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吕 沁
本文主要论述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很多大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疏导教育,少数民族的学生,心理问题尤为显著,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使少数民族学生保持良好心态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缺乏稳定性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学习都较为良好,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美,同学也十分佩服他们,他们是骄傲的。然而进入大学后,其中部分学生常常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丧失自信心,挫败感油然而生,甚至有些开始自暴自弃,再加上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二)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知识结构不全面,在与人交往中往往显得底气不足,表现出胆怯和紧张的心理,总是怕自己得不到对方的喜欢或者总是认为对方看不起自己,长此以往他们就关闭了心门,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就处于自我封闭中,通常会产生精神疾病。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十分热衷于和人交往,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和人脉,但是他们缺乏交际手段,或者是性格不好,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上存在一定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三)适应环境困难
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是从偏远的山区走出来的,进入大学也就是到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新环境与以往的环境截然不同,学生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短时间内他们找不到谈心的人,无法快速融入新环境以及新的集体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期望太高,但是实际能力达不到期望要求,进而失落,认为自己不行,如果他们不能够及时认清自己,调整自己,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二、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探讨
(一)将心理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
在大学里开展这项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心理教育课程必须结合少数民族的内心需求。心理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做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懂得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情绪,同时也使其正确认清自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设置心理咨询以及辅导机构
大学生遇到了心理问题,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深陷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高校很有必要设置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防患于未然。在这些机构中,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绿色通道专为其提供服务,另外,这些机构要做到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和忧愁,让他们苦闷和压抑的心情充分释放出来。(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教师不能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理论阶段,还要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会运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着重需要进行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培养专业的心理教育者,重点突出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其需要由专业的人来开展,所以,高校要引进专业教育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大力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要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四)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学生沉浸在其中也会受到感染,这将大大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俗话说的好环境可以改变人,所以校园文化中要不断注入正能量,鼓励人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展现其独特的民族风采,快速地融入到大集体中,并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价值取向及人生态度缺乏稳定性、人际关系存在问题、适应环境困难。对此学校应当将心理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设置心理咨询以及辅导机构、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作者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27000
吕沁(1985-)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本科,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