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听觉的形成与训练微探
梁 翰
“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在音乐界却被广泛使用。我们不仅能通过它来指导音乐实践活动,还能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来提高这种能力。本文旨在对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以便积极主动地利用内心听觉指导钢琴演奏,并且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它。
一、内心听觉的定义
“内心听觉”就是借助音乐记忆,内在地想象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象出音乐形象。这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是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它具有先导性与创造性,研究内心听觉具有实际意义。内心听觉不同于一般所说的音乐听觉,人们常说的音乐听觉多强调外部听觉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而且只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而内心听觉则以此为基础更加强调声音在心理上的自如运用,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甚至还要超出这个范围,正是由于内心听觉具有先导与创造能力,因而,无论是在音乐创作、演奏还是在欣赏过程中,这一心理过程都尤为重要。
二、内心听觉的分类
内心听觉分为旋律性与和声性两种。旋律性内心听觉是一种旋律想象认识能力;和声性内心听觉是一种多声部的,和声与复调音乐作品的想象认识能力。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训练比较快,凡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通常都具备这种能力。而和声性内心听觉的训练则比较慢,不一定能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作曲家总是通过某种内心听觉进行创作,由内心听觉去选择符合于作曲家内心表现需要的音响手段,因而作曲家只有听到某些所需要的音时才能把它写下来,这种内心听觉可以说贯穿于作曲家作曲的全过程;演奏家也是如此,他在演奏时也总是在内心提前听到将要奏出的音响,提前于外化的真实音响对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的分寸感做出判断,以便调整演奏动作求得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音乐欣赏即听音乐并不单纯是听觉器官的活动,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听觉活动,当欣赏主体用耳朵听音乐时,内心的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帮助他对感官听觉作出判断。
三、内心听觉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具体表现
内心听觉是在主体从事各种音乐活动中不断发展形成起来的。众所周知,器乐演奏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创造而且是再创造,即二度创造。听觉意象是心理学专业名词,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普通心理学认为,人在感受客观事物时,刺激就在头脑里留下印迹,在这之后,刺激物虽已消逝,但印迹仍在头脑里保持,必要时这印迹又能显现出来,在头脑里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意象。由此可见,意象既然为创造力的出发点,那么在演奏这种二度创作活动中就必然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音乐的特征是音响,它的感受依赖于听觉,因而人们头脑中显现的音乐基本是听觉意象,并且,人们常常说的音乐意象其实就是指听觉意象。正因为音乐意象具有创造的能力,我们才说内心听觉具有创造的能力,二者具有同一性。
听觉意象是随着音乐的多次刺激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成型的,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听觉也实现了它的形成过程。每一次音乐刺激大脑都会产生音乐感知,由于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和主体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次所形成的感知都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形成的音乐意象也会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多次的音响刺激必然会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由此可见音乐意象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内心听觉不仅贯穿了意象形成的过程而且以形成意象为最终目的。由此也可得出,内心听觉在形成意象的过程中随着外部听觉音响积累的丰富得到提高。内心听觉活动具体表现在器乐演奏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做到心中有象”“要提前预期到演奏的音响效果”。我们演奏时总会无意识地感觉到什么,又捕捉到了什么,尽管这一切来得太快,稍纵即逝,然而这一现象确确实实存在着。
人们的这种体验反映出演奏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另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由内心听觉产生的音乐意象。在意象形成过程中内心听觉要求听觉主体在极短的时间经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条列心理过程,随着外部听觉的重复刺激,这一心理过程的序进得到了高度的概括,这时听觉意象出现了,我们感受到、体会到和捕捉到的就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意象。但是这一心理过程的形成是无意识的,因此我们会有似有若无的感觉。如果了解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形成的心理机制,将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形为,必将会对演奏中主动形成所期望的音乐意象助有作用。
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体现为以往积累的音乐感知与具体演奏内容相结合形成所需意象的过程。通俗讲就是在演奏中听觉预示的出现。
四、如何训练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因而要提高内心听觉就要着手训练听觉意象能力。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听觉意象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由此表明听觉意象能力水平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一)通过训练音乐感知能力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无论是内心听觉形成听觉意象还是由音乐意象作用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感知都是作为中介使这些心理活动得以实现的。感知发生的容易与否是内心听觉形成和作用音乐顺利与否的关键,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感知的参与,主体所进行的不是孤立的音高听辨,音乐知觉强调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这种音乐感知能力:
1.多听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一首作品由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基本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了特定而又丰富的内涵与形式。当它通过乐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时,声波的振动使我们体会到了强烈的听觉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体验。
2.积累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有用的,在此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服务于演奏的手段,把理性知识融入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是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正确途径。
3.唱谱的训练。歌唱是人类本能的、原始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正如法国诗人舒尔巴特所说:“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不仅是最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且是最自然地感受音乐“呼吸”的方式。不仅讲话需要呼吸,音乐同样需要呼吸,歌唱便是与讲话最接近的一种方式。因此,训练带着情感的唱谱法会诱导我们器乐演奏中的情绪和呼吸。
4.对音乐术语的特定训练。不同的音乐专业都有表现音乐术语的不同手法。而且我们提倡以这些音乐术语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为模本来训练相应的技巧。
我们获得音乐感知有很多途径,不管怎样都要尽可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学习,如感知一首乐曲,不仅看谱,听音乐,而且更能演唱,演奏,能分析,评价,这样所感知的乐曲就较为完整准确。
(二)通过训练音乐记忆力为提高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提供储存手段
要提高内心听觉中的音乐听觉意象,记忆力的训练必不可少,因为,意象是对过去感知事物的再现,是记忆的重要形式。指挥家卡拉扬习惯闭着眼睛(不看总谱)指挥,他对乐队演奏员的要求极严,演奏员丝毫疏忽,都逃不过他敏锐的听觉。由此可见,良好的音乐记忆也是内心听觉得以充分发挥的手段之一。音乐记忆力也是由积累和升华经验而获得的,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
1.背奏训练。训练背谱必须紧密联系音乐艺术,需要背的是音乐而不是音符,我们应选用与学习有关的题材进行背谱训练,这样不仅会提高内心听觉的音乐性,也会提高我们对音乐整体性的把握。
2.视唱练耳也是提高内心听觉的方法之一。
(三)通过训练音乐想象力来完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的完善内心听觉。
1.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充分发挥想象这一心理要素在演奏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音乐表演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生活积累,特别是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表演者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生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特征,特别是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想象是钢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音乐表演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丰富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奏之中,这是器乐演奏创造获得充沛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
2.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鸣,定音鼓的轮击好像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像下雨的形象等等。
3.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指定一个想象的范围,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说,“田园”的景色,会想到斯卡拉蒂的“田园奏鸣曲”,王域平的“春到凉山”,……
内心听感的培养与建立,是每个阶段音乐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当我们对和声、节奏、织体、结构等一系列基础必要的音乐元素分析和练习后,需要依靠内心听感,将谱面上记录的音乐密码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储备中,使其既合乎逻辑又非僵硬机械,以求得音乐表达上的自然,从而达成美与真的艺术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那么演奏则是将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内心听觉就好比是联结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纽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转化进程中的一种缓冲和预示。
此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并从分析中得知与内心听觉形成以及作用过程有关的其他因素,如感知、想象等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由于音乐实践活动中都离不开内心听觉,因而提高内心听觉也成为提高音乐能力的必要内容之一。尽管每个人的内心听觉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也能提高。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461000
梁翰(1981.01-),男,汉族,陕西三原人,硕士、讲师,现任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