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藏族远征军:冷兵器时代清帝国最后的体面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海经 热度: 14498
●卢梅

  藏族远征军:冷兵器时代清帝国最后的体面

  ●卢梅

  汶川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在县城南边的三江乡,有一座奇特的“辫子坟”。这座墓穴中没有任何遗骸,而是安葬了2000多名藏族人的辫子。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坟墓中只埋葬着辫子?这是一种独特的丧葬风俗还是另有原因呢?

  

踏上保卫国家的征程

要说清楚这座坟茔的来龙去脉,还要将时光回溯到170多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

  英国在发动鸦片战争后,并不满足于《穿鼻草约》所攫取的利益,由璞鼎查率领集结在香港的26艘舰船和3500余名士兵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1841年8月,英军攻陷福建厦门,10月又连续攻陷了浙江的定海、镇海、宁波几座重要城市,使外强中干的大清朝野为之震动。道光皇帝得闻奏报后,一面急命奕经为“扬威将军”负责浙东战事,一面发出“六百里加急谕令”给四川总督宝兴,命其“迅速于四川建昌、松潘两镇属内挑选精兵”,“共足两千名之数,派委曾经出师之镇将管带,前赴浙江军营听候调遣。”

  就在这样的危难形势下,四川懋功的大、小金川屯兵和维州左营瓦寺土兵及五屯屯兵共2000名来自邛崃山脚下的藏族子弟,奉朝廷征调,由松潘镇总兵裕恒统率管带,踏上了他们为国赴难的悲壮旅途。据《清史稿》记载,这次奉调前往浙江驰援东南战场的藏族士兵,由3部分组成,分别属于小金川八角碉屯守备阿木穰、瓦寺土守备哈克里和瓦寺土舍索文茂统辖。1841年11月,2000名藏族远征军在松潘一带集结完毕,将士们跨在高头战马上,头戴虎皮帽,精神抖擞地踏上了保卫国家的征程。

  在藏族士兵日夜兼程赶往东南的时候,“扬威将军”奕经也带着扈从随员从京师出发,缓缓南行。这一干人,前呼后拥向浙江而来,路上足足走了4个多月。这些人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一路上留恋金粉繁华,大肆寻欢作乐,宿娼酗酒,索财贪贿,差役繁兴,连督抚也无可奈何,吴县县令竟被勒逼吐血而死。

  皇族出身的奕经,既没有作战经验,也毫无战斗决心。他身为扬威将军,全无主见可言。1842年2月,各地增援东南前线的兵勇陆续集结到浙江。奕经一行抵达杭州后,不认真研究作战方案,却将获胜的希望寄托在梦兆和天意上。在继续等待后续援军之时,奕经听人说杭州西湖的关帝庙最为灵验,立刻前往求了一签。据说这支签上批道:“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奕经百思不得其解。三天后,阿木穰、哈克里等所率的藏族远征军千里迢迢赶到浙江,奕经一见竟恍然大悟,因为金川屯兵是一支嘉戎藏族武装,个个身体魁梧健壮,他们头戴虎皮帽,后垂一条长长的虎尾,十分威风。藏兵们头戴虎皮帽,正好与签中的“虎”字相应,奕经于是荒诞地认为,只要按签上所示,让两支戴着虎皮帽的藏兵打头阵,定可保清军旗开得胜。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奕经将进攻的时间选在道光二十二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他又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硬是凑足了“五虎”。奕经将此次气派的反攻称作“五虎扑羊”之计,“羊”就是洋人,而羊自然是斗不过虎的,更何况是“五虎扑羊”!

  于是,奕经将臧纡青“分伏散战”的作战方案改作“排阵对战”,不听各路将领推迟进攻的劝告,在各种作战条件都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不顾双方悬殊的武器差距,决定兵分三路,按算命抽签所指示的时间——道光二十二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发起全线攻击,幻想一举收回宁波、镇海、定海三城。

冷兵器最后的英勇

当时投入作战的清军有文蔚所率领的4000兵勇,一半驻扎在慈溪10公里以外的长溪岭,一半由朱贵率领驻扎在宁波西门外的大宝山。段永福率领的4000兵勇驻扎在大隐山,策应宁波,谢天贵另外率领1000兵勇驻扎在骆驼桥,扼守镇海、宁波之间的交通要道。阿木穰的藏族士兵被编入段永福部,索文茂和哈克里率领的藏族士兵分别属于朱贵和刘天保统辖。按照奕经的部署,第一路清军自大隐山反攻宁波,由阿木穰和黄泰率军,分别攻打西门和南门;第二路从大宝山进攻镇海,由刘天保和哈克里分别攻打镇海和招宝山威远城;第三路召募水勇从岱山潜渡进击定海。

  反攻宁波是这次战役的主攻方向,战斗也最激烈。按照计划,总兵段永福率师以阿木穰所率领的400名藏族士兵为先锋,负责攻打宁波城的西门。阿木穰带领部下在宁波西门拒敌,藏军个个善用鸟枪,击人于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可是军中却下令不许轻易用枪炮,因此他们都没有携带鸟枪,与敌军短兵相接。进攻宁波前,阿木穰曾与屯兵誓言“不战胜即战死”。战斗打响后,在城里内应的配合下,藏兵擒杀了城门口的英军哨兵,打开城门。阿木穰骄捷奋勇,率先攻入城中。

  攻入宁波城后,清军大队人马即直奔英军指挥部。然而攻入城内的藏族士兵左执盾、右握刀,直抵鼓楼,却未遇到英军的拦截。据史料记载,由于战前的保密不严,英军侦知了清军进攻的确切时间,遂在城内预作了埋伏。待到士兵们攻进宁波城,个个肩插竹竿灯,似猛虎下山直扑鼓楼时,却被英军引入埋伏圈。英军指挥部的所在地“门坚墙高”,进攻士兵无法攀登。英军用优势火力射击,将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清军击退到宁波城狭窄的街道里。随即,英军又爬上临街的屋顶,对准拥挤在街心的清军进行射击。在密集的炮火中,阿木穰率军左冲右突,但是由于街道狭窄,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完全暴露在英军炮火之下。英勇的屯兵首领阿木穰及其部属数百人壮烈殉国。

  在阿木穰率军攻打宁波城时,另一支藏族屯兵由瓦寺土守备哈克里率领,正在攻夺镇海城东侧的英军据点——招宝山威远城要塞。

  指挥镇海作战的参将刘天保侦察到英军在城中街道设有埋伏,于是命令部将300人回去运炮,又亲自率领200名士兵撞开城门。藏族屯兵在哈克里的率领下利用敌人炮火俯射的死角,发挥屯兵登山矫捷的优势,冒着英军炮火机智勇敢地“揉升而上”,敏若猿猴,强入威远城。就在英军抵挡不住,准备四散逃命时,停泊在江中的英国军舰从背后向藏军开炮,使哈克里率领的藏族士兵腹背受敌,遭受重大伤亡,只能且战且退,途中遇到运来的大炮,于是开炮还击,在杀死英军20余人后撤出了威远城。

  撤退途中的哈克里与前来策应的清军会合,又重新布阵投入了战斗。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清军已弹尽粮绝。眼见英军冲上了阵地,哈克里从腰间抽出战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乱战中,哈克里寡不敌众,身中数枪,倒在了阵地上,与部下数百人战死于大宝山。哈克里和藏族士兵的英勇抵抗,重创了侵略者。据《宁波市志》记载:“次日,英军装尸5船退往宁波,运尸定海。”

  宁镇之战失利后,另一支由瓦寺土舍索文茂率领下的藏族士兵在陕甘军著名抗英将领朱贵麾下,继续在大宝山抗击英军的疯狂进攻。

  大宝山位于慈溪城西门之外,是守卫慈溪的战略要冲。3月15日,英军从宁波出动近2000人,前后夹击驻守在大宝山的清军。朱贵率领包括藏军在内的清兵英勇抵抗。战斗中,朱贵手舞战旗,指挥部队作战,不幸被英军的炮弹炸断了右臂,他忍着剧痛改用左手指挥战斗,最后被英军子弹击中,壮烈殉国。他的儿子朱昭南,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瓦寺土舍索文茂率领的藏族屯兵,在朱贵的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以杠炮(火铳)猛烈轰击敌人,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在同英军的一次遭遇战中,索文茂率领藏族士兵将英军引入湖沼之地,英军虽有先进的枪炮,但因施展不开,被藏族屯兵斩获百余人。然而,整个战役的副总指挥文蔚在大宝山战役最关键的时刻犹疑不决,坐视不救,致使朱贵父子、索文茂以及部下数百名士兵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

收复浙东三城,对扭转当时整个战局至关重要。所以,当初道光帝对奕经曾寄以“一鼓作气,扬我国威”厚望,再三叮嘱“朕惟卿等是望,亦惟卿等是赖也”。而奕经反攻三城之役失败,“遂致全局损失,军威大挫,亡国之由,基于此役”。但是奕经、文蔚之流的颟顸误国,并不能掩盖各族抗英将士的英雄光辉。战后,对浙东前线英勇捐躯的阿木穰、哈克里等爱国将士,清朝政府给予了赐恤。阿木穰加副将衔,获“巴图鲁”称号,瓦寺土舍索文茂被授以花翎顶戴功加一级。

  宁镇战役和大宝山战役是鸦片战争中浙东的两次重要战役,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军的气焰。由于在大宝山之战中伤亡惨重,英军不敢再次进攻,慈溪县城才得以保全。《慈溪县志》记载,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军的功绩,募捐在慈溪县城西门外1.5公里处建立了“高节祠”,又称朱贵将军庙,祭奠为国捐躯的清军官兵。

  当地士绅民众追思藏族将士保卫慈溪免遭涂炭的功勋,获朝廷奏准,将阿木穰、哈克里等英雄供奉于“高节祠”内,岁岁祭祀,以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和敬意。在这座祠庙的右殿壁上,阿木穰、哈克里的英名至今依然赫然在目,他们的英雄事迹代代流传至今。

  青山处处埋忠骨,然而,江南秀丽的山水,留不住勇士灵魂对故乡的眷恋。他们的辫子被剪下送回了故乡——汶川县的三江乡。

  人们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辫子坟”,让故乡的亲人能时时祭奠,寄托哀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