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臻于至善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5711
杨新宇

  臻于至善

  杨新宇

  “善非他,乃天之所与我者,即身、心、意、知之则也。而家、国、天下之所以待理者也。”明清之际哲学家李二曲如是云。这句话,点明“人之初,性本善”,亦指出至善,乃为人之道,治国之理。在我看来,“至善”,是“善”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一定时时都能达到,但是我们应心向善,一直走在至善的路上,即所谓“臻于至善”。

  欲臻于至善,道德修养是根本,然后做善人,为善事,破私立公,知行合一,善养天地间浩然正气,方可得也。

  道德修养的建立昭示了一个人臻于至善的资本。曾有人给道德这样下定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特殊意识形态,以善恶为评价标准,并通过社会舆论、风格习俗以及个人良心来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意味着由知善恶从而逐渐建立起道德意识。王阳明曾提及:“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故良知是道德修养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如今当种种社会道德与长久以来人们所秉持观念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做出抉择?经典道德问题之一: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良知与弊害分别捆绑住了很多乐于助人却又担心会被讹钱的热心人,让他们的脚步犹豫不前,面对这种问题,答案当然是必须扶。公民的一言一行衬托的是整个社会的良知,由良知判善恶。社会看的到,道德是存在的。由于多例老人倒地被讹事件的发生,国人纷纷提出道德滑坡一说。然而我认为尽管道德滑坡确实是社会存在的某种现象,但它却恰恰是社会道德上升的一个契机。若在这种问题上,大家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良知为善这一条路,我想类似倒地老人的所谓“道德滑坡”一说便不攻自破,“至善”之途将不再遥远,进而更加接近人皆向往的大同社会。

  那么究竟如何为善呢,古人云“无心为善”。善念起于无心,河东学派创始人薛河东曾言:“为善须表里澄彻方是真实为善,有纤毫私意夹杂其间即非真为善也。”唯有无心为善,大同风气才能盛行。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有为善以平和之心,处善以平和之气,才能至善。老人倒地,“扶不扶之”之念一起,离“至善”就越来越远了。为善以私心私利,只可言“利”,不曾有“善”。有的人先动了热心助人的念头,但紧接着便是有关自己利益的思考,正是由于这第二步的思考,即便是扶了老人行了善事,做了善人,也变了味道。善恶仅在一念之间。诚然,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评判善恶的标准是不同的,这同时也是人类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尚未建立高级文明的表现。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孟子对大勇的诠释,又何尝不是至善的境界?

  臻于至善可使人成就浩然正气。古人讲至善之地即道义之门,然浩然之气乃集义所生:古有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今有以亲身实例有力反击“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清华学子;古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今有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古有牧羊十九载的苏武,今有誓死回国效力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古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今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今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今有心系民众,能言巧辩的周恩来;古有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今有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彰显民族气节的“义”之旗帜飘扬在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之中。

  《大学》中提及“至善”时是与“止”搭配,然欲臻于至善,趋至完美,应该细上加细,把握火候。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之一陈确道:“小善小恶,最易忽略。凡人日用云为,小小害道,自谓无妨……总只此无妨二字,不知不觉,积成大恶。”成败见于细微之处,善恶见于小大之狱。尚不能因小失大,应精益求精。“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这样的要求。如今“工匠精神”这一热词频繁出镜,引得国民纷纷瞩目大国工匠,从工匠“祖师”鲁班到如今引人注目的焊接火箭“心脏”的匠人高凤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熠熠匠心。无论是突发奇想制作的手工工具还是巧妙精湛的墨家机关抑或是超高精度焊接的火箭“心脏”,都体现了作为技师所具有的精湛技艺。而现如今就是像高凤林这样在事业上追求极致化的一批独具匠心的中国匠人,凭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恒心与毅力,臻于至善,一同筑起我们的中国梦。

  道家魏尧提及《大学》中所述“至善”时如是说:“心息相依,即是至善。善与恶相对待而生,至善则无善无恶,无对待矣。”我认为,至善,难解,且不易名状。然道家曰“妙”,儒家曰“至善”,佛家曰“不可说”。人尝戏谑:“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此乃真不可说也。以上言论盖予所思所想也,尚能窥其表面一二,未能悟其真谛而已。

  此文,至善未已,欲臻于至善。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旗中学松山分校 0245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