实践和社会思想等各个角度来说,严复的译著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译者对于译材的选择受到社会意识形态、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严复对于译材的选择与其翻译目的直接相关,翻译选材是其翻译目的的直接结果。张秀娟(1984-),女, 江苏宿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江苏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2238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