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仙境
◎汪良媛
“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首荔枝赞诗让罗浮山的荔枝名扬天下。带着对罗浮山荔枝的垂涎和罗浮美景的崇尚,我再次走进灵山罗浮。
吃荔枝要来罗浮山,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水果,无污染的水土,让罗浮山的荔枝散发着自然的芬芳味儿。罗浮山的荔枝成熟要迟一、两个星期,七月当其它地方荔枝已变味时,罗浮山的荔枝还久久飘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笑这个品种就是这样得名的。妃子笑是早熟的优良品种,妃子笑颜色对比特别明显,经常是一颗荔枝上红一块绿一块的,整体颜色发绿,果大、酸甜、清爽可口、风味独特。还有壳如刺猬、核小肉甜的桂味和亮如红娟、爽脆多汁的状元红。总之,罗浮的荔枝和别处的比:颜色更均匀、形状更圆润、味道更香甜。但艳而不俗,甜而不腻。
夏日,走进罗浮,不但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还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一走进景区,给人丝丝的凉意,让人心情舒畅。我很快融入了自然,与山水亲近,像花儿初放,似水滴轻溅 ;此情此境,自然就是我,我就是自然。前往狮子峰,一路风光清静幽秀。几块巨石挡住了去路,只能侧身从石缝挤过,巨石上叠放着一块大石头,人称“飞来石”传说“飞来石”从桂林飞来。登上狮子峰,放眼望去,峰峦座座,连绵起伏、神态各异、山势雄伟挺拔,山间云雾萦绕,仿佛人间仙境一般。突然脚下便起了雾,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天庭。
改道前往黄龙观和莲花池。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层次分明。一路上可见多处洞天奇景、石室幽岩,名瀑飞泉。名瀑飞泉是罗浮的又一特色,泉水终年不断,甘甜可口,瀑布溅起的阵阵水雾给罗浮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一路只觉阵阵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凉爽。一块巨石隔开了两棵树,但它们的枝条却倔强而深情地缠绕在一起,连理枝!想起青春年少时吟诵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羞涩又感慨。
一阵山雨过后,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山上的水雾慢慢地飘落升起、升起飘落、聚散离合......眼前突然出现了连绵的山峰,我忍不住奔过去,可是一会儿又消失了,原来是海市蜃楼景象!伫立莲花池畔,我突然感觉迷离,池中的何仙姑塑像似乎复活了,款款向我飘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情景也浮现在眼前......此刻,所有的忧伤、所有的烦恼、所有的怨恨都沉入了池底,升起来的是希望、愉悦和坦然。
罗浮山位于亚热带,因此山上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登海拔1296米高的罗浮山顶峰--飞云顶,沿途可以看到山脚为常绿阔叶林,山腰为落叶阔叶林和灌木,山顶为草甸。山上植被种类繁多,被称为“天然中草药库”,较珍贵的有救心应、还魂草、灵芝等。民间谣传说:“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
被罗浮山的神秘灵韵所牵引,我游览了东晋葛洪当时的洗药炼丹池、炼丹灶台、传说中葛洪道袍化蝶的蝴蝶洞。朱明洞洗药池旁,矗立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方》与民间传说的史料均印证青蒿抗疟学说来源于罗浮山。科学家屠呦呦诺奖也牵出了青蒿素与罗浮山的千年渊源,使罗浮山更让人神往。
冲虚古观位于麻姑峰下,白莲湖畔,是岭南最古老的道观,由东晋葛洪所建。古观庭院,古树森森。观门有联:“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传说古观有三奇:主殿瓦顶无落叶;观内无蜘蛛网;井水可治病。虔诚的念经声阵阵,游客心中的希翼在袅袅香烟中徐徐升起。
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历来许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和修炼,为其作赋吟诗,歌颂赞美,如陆贾、谢灵运、李白、苏东坡、朱熹等人。罗浮山既是一方名胜,又在广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写下《杂书罗纪事》、《书卓锡泉》等诗文,明湛若水于九十高龄在罗浮山讲学。
再次站在会仙桥上,想象要是遇到“何仙姑”、“铁拐李”会是怎样的惊喜。所有的忧愁、所有的杂念都早已随云雾飘散,随溪水流逝。这次游览游得舒坦、轻松、惬意,是一次内心的洗涤,灵魂的净化。对道教的真谛:和谐、清静、淡泊与佛教的禅意也开始有点似懂非懂了。正如我的座右铭:把平淡的日子挂在心上,怀着平常心放飞心中的希望。
我愿化作罗浮山上的一棵树,守护着这喧嚣尘世外的一方净土......
汪良媛,1970年10月出生 ,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现居广东惠州博罗。英语本科,初中英语教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