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卓别林”的写作革新之旅
刘俊杉
民国《戏杂志》上署名“鸿年”的作者评价道:“徐半梅演剧资格固深,而不及其编剧资格老到,编正剧资格固佳,犹不及编喜剧资格完备,今日剧场所演之喜剧,及董别声等依为金饭碗之滑稽剧本,大半出自徐君手笔”。由此可知徐卓呆的一生兼具了多重身份,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徐傅霖时期,以体育学校校长为主,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及体操传习所,是中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好友严芙孙在《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中称赞他的体育事业时说道:“他是输入学校体操的第一人。”;第二是徐半梅时期,是民国初年编演新剧滑稽戏的主要剧作家之一,为新剧产生的主要鼓吹者之一;第三是徐卓呆时期,是中国清末民初新型小说写作方法的变革人;第四是电影理论家,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的撰写人。他是演员,剧作家,同时也是小说家、电影理论家,所以徐卓呆被人称为“三栖笑星”。他是滑稽的拾荒者,在现代滑稽小说领域中独领风骚,故又被誉为“文坛笑匠”和“东方卓别林”。徐卓呆通过学习西方的写作手法,开启了自己的现代短篇小说写作革新之旅。
一、小说题材的革新
在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过程中徐卓呆的短篇小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现代小说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小说题材单一,多为佚闻传说。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下,小说家们不敢直面描写国家政事和现实社会生活,往往以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等来暗讽或隐喻当时的政治生活。近代中国处于列强入侵,救亡图存的重要时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是当时小说作家的重中之重。近代小说家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反映和干预政治生活,形成的小说作品则成了强有力的批判阵地,使小说具有极强的针砭时事性和现实针对性。
徐卓呆是近代小说的高产作家。早年东渡日本留学的经历,使他吸收并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变化多端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题材十分的广泛。他的写作题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讲述市井百态;取材自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却随处可见其中的“大智慧、大学问”;人物塑造以最为普通的底层阶级人民为主:丫鬟、卖药童、下级官员等,体会平凡真实的人生意义所在。家庭伦理小说是徐卓呆最为重要的小说分类,体现着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琐事中注入了值得人们回味和反思的哲理。这在近代小说中是极其罕见的,这种写作方法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开启了新的大门。因此,徐卓呆对小说题材的变革是功不可没的。
二、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与创新
徐卓呆190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是现代短篇小说的雏形。他用诙谐幽默的笔法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揭露人性的“善”、“恶”之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他的写作革新,在小说题材上表现显著,并且在艺术创作上也有着更深的突破与创新。(一)取代“纵截法”采用“横截法”
徐卓呆的小说都具有短小精湛的特征,基本可以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微型小说”。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生断片”式的写作形式和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而著称。徐卓呆在《小说无题录》中说:“小说是描写人生片段为主,所以既不必有始有终,又无需装头装脚。能够写实,当然最好。最容易达到目的,不消说了,自然是短篇小说。”通过人生片段的描写来展示广阔的社会内容及深刻的思想主题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宗旨。短篇小说的“横截面”书写要比长篇小说的“纵截面”书写更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他短篇小说截取的焦点集中在人物一生经历中最“精彩”的横截面,直接、鲜明且集中地揭示人物的特点。在短篇小说《遗言》中,一位母亲以遗书的形式书写了一番“生死离别”的话。文中“母亲”回忆了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家里发生的诸多欢乐的事情,在细微中体现了一位即将离世的母亲对自己不足三岁孩子的无限不舍,以及在死亡面前的无可奈何。卓呆没有长篇大论的描写这位母亲的一生,而是以回忆的形式截取了“母亲”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二)叙事方法:出现“第三人称叙事模式”
近代小说多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主,徐卓呆创新性地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借他人之口,述他人之事便是第三人称叙事的特征。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让读者更加公正客观地去看待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也比较灵活自由,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入场券》采用的就是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作者没有做出任何主观评价,只是静静地记录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故事情节。收券员发现了夹在入场券中的十元钱,通过大声叫喊、挨个座位询查也未能找到失主。而两个师范生却冒充失主领走了钱。受教育的 “师范生”是大家眼里的好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底层人民“收券员”是平民阶级的代表,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下,更加突出了底层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同时也抨击了知识分子的唯利是图。
(三)以“假面具”来揭示人性的丑陋
小说中有“真、善、美”的小市民形象,也有“伪善”面具下的高层次人物。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刻。戳破“假面具”来揭露人性的贪婪;揭露人的虚荣心;揭露人性的丑陋。在《卖药童》中面对警察长让卖药童把刀创药全部吃掉的残忍做法,旁边感情最发达的女子,慈悲最深的和尚,都袖手旁观任他死活。“铁面无私的警察长”、“感情最发达的女子”、“慈悲最深的和尚”在人们看来是 “公平公正”、“善解人意”、“大慈大悲”的形象化身。最后却发现他们隐藏在“正义”和“慈悲”的光环下,内心却极度丑恶和残忍至极,最终导致了卖药童和他的母亲身亡。人生中最悲惨的不是命运,而是人们对生命的冷漠、淡薄和熟视无睹。
(四)出人意料的滑稽结尾,饱含真理
二十世纪初,徐卓呆作为海派滑稽戏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喜剧小说的产生起到了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滑稽是卓呆小说的最大特色,或者说这是他特有的“徐式幽默”。对于他作品的滑稽风格他是这样解释的:“最好是情节很滑稽,又极自然,其中还含着一点儿深虑。其次还是那情节平常而专用滑稽的来描写,倒也有趣。”滑稽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趣味性和讽刺性。滑稽小说总是与讽刺相连,“针砭时弊,干预生活,滑稽是为了批判服务的,所以,滑稽总是与讽刺联系在一起的。”《颈饰》中法国女子马志尔特为参加宴会买来了昂贵的衣服并借来了“珍贵”的颈饰,颈饰不慎丢失,导致她和她的丈夫拉瑞尔用了长达十年的时间偿还一条一万八千法郎的“金刚石颈饰”。故事的结尾滑稽性地说出了:“其实这条颈饰并非贵品,价仅五百法郎。”但是这对夫妇却因为这条颈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人的虚荣心在作祟。故事的结尾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可笑和愚蠢之极,但同时也发人深省、饱含哲理。所以说徐卓呆“东方卓别林”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徐卓呆小说的成功在于他通过学习西方的写作手法,对小说题材的变革、艺术构思的转变、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结尾滑稽性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开启了自己短篇小说的写作革新之旅。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