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保护视角下台湾民俗课堂的启示与借鉴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9034
王雅琪 高 睿

  文化保护视角下台湾民俗课堂的启示与借鉴

  王雅琪 高 睿

  针对民俗教育来说,两岸互相学习交流的地方有很多。本着两岸民俗文化课堂的交流与发展,研究台湾地区民俗教育的现状以及民俗文化课堂的实施与发展,探讨在文化课程方面的异同,同时取长补短,从而使两岸更好地利用教育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我们的民俗文化课程进行反思。

引言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内涵①。民俗文化是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传承和发扬的精髓所在。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民俗文化还是不可避免的逐步被融合、淡化以至于消失。

  台湾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民族课堂、民俗校本课程在台湾的小学里司空见惯。台湾的民俗文化保护尤其在教育方面制度比较完善,体系相对完整。

一、民俗和民俗课程教育的意义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且世代相传,而且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②。它包括了很多方面:从习俗上讲包括传统文化、文字语言、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时令节气、婚丧嫁娶等方面,从艺术方面讲包括戏剧、民歌等等。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民俗课程是一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它是一种文化的途径也是一种载体。狭义来说它是学校课程特殊的一部分,广义来说民俗课程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对于民俗进行传播来授于人,从而使文化传承的活动都可以叫做民俗课程。③

  民俗课程就是为了让本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而生的。它可以避免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是延续文化生命的一架方舟。对文化内涵相对集中、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民俗事项,对濒临绝迹的民俗文化事项,对社会发展具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良俗,民俗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在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逐渐消失,保护文化,重视课堂教育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和重视的问题。

二、两岸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及民俗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两岸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及民俗教育的现状

民俗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是各地的突出标志和文化象征。台湾地区原住民在展示和使用好这个标志,致力发展旅游业,介绍和弘扬民俗文化等方面,达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他们集中各方力量,抢救濒临失传或硕果仅存的民俗,在原住民族的部落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的仪式和传统语言。在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民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并增加就业。可以说,文化产业具有着重大的增值潜力,所以台湾地区抓住这一点,开始推动文化复兴和保护。近年来,台湾原住民面临着许多经济、社会上的问题,包括受教育水平低和失业率高等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许多原住民族群开始主动争取高度的政治自决和经济发展。④之后台湾地区在民俗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们对民族艺术教育也比较重视,认为“传统艺术教育的推展,对于整体国民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利用民俗活力,借助民俗力量,展示地域文化。

  这几年,大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集中出台了一批重要法规和文件。比如:《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等。这些法规和政策涵盖了少数民族保护的各个领域,加大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支持力度,以此来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民俗教育方面相对于台湾来说缺少了系统性的管理,使得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不足。

  可见,两岸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很重视,政府出台了各项措施来保护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可是,只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所以必须发展民俗课堂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俗。

(二)影响我国大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因素分析

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已经没有自己原有的民俗文化特点。例如闽南地区的畲族人,基本上都融入到现代的都市生活中,很多人都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丢失了本民族原有的特点。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大陆,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失了学校教育的传承,家庭和社会也对民俗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民俗文化传承不完整不全面。

  1.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趋势淡化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节奏加快,少数民族与汉人的融合趋势越发明显。少数民族家庭因为长期与汉族一起生活工作,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习惯,甚至在前两代、前三代就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日积月累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俗文化难以在家庭中发展与传承。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少数民族的很多民俗文化被汉化而逐步淡化。在学校家庭均了解不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自然会忘记自己的根。

  2.少数民族没有文字的文化模式极大程度影响了民俗文化传承

  大多数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民俗文化传承仅靠口耳相传。现在,随着汉化现象日益严重,普通话的普及,看得懂文字和会语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求学,已经不会自己的语言,这样就导致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现象。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很大影响。

  3.在学校教育缺失民俗课堂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教育偏重于强调学生的成绩提升,以便于有好的升学率,所以学校教育都以升学考试的学科课程为主。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只有少部分学校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专题教育活动。

  4.在学校教育缺失民俗课堂的情况下,社会环境过于浮躁

  当下,哈韩哈日潮流风靡中国大陆,连小学生也受其影响。很多年轻人认为民族风不是一种主流文化,佩戴民族风格装饰和拥有民族风格元素并不是他们眼中的“潮流”所在,也没法引起他们了解的热情和兴趣,少数民族文化标志逐步淡出学生的视线。

三、台湾原住民民俗文化传承方式分析

台湾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原住民都在享受专属教育模式,有一些文化(如狩猎、爬树)虽然已经不被现代社会所接受,但是台湾原住民教育始终把这些付诸于实践,依然手把手地让学生亲身学会这些东西。

(一)台湾原住民拥有特色学校和民俗文化特色课程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在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台湾原住民的特色学校

  台湾专门设立了给原住民学生就读的原住民学校。每个族群都会在就近的少数民族学校就读。原住民孩子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原住民文化的独立性。

  原住民有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小学中,除了日常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对本民族的文化做一个了解和学习,让原住民同学记住自己的根源。学校教育中加入了很多民族文化的成分,让他们从心底想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学校教育中加入原住民民俗教育,让原住民孩子直接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民俗文化传承的作用。

  2.台湾原住民学校的民族特色课程

  在台湾,除了家庭教育课程、性別平等教育家庭暴力防治课程、环境教育、性侵害犯罪防治课程这四门全台要修的法定课程以外,其余课程都是自己随意安排。以台湾屏东县泰武国小为例,泰武国小主要是以泰雅族为主,还包括周围其他原住民一起的原住民国小。他们的课程主要分为五科,分别是语文、数学、生活课程、健康与体育、综合活动。语文课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国文,乡土语言(族语),英文,生活课程又包括社会、自然生活与科技、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主要是进行民族传统技能教育,以实践为主。这样多样化的课程既学习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学习了理论知识。

(二)台湾原住民学校的教育模式对民俗文化传承起了积极作用

1.台湾原住民小学利用学生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

  走访过台湾的原住民小学之后便会发现,里面的孩子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学习。学生们不会被歧视,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台湾的仁爱国小,每个学生都至少会三种乐器,不论是本民族的还是西洋乐器。校长说,因为原住民的孩子天生就有音乐天赋,所以特意利用孩子们的特长,加大培养力度,开发潜力。这样发展了个性又传承了文化还学习了知识,一举多得。

  2.以亲和与平等的教育方式进行民俗教育

  原住民小学以平等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让师生成为朋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台湾从小学就开始培养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懂得思考并且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是开放式的、有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民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下进行传授,自然能被学生更好的接受。

(三)台湾原住民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台湾地区给原住民的特殊待遇,虽然让原住民文化很好地进行了传承与发展,但不得不说的是,台湾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原住民小学的课程缺少推陈出新,让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符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得以保留,让原住民人群缺少理论文化知识很难融入到现代社会。所以导致原住民不得不“被照顾”。可是被照顾后的原住民便被社会所标签化,这样会给原住民学生未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进入社会后,原住民学生里的精英很有可能在社会公平考学制度里败给一同考试的汉族人。这样会导致大部分高精尖行业没有原住民的影子,让原住民进一步对自己的民族产生怀疑,从而选择汉化。

四、关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启示与总结

大陆和台湾两地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发展都有了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有很大不同。需要在综合两地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特点基础上,总结提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佳方法。

(一)民俗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也需要发展

台湾地区针对少数名族(原住民)设立专门的学校,保留了其文化的特点。虽然台湾民俗文化教育存在问题,但总体对于文化的保护却优于大陆少数民族地区。

  台湾地区太过于保护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让传统文化完整地保留下来,但是没有做到发展,以至于让社会不能很好地接纳传统文化。而在大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传承的力度不大,少数民族汉化情况明显。少数民族的民俗教育过少,没有特地强调少数民族教育,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来表现。同时,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家庭中几乎没有民俗文化教育,导致散居的少数民族没有机会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也没有兴趣主动了解,这样就造成了文化在新一代中传播困难,导致文化断层。

(二)大陆的民俗文化教育要走出自己路子

大陆和台湾民俗教育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少数民族保护固然重要,但是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待。

  1.增加民俗教育的弹性时间。学校可以增设选修课,或者融入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课程中(如:少数民族乐器,少数民族手工艺术等),让所有孩子一起了解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拉近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2.民俗传统文化也要推陈出新。将民俗文化以语言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将实用的文化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学习台湾政府对待民俗文化的态度,关注民俗活动中的民俗艺术,尽量避免商业化炒作。

  3.多给少数民族同学展示自己文化的机会。少数民族族群有自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多展示多交流,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从而让他们对自己的民族产生兴趣。同时要求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也一同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氛围。

  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民族文化的抢救工作,根本上都是对各民族文化根系的捍卫,来使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而课堂又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民俗教育,尤其是民俗课堂问题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注释:

  ①林星:《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变迁》,载《台湾研究》2009年第4期第47页。

  ②郑芳:《民俗与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以闽南民俗为例》,载《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议论文集》第496页。

  ③王奇:《从台湾历史上关于牛的若干问题看闽台文化传承》,载《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议论文集》第460页。

  ④陈耕:《闽南文化与台湾社会》,载《东南学术》2004年S1期第180页。

  王雅琪(1997.7-),女,汉族,甘肃人,大学生,本科,宁德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高睿(1997.5-),女,汉族,云南人,大学生,本科,宁德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项目编号:201610398011

  项目名称:西部地区与福建地区民俗教育比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