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创新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6265
◎翟静

  创新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探析

  ◎翟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追求不断发生变化,跟着时代的步伐适时更新,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声乐教学改革是声乐教学的肩头重担,也是声乐教学的职责与目标之一。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这样的学科存在是无意义的。只有立足于生活,结合生活需求,并能回馈于生活的学科,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在大时代的前提下,声乐教学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墨守成规,知识需要更新,技艺需要检验,应大时代之声,声乐教学改革是常谈常新之大事。当创新理念弥漫在全社会,甚至全球化的时候,声乐教学改革更应该搭上创新的“快艇”,吸收学习,昂首前进,让声乐教学历久弥新,紧跟时代的节奏,满足且引领人们的艺术世界和艺术审美标准,让声乐的情感艺术世界永久芬芳。

一、声乐教学的理解

声乐教学历史悠久,门类宽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类别。同一流派,同一类别下,又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声乐教学,无论是对于院校,专业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充满着需求和挑战。

  声乐教学有其独特性。其独特性,追根溯源,必须从它的内涵说起,也可以说是从它的表现形式说起。声乐,也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和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歌声,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诗或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来学声乐,借以抒发思想情感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简言之,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这个复杂的内涵,其实就是声乐的个性魅力。也造就了声乐教学的典型个性,必须要在多种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教学,比如音乐教室、各种乐器、专业书籍等等;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也比较独特,不仅是声音的教学,也是语言的教学,在新时代新教改的要求下,也是综合素质的教学;教学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单纯的歌唱指导、发音教学,也可以是纯文本式的教学、纯语言教学,更可以是说唱结合,语言和声音的教学共同进行。极具趣味性,同时也极具挑战性。

二、声乐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一)声乐教学的立足点

  声乐教学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同时也具有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这就要求声乐教学改革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必须求实,而不能唱高调,假大空。改革是为了让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能力更加出众,让声乐教学更加专业,更加吸引人。

  如果声乐教学改革没有针对性,那么改革的措施对于声乐教学不具备唯一性,可以应用于声乐教学改革,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改革,这样的改革是不深入的,没有专业的改革视角和方法,这样的改革对于声乐教学改革来说想要达成一定效果很难,想要促进声乐教学的进步很难。

  如果声乐教学改革没有可行性,没有依据声乐教学的现状而提出改革措施,那么改革的形式与内容将会脱离声乐教学实际,并不能为教学进步做出实际贡献。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声乐教学的特点,必须立足声乐教学的实际而着力。

  (二)声乐教学的切入点

  经分析可知,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3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5.00%),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00%),13例糖尿病(13.00%),7例重症胰腺炎(7.00%),6例原发性肿癌(6.00%),5例肺炎(5.00%),1例支气管扩张症(1.00%),1例肺结核(1.00%),1例化脓性胆管炎(1.00%),1例颅脑血管意外(1.00%)。

  创新理念应当将改革初衷及改革目的进行结合。不能偏离改革的初衷,否则这样的创新融入声乐教学改革是没有效果的。创新理念也应当从改革的举措中寻找,并与具体方式方法进行结合。

  创新的目的是改变现有常规思维,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效果。创新和声乐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教师教的思维,和学生学的思维,所有的改革从教学的全面出发,最终将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当中。

三、声乐教学创新改革的方向——以语言教学创新为例浅谈

(一)语言的变化以及不自觉创新

  声乐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声乐的基础,是声乐的载体,它使得声乐所体现的情感更加饱满,更加明显和自然,它能够提高声乐的美学感受,如果说语言的音乐是声乐的本质,那么以语言为载体的音乐则是声乐的灵魂。

  声乐的语言形式有别于其他的语言形式,多以短小的诗歌,或是类似于散文的形式出现,它有明显的特征。声乐的语言,是精简的,字数不多,句子不长,甚至都不一定符合文学体裁中的某一类别。从最初的声乐说起,那个时期的声乐当中的音乐是极简单的,唱法单纯,发音朴实,一个音节很长,节奏缓慢,一首乐曲也许只能唱出几个音调,当中或许还有重叠的一部分音调,在音调的后半调再进行变调;那个时期的声乐当中的语言就是一大亮点,多以文人名人的诗词为载体,脍炙人口的或者朗朗上口的且又容易被记住的短小诗词被筛选出来,编成曲目,以此展现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人们的情感态度,让生活充满趣味,情感有所抒发,也体现了人们的愿望和诉求,同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也充分代表了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态度。在音调稀疏的时代,声乐的美主要以语言来展现和烘托。

  随着时代的更替,声乐当中的部分唱法不断进步,但是语言的力量丝毫没有减弱。在当代,声乐当中的语言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中外乐坛,无论是高堂之声,还是民间小调;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所代表的声乐,还是通俗唱法所代表的声乐,它们当中的语言魅力各有千秋,且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满足着不同的观众,不同声乐审美要求的人群。例如民族唱法中的语言变化,由原来的诗词小调,变为现代诗歌短句,从大家熟悉的《牧羊曲》和《告别今宵》就可以轻易比较出来。例如通俗唱法中的语言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创作型歌手周杰伦的词作,还有近期爆红的歌手李荣浩的通俗歌曲作品当中的词作,与最初的大家深深陶醉的经典曲目邓丽君的歌曲词作形式截然不同,但都经历时光火辣的淬炼而成为了经典。

  这些都是声乐当中语言的不自觉创新。在高校,没有语言教学的创新,怎么会有声乐当中语言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和进步呢?那么在创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声乐教学中语言教学如何自觉创新

  声乐教学当中的语言教学,是为了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所以对语言内涵的体会和把握,对语言形式的了解和学习,则成为了声乐教学当中的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当中,应当以创新的思维来引领学生体会、感悟。

  1.远离陈旧的课本,走近时代前沿的声乐语言词作。课本里的印刷体知识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大浪潮的。这就要求在声乐教学当中,在学习了书本基本功,掌握了基本概念,熟悉了基本形式之后,要放眼世界,用书本的知识去检验现实世界当中的作品,用书本的知识结合潮流声乐词作加深自己的理解,通过优秀的或者大众认可力捧的词作来反观书本里的知识概念,比较学习,从而对词作语言的内容形式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也对词作的内容和形式有一个客观的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再来理解领悟其他优秀作品,表现其他优秀声乐作品,则会轻车熟路,如鱼得水。有这样的创新教学形式,在对声乐作品进行表现的时候,更能表现出作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能打动观众,让自己的声乐表演取得成功。

  2.丰富语言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让课堂属于学生。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们,都充满着个性,他们张扬,有想法,但不轻易让教师知道;他们努力勤奋,却不愿意再体验中国式高考那样的学习经历;他们对学习仍旧充满着渴望,但是对师哥师姐口中循规蹈矩的大学教学模式并不感冒;他们期待着不一样的教学。选择了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带着自己的喜好来到了心目中追求已久的音乐求学殿堂,在这里将尽情释放自己的热情和青春。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大胆地摒弃过往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创新的教学形式。具体到语言教学而言,可以这样试着改变。抛弃“一言堂”、放弃“一把抓”,陈旧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辛苦备课,课堂辛苦讲授,课后辛苦改分评分,这个过程教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似乎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慌乱的吸收,这样的教学未必有效果。声乐教学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理论知识很多,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声乐学习的乐趣。语言学习可唱可说,教学时要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3.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备课模式,让备课模式适用于新式课堂。具体的建议是多组织教学,多为难学生,把课堂的重点抛给学生去探讨,去学习。例如学习一段声乐语言词作,可以从词作的背景,词作的来源,词作的形式,词作的情感抒发等等方面去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在教学中进行分享,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声乐词作的敏感度,一段词作放到学生手上,如何以最快的方式去理解感悟,再结合声音的线条,才能展现出声乐作品的本质,表现出声乐作品的灵魂,这是声乐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

  4.将语言教学和歌唱教学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语言和声音是分开的,但是一首乐曲,一段声乐,无法将声音和乐曲分开展现,所以要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声音和语言同步教学。指出语言的亮点和声音的魅力,让最具特色的语言和最具魅力的音调共同合作,唱出最美的声乐作品。

结语

语言教学的创新只是声乐教学创新的冰山一角,对于宏观的声乐教学创新只是杯水车薪。要想在声乐教学创新之路上开出不败之花,还需要更多的挖掘和时代的检验。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461000

  翟静(1979-),女,黑龙江安达人,许昌学院,副教授,声乐演唱与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