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昆明
蒙新庭
曾经获得一个机会去了一趟昆明,期间的点点滴滴已有些淡忘,印象最深刻的超凡脱俗的感觉也被繁杂的公务所取代。然而,昆明毕竟是昆明,她能让人在梦中偶有她的影像,并且有一种表达的冲动。与其它地方比较而言,能让人如此入心入梦的地方似乎不是很多。那么,且将写写浮光掠影似的昆明印象吧。
洱海:永远的心灵港湾
在我的原始印象中,大理是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地,那里盛产着优异的大理石工艺品,盛产着充满灵性的蝴蝶,盛产着凄迷而纯真的爱情故事。这种感觉源自于儿时常看的影片《五朵金花》。沿着曲径通幽的石级走进蝴蝶泉,泉水清澈见底,古树虬曲盘绕,游人依依,阿朋哥与金花的身影不在,只依稀听见他们当年优美而深情的对唱:蝴蝶泉水清又清,阿哥阿妹情意深……“上关风,下关雪”男导游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清楚,但一脸的纯朴和真诚。关于风花雪月的传说,我听得不太明白,只知道白族人为什么崇尚白色:白色象征着纯洁、忠贞和友爱。一对蝴蝶,在泉水边,在绿丛花儿之间,柔美地飞舞着,诠释着白族青年男女的恋情。在蝴蝶泉下来的路上,向窗外望去,白族人傍海而居,或岸边,或半山腰,层层叠叠,房屋均一律的白色。和着阳光,闪着耀眼的光芒,视线再移向远山和旷野,一律似乎都变成了白色,闭上眼睛,白雾茫茫,心底涌起一种对白色本质的思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白色是生命的原色,我以为。也许,白色不仅根植于白族人的心底,也在满慢慢地沁染着其他民族的心灵。带着这么一种情愫走近洱海,这种感觉便有了另一种层次。在导游的引导下 ,登上“港湾”号游船,游船徐徐开动,仰望苍茫的天空,环视碧绿的海水,迎着清新的海风,整个身心便融入了梦幻般的洱海之中了。洱海四面环山,其实它是一个湖,但是,在白族人的心目中,洱海是他们深深融入了民族意识的永远的海,它有着海的阔大和胸怀,有着海的颜色和气质,有着海的涌动和灵魂,其间那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情节可惜我已经忘却,印象最深的是那种浓浓的宗教意识:洱海,是白族人的母亲,是心灵的皈依,精神的家园。当时,在我的视线中,洱海也确实是一个海,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站在船头,和着海风,宠辱皆忘,一切的纷繁世事,一切的恩怨是非,全在洱海博大的胸怀中灰飞烟灭,心灵萌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空灵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走进二楼船舱,白族青年男女的歌声圆润清亮,热情而通灵;白族青年男女的舞姿洒脱优美,奔放而含情。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演绎了一个白族人典型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从这个爱情故事里,我读出了久违了的感动: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早已成为神话的现代社会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现代人追名逐利、行色匆匆,一切都以快餐方式运作,常常忽视了与爱人牵手去体味爱情,于是,白族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情感意味就显得格外令人动容,也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本真的,本真的东西弥足珍贵。喝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茶”的过程中,这种感动一直伴随着我,袅袅于心间,挥之不去……
感动之余,我读懂了“三道茶”蕴涵的哲理:有辛劳必有收获,人生大凡总是先苦后甜,关键是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要学会回味和思考,心怀一种感恩。幸福的现代人缺少的往往是感恩意识,缺少感恩,永不知足,于是总是不停地抱怨,不停地索取,心的包袱渐渐垒满石块,最终——作茧自缚。
怀着这种心情走出船舱,“五朵金花”争相要求拍快照,我本能地拒绝,怕这种商业化的东西冲淡了刚才美丽的感动。而“五朵金花”的心思如何,我不得而知。
感谢洱海。
丽江古城:梦幻般的情思
当我知道有机会去昆明时,最渴望去的地方,就是丽江,那如梦一样笼罩着我的丽江。因为先前我粗略知道,丽江有保存相当原始风貌的古城,有传奇式的淳朴的走婚习俗,有纳西族这样浪漫而响亮的名字。作为本身也是少数民族的我,对丽江有着一种本能的心理趋近,真切感到去丽江是为了圆一个梦,因此,我在还未曾踏上丽江这块土地时,早已开始了心的旅行……我的双脚一踏上丽江的土地,一种巨大的宁静立刻包容了我,我的心倏然一下安宁了。
这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简洁、古朴而真实。说实话,湘西也一直是我愿意前行的地方,或茶峒,或凤凰,都有着梦一般的魅力和情思。对于“边城”,我有着文字上的朦胧印象,那是读书时最情有独钟的文字,翠翠她那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缥缈之梦,丝丝缕缕,至今还常常萦绕脑海之中。因此,一到丽江,走进古城,我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当时已是灯火阑珊,却别有一番风味,古城尽管有旅游商业的驱动,存在修葺的痕迹,但基本上尽量保持了原有的风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小渠中两架巨大的水车,古典的,发出“吱吱”的声音。门旁是江泽民同志的题字,题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据导游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也曾经在丽江举起他那只巨大的手掌用标志性的动作向丽江人民挥手致意。踏上茶马古道整洁的石板路,踩着光亮厚重的石块,着实感受到了古城厚重的历史,似乎听见了古城心的跳动,惊诧于区区民族古城竟然有着数百年风风雨雨的历史积淀,有着诸如毛泽东、江泽民一代伟人的踪迹。古城坐北朝南,典型的东方民族人文地理结构,一条小河蜿蜒其中,给古城增添了一份灵性一份柔情。小巷曲径通幽,不时出现“小桥流水人家”之景致,门前百岁老人独坐其中,或微笑,或沉思,宁静而安详,似在叙说古城的静谧和空灵。导游说,古城百岁老人很多,除水土因素外,心态是个重要因素,现代人追求物欲过程中的不满足不平衡,永远无法快乐,无法潇洒,生命的质量和品位就打了折扣:此言可信。
走进纳西四合院,这种木材结构的房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清爽宜人。也是品茶,聆听摩梭人走婚的故事,两位当地女导游轮番上阵,或戏谑诙谐,或大方幽默,从过程到细节,从对话到动作,把摩梭男子走婚的情节演绎得活灵活现、高潮迭起,激起我们当中不少的热血男子涌起一种到摩梭部落进行实地考查的冲动。导游说,摩梭女子一般比较喜欢重量级的男子,象我这样苗条的身材属于“跳楼价”,于是乎,我便取消了实地考查的念头。摩梭男子走婚的工具有三种:刀子、包子和帽子,每种工具各司其责。聪明的,你可以想象,这三种工具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喝完了茶,照例买些当地的好茶叶,走的时候,我的白色的旅游帽竟遗忘留在了那红色的木楼上,是到玉龙雪山才发现的。是喝茶香昏了头?还是走婚故事诱惑了我?我无从知道。也许,我和丽江还是有缘份的,什么时候,我还能重游如梦的丽江。
我知道,这次丽江之行于我只是完成了一共梦。而今,这个梦的的载体是我在丽江买回的一幅版画:一位摩梭族姑娘,娴雅地坐在湖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青葱的树林,身边是小草和鲜花,姑娘左手托着一只鸟儿,明亮的双眸凝视着鸟儿,似乎在与鸟儿私语。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种大爱,一种闲逸和自由,一种精神的归宿。
而大爱、自由与和谐,则是整个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梦。
玉龙雪山: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到玉龙雪山才发现,旅行箱里所带的一件厚毛衣是个错误。其实玉龙雪山游客是根本无法攀登的,冰雪覆盖下的山体表层是饱受风化了的岩石,极为脆弱,导游说目前尚无一人能登上玉龙雪山,出发前所听说的去昆明可以“夏天戏雪”纯粹是以讹传讹,美丽的愿望一旦遭遇挫折,其心情无法言说。然而,玉龙雪山毕竟是玉龙雪山,能吸引全国各地众多的游客到此一游,且流连往返,玉龙雪山确实是有着她独特的魅力的。凭印象,玉龙雪山给我的感觉是晶莹剔透、超凡脱俗,“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我们观赏玉龙雪山的位置是云杉坪,云杉坪是玉龙雪山山脚的一块宽阔的草地,三面环山,也可以说是为山谷,山谷绿草如茵,游人依依。从草坪远望雪山,碧绿的云杉丛林之上,雪山高耸入天,云雾缭绕,蓝天白云。置身于此山此景,感觉整个身心都获得了一种净化和升华。仰躺芳草绿荫茵,看天边云卷云舒;闭目沉思,思绪丝丝缕缕……
曾经让时光无端地从指间滑过:一俯是秋,品一口酒,再仰已经是深冬了。在俯仰之间,有对影成三人,也有暗香盈袖。
曾经为了信仰而忽视过程,后来纠缠于过程又迷失了方向。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到现在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此刻,走过了浮光掠影式的城市流行色,走近山水,贴近土地,回归自然,于是,真正体会到了和谐与平淡、人性与真实。而平淡和真实,才是生命意义之本真。
对于生命之意义,我常常思考,多次扣问。作家毕淑敏在一所著名大学讲学回答大学生提问时说:“人生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先是惊诧于她真实的声音,继而了解这一感悟是她在独身旅行行至西北的一处旷野上,夜色已深,独自面对茫茫的天空和大地,顿然获得的。我终于读懂了: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这种意义应该是自己给自己附加设计的,其意义来自于内心的快乐和自我认可,与社会和他人无关。准备买票上雪山时,由于游客多,购票竟排起了长龙,我们便放弃坐索道而选择骑马上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骑马,其兴奋的心情自不必说,从山底到云杉坪约要40来分钟,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路旁云杉参天,在险之峰,风光无限。由于路途遥远,便和牵马人聊上了,牵马人十五、六岁,典型的彝族外貌,牵马已经两年了,问他干吗不读书了,他说一是路途太远,要走20多里的山路;二是钱的问题,有个老妹在读书,全村目前还没有一个高中生。他说长这么大连丽江都没去过,更不用说大理和昆明了。
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我,听了这些心里有些沉重。问及牵一趟马(上下山)能赚多少?“80块!”,他大声地回答,满脸的自豪和幸福。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你能说他的人生没有意义吗?牵马人是这样给自己设计人生意义的:自己辛苦牵马赚了钱,感到自豪;赚的钱能供妹妹上学,感到无比幸福。从牵马人身上,我联想到了西方神话中的西西佛,它受到惩罚,去推一块永远无法推到山顶的石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兼程,但它从不悲观,永不屈服,在永远的的磨难中给自己附加并完成了生命的意义:幸福就在奋斗的过程之中,至于能否修成正果,那是另一码事;支配命运的神,只能左右物质,却无法改变人的精神。
回望玉龙雪山,豁然明了:距离产生美,想说爱你,确不容易;距离也产生思考,快乐与幸福,一切都只源于心中的感觉。
蒙新庭,瑶族,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文联主席,中国国学协会会员,贺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钟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摘》《当代广西》《今日南国》《贺州文学》《春泉》等刊物发表多篇诗歌、散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