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散记春夏之际江南游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6679
杨永贤

  散记春夏之际江南游

  杨永贤

  在一个气温适度,微风拂面的清晨,儿女们陪伴我,开启了江南之游。四季温暖的江南,终其一年都是旅游的好季节。但在春夏衔接之际,更别具风采和情趣。花芬芳,草油绿,江、河、湖、海泛生气。

  我们一共走了四个省,行程几近4千公里,涉足景点十多个,我曾笑谈此行堪称“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所参观的景点中,有名山大川、名人故里、古刹名塔和新世纪的独特建筑成果。所有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印证了古人所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极为正确的。

  我们出行的第一站是安徽的亳州,它原以商汤的故乡和曹操的出生地而广为人知,当今又以全国中药集散地而著名,被誉为药都。抵达时已是黄昏,未见药材市场,但闻药之奇异芳香。中药植根于中国,早已走出国门,以其独特的疗效,默默地收获着世人的赞赏。

  距亳州大约四百公里便是安徽三大名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之一的天柱山。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万寿山,位于大别山脉东侧。主峰呈天柱形,如同两根石柱支撑着苍天,海拔4884米,高耸险峻,登上它似可兜星揽月,近闻天籁之声。汉武帝曾封其为南岳,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因其孤峰冗立,陡如层塔,古往今来,多有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因它的奇异壮观吟诗作歌。唐白居易曾歌曰:天柱山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宋代王安石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谷而不尽,坐石山以忘归。

  我不善诗,但当置身于山峦叠嶂,修竹香樟色绿如海的境遇时,不禁文思涌动,诗意大发,胡诌几句歪诗,以酬谢这天赐美景:

  擎天之柱耸云端,

  修葺月宫做檩椽,

  吴刚美酒供洗尘,

  嫦娥广袖御其寒。

  我们到达杭州时,已是出游的第三天。因久闻地处西湖腹地的梅家坞是名扬遐迩的龙井茶乡,故直奔而去。到达时已是下午两点多。果然名不虚传,尚未进村,已见成片的龙井茶田,茶树矮矮的,在阳光照耀下,绿得发亮,还隐隐地闻到了茶香。

  梅家坞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四面青山环绕,茶田叠嶂。因气候温湿,素有“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之说。龙井茶之所以香蕴奇异,贵为众茶之冠,大概与这种无雨有水,无云有阴的氛围密不可分;犹如茅台酒只能生产在贵州的茅台镇,均为环境使然。

  因梅家坞浓郁的茶文化,曾有多国政要前往观瞻、品茗。周总理曾五次光顾此村视察。现在梅家坞的茶文化,已是杭州市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茶农家家富庶,整个茶村已是一座小桥流水、风光旖旎、独具江南特色的小城。商铺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生机盎然,令人钦羡。我们小做逗留,旋即朝向东南的宁坡驶去。在杭州的西南隅,巧与钱塘江的观潮处相遇。当时淡黄色的江水风平浪静,与每年中秋的汹涌澎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江之北岸月轮峰的山林深处,耸立着一座古塔,名为六合(和)塔。塔身十三层,高60多米,砖木结构。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大古塔之一。此塔建于北宋,据说乃名僧智元禅师为了镇江而建至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塔之顶端置有明灯,是为夜航照明而设。由此想象,这位智元禅师的慈善和智慧。六合塔是观赏钱塘江涨潮景观的最佳点,所以备受人们关注。

  驰往宁波要经过钱塘江大桥。此桥是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始建于1934年,后遭战火涂炭。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建。桥身全长1453米,是连接公路和铁路的双层建筑。一座身高近10米,全长近3华里、凌驾于大江之上的现代建筑,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大桥处于钱塘江入海处,与之相接的便是浩瀚的黄海杭州湾。

  杭州湾的水域比钱塘江宽阔的多,为了缩短从杭州到宁波的行车距离,本世纪初,国家集中了逾百名桥梁专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浙江省独资120亿,建成了世界领先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此次南游我们走了十几个景点,只此大桥让我感奋不已。一座雄伟壮丽的海上文化,乃我平生所未见。大桥南北走向,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桥身全长36公里,取长桥卧波之美学理念,呈S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桥下净高47米,桥面宽33米,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使用年限100年。为了应对钱塘江奇潮,海上的龙卷风、台风和各种不测风云的袭击以及过往海轮的通过,桥下分别留有宽448米和318米两个通道。可分道通过35000吨和3000吨载量的货轮。

  在大桥南航道十七公里处有一座高距桥身150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海中交通服务救援平台。远远望去,这座平台的造型极像一艘大船,故又称海天一舟。平台内分别设有停车场、酒店、商铺和一个高入云端的观海平台,乘电梯到达顶端,可俯瞰辽阔无际的大海,神游苍穹。

  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建筑,乃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其工程质量、景观造型、技术含量、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均为国内外建桥史上所未见,是为我国建桥史上的光辉一页。大桥于2003年6月动工,2007年7月建成,2008年1月试通车,当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从江苏往浙江的火炬便是从此桥通过的。

  大桥的建成营运,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拥堵压力;并缩短了从宁波到上海120公里的距离,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当日,风平浪静,我们有幸登上了那座海天一舟。“舟”内宽敞明亮、装修考究、购物方便,置身于观海平台,享受到的愉悦绝不是用”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等词汇能够概括的。

  远离大桥再回首遥望时,整个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滔滔江水之上。海天一舟又凌驾于巨龙之上,美轮美奂,堪比仙境。春夏秋冬变幻其妙;风雨晴阴多姿多彩。

  怀着对大桥的眷恋,又迈上了去往蒋介石故居的高速公路。蒋介石的祖籍原为浙江省奉化县溪口村,现隶属宁波市,改称奉化区溪口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镇呈东西走向,蒋家的群体建筑,有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1887年蒋介石就出生在玉泰盐铺里。当今还有他在大门左侧亲笔题写的“玉泰盐铺旧址”六个字。内宅则有其祖上留下的一副对联,称:”大文章只此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断断续续的蒋家建筑群占据了大半个街筒。只丰镐房一处就战地4800平米,除了大门、素房,还有报本堂、独立小楼等。大门两侧题有:“忠孝传家风,仁慈泽世长”十个楷体字对联。

  整个蒋家建筑群背靠武山,面朝剡溪。山上绿色成荫,溪水微波粼粼。看来当年蒋家是很注重择山巅之灵,取水泽之气的。小洋房于1939年遭日寇烧毁。据说此前两年蒋经国从苏联归国后,其父曾命他在此住读:同年因“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软禁的张学良也曾在此短住。

  从宁波往苏州,途径嘉兴,特往南湖观瞻了中共一大会址——一只普普通通的木帆船。船之四周水面上有特殊标记物围绕,禁止游人靠近。但只这远远一瞥,就足以引起人们的思绪蹁跹、心潮澎湃。一只小小的木帆船上,十二名志在推翻三座大山、改变积贫积弱的祖国的年轻斗士,商议着建党大计,历经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埋葬了旧中国,建立了人民的新政权。到如今九十六年过去了,中国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增进人类共同进步勾勒出一幅宏伟美丽的蓝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得到了世人的赞同和拥戴。

  一只小木帆船,换来了国产的航空母舰,这种神话般的变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江苏省的扬州市,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属瘦西湖。它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城西北。湖水面积800亩,因水上文化丰厚,游览区大大超过水面占地,约有1500亩。这些环水陆地,生长着各种花卉树木和修竹。由于水分充裕,气温适度,几乎四季飘香,天天油绿。由于花卉品种繁多,轮番绽放,所以花的节日也多。四五月间荷花节,入秋季节菊花会,初冬的梅花展,冬末的腊梅展,蕙兰展接踵而至。百花中最为受宠的是为芍药,被誉为扬州市花。一些无名小花遍地可见,颜色各异,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水面上有许多不同色彩的游轮,凭票可乘游二十分钟。水深处有一艘装饰得雍容华贵的大游轮,船头站着两个身着清朝皇帝服饰的男人,是为乾隆,有乐队管弦齐奏、吹打弹唱,喧闹得令人生厌。

  据说,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曾到此游览,见瘦西湖美不胜收,与他家乡的西湖相比较曾诗曰:

  垂柳不断接残芜,

  雁龄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

  由此诗可见,当年杭州的西湖与扬州的瘦西湖,都不是普通劳动人民足迹可到的地方,只有有钱有势,挥金如土的人,才可“到此一游”。

  在湖的西北高处有一座白塔,与北京的白塔寺极为相像,据说是乾隆下江南,曾住在扬州,并游览了瘦西湖。见湖水清澈,岸边花草茂盛,叹说:“此湖与京城的北海近似,只是缺少了一座白塔。”当地盐商多而富有,便连夜用白盐堆砌了一座白塔,以博皇帝一笑。现在的白塔当然是砖石结构的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特意选择住宿在山东的临沂市。在我的臆想中,临沂是山东的穷地,街道一定狭窄局促、民房陈旧、市面萧条。但进得市区后,才知自己乃井底之蛙,想象得大错特错。这里市面宽阔,高楼林立,造型美观大方。立交桥纵横交错,说明交通发达而又便捷。

  临沂市因临沂河而得名。古称琅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子、荀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萧道成等历史名人都出生在这里。现在全市人口1124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鲁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曾获“中国物流之都”称号。还因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皆出生于此,素有“中国书法名城”之美誉。在近代,沂蒙山区又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根据地,为革命作出过卓越贡献。1947年5月,以陈毅、粟裕为将帅的华东野战军发起的孟良崮战役,就在临沂之北的山区,国民党整编74师32000名官兵全部被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我军取得了大胜。为接踵而至的“三大战役”全面胜利,开了先河。

  从孟良崮再往北大约3个多小时的行程,便到达了淄博市。该市所辖的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便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出生地。他的故居是很传统的农村民宅式样,经过历代修葺,仍保留着原样。是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郭沫若亲题“蒲松龄故居”五个金字牌匾,至今流光溢彩,十分醒目。

  蒲松龄生于明末,成长于清初,性聪颖,勤奋好学。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此后便屡试不第。但他并不在意功名,只肯苦读文章,热衷于书写奇闻异事。到了他四十岁时,完成了《聊斋志异》,全书共收入小说491篇。“聊斋”是他的书屋名 ,“志”是记述之意,“异”是指奇异的故事。成书后,自己无力印刷,同乡好友王士祯,为其书题词曰:“姑且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直到三十四年后,这本书才刊印行世。二百多年来,该书一直受人钟爱,经久不衰。著名作家老舍说《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是日下午,我们带着对蒲公的敬慕、对《聊斋志异》的沉思回顾,离开了这片文化圣地,结束了几近4000公里的游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