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生活中去寻找佳作
◎杜圣平
作文分数在语文试卷总分中的比例更是达到了五分之二。得作文者得天下,能够把作文写好,差不多就斩获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所以,初中生的写作教学至关重要。而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在生活中去体会、感悟和学习。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 可见,生活对于写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文章源于生活,源于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篇文章,本质上,也无非就是要求我们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真情实感而已。现在很多学生下笔艰难,行文坎坷,搔首凝目,文思了无,无非是对于生活没有留心去观察和感悟罢了。
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套路,我们也的确须要学会一些技巧和规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排比、如何引用、如何三段式、如何文问句式,等等。实际上这些框架,尽管屡试不爽,但一来学生需要用内容来充实这些框架,否则学生学会再多所谓写作套路公式,也只是花架子,空洞且乏味;二来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一篇真正优秀的文章,既能应付考场作文,也具备相当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水平。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写作是近几年对于初中生作文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课题,它是根据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的理论——同时也是针对过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的。很明显,生活化写作比起简单的应付考试的作文,使作文教学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既然我们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感知、去体会,提倡生活化写作,那么到底应该引领学生如何去做呢?简单说来,就是到生活中去!
很多学生总觉得自己没缺乏生活体验,觉得所谓“生活”是一种在别处的东西。其实不然,生活就在每时每刻的生命里,不在别处,就在此间。老师们不妨问一问学生:你吃饭吗?你睡觉吗?你上学吗?你走路吗?你聊天吗?你读书吗?你打球吗?你跑步吗?你玩游戏吗?答案相信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些问题的内容,恰恰就指向真实的生活。只不过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留心自己每天都在做的那些事情和遇到的那些人。每天背着书包上学,路上遇到的一切都不放在心上。路上有没有雾、有没有鸟叫等等,他们都不曾关心。哪怕日复一日都有着许多的经历,但很多人从不留心,也从不思考。所以在下笔写作的时候,才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写。
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时刻提醒学生去细腻而清醒地生活。生活可能平淡,但不可能空乏,处处留心,自然会步步惊心。譬如,教室里面的课桌看起来每天都一样,但它们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光亮照射,不同的课桌上面坐过不一样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课桌上又做过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这么一想,连简单的课桌也变得千姿百态起来。但课桌究竟在光的不同照射下是什么样子,那些学生在课桌上又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这就需要写作者去留心观察和记录了。不仅是课桌,凡是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包括那些花花草草雨雨风风莺莺燕燕,甚至是曾经读过的经典文章,都可以拿来当写作的素材和学习的模板,都需要学生去留心观察和思索。
教师应多组织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课堂小练笔以此来鼓励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在生活的舞台上发现、积累以至于思辨的目的。同事,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作文的批改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方法的指导,提醒学生哪些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哪些是不需要多着笔墨的,让学生少走弯路;也可以遴选出优秀的学生作文,在班上传阅分享,以此展示他人的视角和观点,来不断打通学生的盲点。写作只有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抓好素材的积累、不断开拓新的视野并注重练后的评改环节,才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学生在无数次对身边那些人那些事的觉察和思索中,不仅能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更能培养出一种敏锐的感知能力,最终能够在寻常中发现美丽,在无声处听到惊雷,在一花看到一世界,在一叶看到一菩提——而这,正是写好文章的基本素质。初中生的写作教学,不仅仅要能解决考试的问题,更应该切实地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付诸尝试和努力。若能够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能力,真是一桩不可小觑的功绩!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 40460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