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曾穿过三种海军服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文史 热度: 16761
尹西林

  今年是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现在的部队早已换上了新式军服,军装质量与样式之好,令人们竖指称赞,中国的军装与国际接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海军服役近20年,穿过三种不同样式的海军军服(俗称水兵服)。在今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想与大家聊聊当年我穿军装的几件趣事。

  五五式海军服

  1963年8月下旬某天,我和北京其他上百名应征入伍的中学毕业生一起,聚集在西黄城根小学。新兵们怀抱着刚刚领到的崭新的水兵服,吵着,叫着,大笑着,喧嚣声搅乱了平静的校园。我们在学习雷锋的高潮中穿上了海军服,加入到人民解放军行列里。那天,十几个新兵蛋子挤在校门口传达室里,围在接兵的李参谋身边,听他讲解水兵军服的结构、用途。李参谋自豪地说,我们配发的海军服装是最有特色的国际传统军服,已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能穿这种军服是幸福的。李参谋像讲故事一样从头到脚,从上到下把五五式海军服的结构、特点、穿法细细道来:

  先说水兵军帽。没有帽檐的圆形军帽,靠帽内钢丝支撑立起,帽子周围用条黑色缎带围着,缎带宽约三厘米,缎带的前额部位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九个金字。缎带在后脑勺部打结固定以后,分成两条一尺余长的丝带下垂,颇似姑娘们的双辫儿。战士平时将缎带捋直放于胸前。缎带的末端印有金色铁锚图案。缎带随风飘扬,俗称风向带。冠戴水兵帽是有规则的,帽要向右前方倾斜,前檐置左眉二指处,右眉一指处,为一指的倾斜率。海军帽徽于八一红星下有只带链的金色铁锚,体积比陆军、空军的帽徽略大些。

  水兵上衣分白蓝两色,夏天穿白色,春秋穿蓝色,全是无领套头的直筒衫。上衣颈后有一块方形披肩,定扣在上衣前后。披肩是天蓝底色,边缘印有四条平行的白条,蓝、白两色象征着大海与白浪,而“四”代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片水域。披肩本是于海船上水手们肩扛货物时防污的衬物,后来就固定于海军军装上,起装饰作用。上衣的披肩与帽子的风向带迎风共舞时,特别浪漫。水兵上衫十分宽大,用腰带束在水兵裤内的。宽大的套头式上衣,穿脱方便,袖子是紧口箭袖,也是以蓝为底色,印着四条白线,两只扣子束袖。李参谋说到这儿问大家“为什么要掖腰束袖”?这个说“掖腰束袖人威风!”那个又说“不对!与敌格斗时光溜,不吃亏。”李参谋笑说:“别忘了,舰艇上到处是梯子栏杆,来回跑动的水兵,万一让船上那些突出的东西……”新兵齐呼“光溜!挂不着!”李参谋高兴地说,“说对了,上衣设计成套头式,为的是战斗的需要。”再说贴身的“海魂衫”,它是战士的内衣,是蓝、白线条相间的棉制T恤衫,分长、短袖两种。大概受电影《海魂》启发,俗称“海魂衫”。 我们发的是普通的棉制蓝腰带。最初水兵用的黑牛皮腰带,有块拳头见方的黄铜腰牌,上面雕印着大铁锚,扎在腰间帅极了!可惜这种牛皮腰带与船形帽这两件洋式宝贝,没用几年就废止了。1955年实行军衔制那会儿,为戴船形帽,战士全推光头。船形帽很柔软,随意折叠,水兵在烫人的甲板上落坐,塞在臀下隔热,效果极佳。战士们的怪招子可谓多矣!

  李参谋说得如此精彩,大伙顾不得什么干净埋汰一说了,冲出传达室,就在小学的露天操场上就地“实践”起来,任李参谋如何劝阻也不理。大家脱下了学生装,踮着脚笨手笨脚地穿上了崭新的水兵服。抱怨最多的是水兵裤子。裤子深蓝色,构造繁杂而肥大,腹前光板无物,叫男式军裤却不开撒尿的裆口。裤腰分前、后两个大片,后片儿的两侧向外延伸出左右各一布带,两布带对扣之后围于腰间,用布条上的钮扣与裤前那片儿结在一起,再把裤腰两侧的扣子系住,最后用水兵腰带一勒,褲子才能结成一体。入厕解手时,你再内急,也须耐着性子先解开腰带,再解两侧腰扣,最后解开腹扣,经过上述三道手续才可下蹲 “方便”,否则,浊物乱泄是极有可能的,这一流程可能比女同志解手还要复杂。水兵裤有近尺之宽,能把解放胶鞋严覆盖住,小号脚码的人走起路来,不见鞋子,只见两条肥裤腿前后倒腾。就是这样,新兵们在西黄根小学,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学着李参谋,穿上了五五式水兵服。

  两天后,新兵们登上了行军旅途。当时正值河北、河南发大水,火车只得北上绕经包头、兰州入川。到绵阳后,所在部队川北闽中县海军四航校的军用卡车载着新兵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川北公路上。每逢停车休息,百十号新兵就冲跑上山,学着司机老兵,背对公路,在竹林边捋起裤腿大撒其尿。蜀人调侃极诙谐夸张,见此盛观,背篓驮货的村民兴奋不已,手充话筒,大声招呼着正在稻田里干活的女人:“喂!女子们快看喔,海军娃儿们XX长在大腿上了!”此时方觉,肥大的水兵裤原来方便得很哪!虽无裆口却有裤脚口,难不倒爷们儿! 本人从小是打弹弓的好手,离京前把弹弓偷藏在挎包里。海军四航校建在嘉陵江中的一座岛上,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曾是飞机场。航校四面环水,清澈的嘉陵江激流,从北部秦岭万山丛中狂泄而出,其势险峻壮观,让我们这批北京兵大开了眼界。某周日放假,我和几个带弹弓的战友到嘉陵江边打弹弓玩。正在兴致头上,营区吹响了集合哨,大伙儿拼命往回跑,我光顾跑忘了把弹弓揣起来。我们一班列队集合站在最前面。黄排长依次喊了“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喊声一落,我突然发觉自己右手还紧攥着弹弓,紧张极了,两眼盯着排长,偷偷地把右手里的弹弓往裤子口袋里揣,一急忘了水兵裤的口袋是里外两层的,里层才通裤子口袋,我却把弹弓塞入了外层,弹弓刷地顺着裤腿里出溜到队前地面上!心想:“完了,完了,等着挨批吧”。排长冲我一笑,缓步朝着我走来,慢慢弯下腰从地上拣起弹弓高擎过头,对着全排喊“稍息”,然后,操着纯正的川腔,一字板地开始了训话:“你个革命军人喽,扛枪保国的解放军喽,裤腿儿里跑出娃儿们耍的家伙?你长不大了!娃儿喊你们叔叔,还耍弹弓,羞人!”话音一落,新兵们轰然大笑起来。我算栽到了家,难以摆弄的五五式水兵裤,让我出尽了洋相。

  四年以后,我当上了干部,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海军表彰会。休息时在大厅与黄排长相逢,他抱着我激动万分,当众谈起这个部下当年玩耍弹弓“长不大了”的故事,骄傲地夸赞道:“你们看,我的兵长大了!”众人大笑。endprint

  六五式灰色海军服

  “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红色的战士红思想,全军上下一片红,颗颗红星向着党!”这是专为部队取消军衔换装而作的军歌。1965年6月1日那天,我所在南海舰队雷达三团雷鸣站全体指战员在这军歌声中,脱下了老式海军服,换上了灰军装。百万官兵上上下下顶着同样的红色五星,缀着红色领章,实现了全军官兵衣着一致的革命化要求。一日之内,人民海军从上白下蓝的传统海军服,转眼变成了一片灰色中山式军装。当时我是雷达操纵员,对于换装打心里说,好个不情愿啊。20世纪中叶国产电影《海魂》和《海鹰》曾感动过无数青少年。片中的赵丹、王心刚身穿潇洒飘逸的海军服,那威武英姿,是我们青年心中偶像。眼下,大家互瞧着这身灰色衣装,十分怪异,我们还是海军吗?我当初正是为了这身威武的海军服,才投笔从军的。参军前,还在日记本上偷偷画了一个佩带勋章的海军战士作为自勉。可那身我最崇尚的战袍,穿了不到二年,就被废止了,心中好是怅然。好在那段日子,这身灰军服受过些外面人的宠爱,多少让我还得意过几天。

  1966年“文革”初期,我是海军工程学院的学员。当时,全国正兴起徒步串联活动。那年冬天,我们4个海校学员串联到了西安,与住在同一招待所的4名陆军女学员谈起了徒步走向延安的壮志,“两军”一拍即合,立马组成了“长征小分队”。女同胞生性爱说爱笑,十分活泼,撒娇打闹时常唤海军大哥“灰耗子”,总当面夸赞旧式海军军服如何如何威风洒脱,弄得哥儿们越发不待见这身灰军服了。

  小分队从西安陆军四医大出发,途经铜川、黄陵诸县,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参观休整了数天,又开始东进,朝黄河边的延水关行军。我们横跨陕、晋、冀三省,徒步三千里。没料这身灰色海军服,却受到沿途老区百姓们的特殊钟爱。老区乡亲把我们当成30年前东渡黄河的工农红军。一路所到之处,受到乡亲们热情接待,处处提供食宿方便。到达延水关时正值隆冬,我们没穿棉裤,靠急行军出大汗来取暖御寒。到了延水关渡口一看,只见黄河水面上漂流着大片大片冰块,此时强渡黄河是可能船翻人亡的,渡口已经停止了摆渡。全国各地来的数千名红卫兵被困在了黄河岸边。滴水成冰,天寒地冻,让许多学生只得调头重返延安。我们8名军人背着背包在河边走来走去,望着河东对面的吕梁山焦急。只见几个艄公蹲在船边抽烟啃馍,看了我们一会儿后,低头无语。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上年纪的老船工扶船慢慢站了起来,把手里的旱烟袋在鞋底子上磕了磕,对着几个年轻的船工招呼:“喂,当兵的也不容易呀,走到咱渡口了,就送红军过河吧!”啊!突然间艄公喊出“红军”两字,大家顿时热泪盈眶。老艄公对我们大呼:“解放军,上船!”船离岸了,如出弦之箭冲向河心。巨大河冰咣咣咣地撞击船帮,大家渡河心切,竟忘了危险。只见船夫边摇桨边狂吼著,船桨拨打着寒波,他们不时猛喝一口烧酒,接着又大吼起来,在惨烈的嘶喊声里,木船穿冰破浪,摇摇摆摆地在秦晋高原那古老河谷里漂游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壮丽的历史巨画,嚯地一下显现在现代军人的眼前,不到15分钟,木船神奇般地来到了对岸。长征小分队队员迅速离船上岸,我们没来得及回头答谢艄公们,船已调头回去了。

  女兵们再不唤我们“灰耗子”了。在革命老区,穿灰军装的海军大哥是红军的象征,是她们的骄傲!

  过河后,又开始了急行军——翻越吕梁山。早上为抢渡过河,来不及购备粮食。哪知上山后才发现,几十里荒原不见人烟,我们断粮了。所幸女兵爱吃零食,她们兜里几把红枣成了小分队的唯一口粮。太阳落山时分,大汗淋漓的我们终于攀到了吕梁山顶,黑暗里,见不远处有点点明亮,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小分队运气极好,恰好遇到一个身披老羊皮袄、头上扎着羊肚手巾的老大爷,背柴回家。见我们疲惫不堪,得知情况后,大爷二话没说,拉着我们就往他家走。大爷一家老老小小,出出进进,忙碌着烧水做饭,饭罢肚饱,我们倒在炕上睡死过去了。熟睡中,我为取暖,使劲儿往热炕头拱,天亮睁眼一瞧,老大爷早已出门拾粪去了,自己踢开军被,钻进大爷的热被窝里。此景后来成为众人笑料。 吃过了早饭,正打背包准备上路,房东大爷提着一只小筐,乐呵呵进了窑洞。筐里装满了金黄色的山梨,那是他家地窖里的冬储水果。我们力拒不收,可大爷硬是拨开众人,挨个儿把梨“强行”塞入每个人的挎包。还小声说,“孩子们,听话,带上它走远路能解渴。当初刘志丹的队伍,也吃过我家的梨哩!可惜呀,几天以后他就牺牲了。”大爷深情地摸着我们的军服感叹道:“打上绑腿,更像红军了”。

  七四式新军装

  1974年秋,邓小平主持下的新军委,大刀阔斧拨乱反正,果断地恢复了传统海军军装,结束了我们海军历时9年的灰色时代。全军女军人增加裙服,改戴无檐软帽。与五五式海军服相比,细节稍有改动:红五星帽徽、红肩章。那时我在广东湛江南海舰队舰艇抢修队当技师。换装那天,湛江市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海军干部们脱下灰军衣,穿上了上白下蓝的干部服,戴上军官大盖帽,个个神气之极。盛装的军人们对着玻璃窗自我欣赏着,认真细致地互为战友整理军容。最无奈的是穿惯了灰制服的战士们,在新式水兵服前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穿戴,连队干部大多穿着过五五式水兵服,于是当起了他们的教练,耐心为战士们讲述水兵服的结构特点、用途,如何穿着。抢修队的驻地在海军204修船厂,厂里有不少海军复员军人,其中不少人穿过海军老军服。他们也为恢复海军老军服而高兴,纷纷自愿来抢修队为年轻战士们传授穿着水兵服的经验,复员军人与我们驻厂官兵一道分享盛装之乐。

  正在兴头之上,突闻抢修队二楼队部飘出了欢快、跳跃的手风琴曲。啊!是《水兵回到海岸上》!歌词是:“水兵回到海岸上,穿过街道走过村庄……”那是曹分队长在拉琴,他拉到末尾时,我们几个放声接唱起来:“姑娘们向着水兵微笑,千万双眼睛望着白色的衣裳。啦啦啦啦,啦啦啦”。此举引得青年战士个个发愣,片刻之后,大家突然清醒了过来,也拍着巴掌跟着干部纵情狂“啦”起来。这一“啦”引得204厂复员军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立马脱下了工作服,伴着曲子,耸肩摇肘,叉腰踢腿,在蓝球场狂跳起“水兵舞”。节日啊,盛装之节!我脑袋突然发晕,眼前情景好是熟悉!蓦地拉回到当年北京西黄城根那所小学,自己也成了当年接兵的李参谋,被一群新兵簇拥着,絮絮叨叨地给大家讲述着水兵军服的故事。

  人生短暂无奈,转眼已逾花甲。我这个穿过三种海军军服的老兵,几十年来目睹人民解放军军服一次次地改革出新。军服的样式、面料越来越好,瞅着子弟兵穿着这么好,这么神气,咱高兴!提气!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