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昌年(华)先生台鉴敬启者:
手示并彩照二张收到。陈小莹(滢)乃故人之女,刘海粟夫人则从未见过,居然如此年轻,想系续弦。先生称我为“文坛老祖宗”愧不敢当,犬马齿虽较长,著作成绩则无可言者,岂敢居此位耶?且去年三月底,成功大学与各文艺界强为我举行百岁庆典。我出生于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岁次乙酉,属鸡,时为九十八足龄,并未臻百岁,中国人百事不如人,惟喜言寿考,将人所历闰年闰月都算上,强称颐期之寿,我甚恶之。但自去年至今,又过一年,我已九十九岁,距真正之百岁亦不远矣。太老,患病已三年有余,虽未淹滞床祷,扶助行器仅能勉行数步。身子已死了大半个,脑先死,记忆力完全消失,若干普通字不能写,普通词汇不能用,今年恐难捱过,决不能为百岁人。如此亦大好,人活得像我一样,固不如死也。闻冰心钱钟书亦病卧医院,不知今如何,甚为惦念……先生从事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曾为陈源(即陈西滢)凌叔华夫妇、林海音何凡夫妇各出集子,实令人歆羡不已。彼四人者作品优秀理应获此待遇,若林者何足道哉!即先生为主揄扬,恐作品亦无人屑于一顾。徒作赔本生意,究竟何苦?林之作品在台湾出版者共有三四十种,虽均有签,出版社或多不存……取之无碍。(附著作表一张)惟欲林新著,则油干灯尽之人,愧无以应命。林近觅旧稿,有翻译法国短篇十余篇,虽已刊杂志而尚未结集成书,题曰《雪林小翻译》,又有宋词论笔记一种,仅缺一二人可以补,乃林在武汉大学教书时所写,并未付刊。自传则有小说体之《棘心》,写实体之《浮生九四》,乃前数年所作,送人已尽,预备函购,购到可以奉上。若不能待,可函沈晖先生借阅。
专此敬颂
文祺
苏雪林敬启
一九九六.四.二十五
二
昌华先生:
您来信索取我的《我的生活》与《浮生九四》并照片。《我的生活》是些单元文字,不成系统,最后一篇《关于我的荣与辱》,在大陆是违碍文字,万不可刊出。《浮生九四》也多违碍字句,可以删削。一遂尊意。
我不幸暮年腿弱,摔过好多次跤。本年5月21日下午又在寝室摔了一大跤,身体连助行器跌倒,额头碰上对面铁书架边沿,额皮裂开三寸长的裂痕,登(顿)时鲜血四溅,地上衣服红成一片。幸我颅骨硬,不然脑浆流出,老命休矣。入医院缝了20多针。住院八日,回家休养,每日卧床少起。
你要的照片,身着红色衣者是各界为我举百龄庆典,后披着黑绒外套者是我任教武大时摄。正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时年约四十许。
专此敬颂
勋祺
苏雪林扶病书
一九九六.五.三十一
三
华昌(昌华)先生:
你好。
奉来函知拙著自传两种及照片均已寄到。先生寄来胡适老舍自传两本,我也拜领了。你说想赠我宜兴茶壶为海关所扣留,颇以为恨。其实不必,陶制品不能邮寄,邮寄必碎,而且我病了四年,已不喝茶,并不欣赏茶壶,先生留着自玩,比送我好。
先生想印我自传,据唐亦男教授说您与她通电话,要我授权转让我的自传的版权,如《我的生活》《浮生九四》等,这颇使我为难。那《我的生活》已将版权出售于一个出版社,那出版社转售了几次,最后售给此间传记文学社。该社将书卖完后,即不再版。因为我的著作,无论学术性的、文艺性的,销路总是不佳,没生意可做。商人重利,我售给他们版权的书共十本,叫做文星十书,我先售这十本书的版权给文星,仅得三万五千元;文星关门,转售各书于各出版社,我无权过问,最后版权归了传记文学社。该社并不重视,仅发行一版,便不再版了。
至于《浮生九四》,是成功大学要替我做九十五岁的生日兼我的文艺学术研究,请我写个自传。我以数月之力写成了《浮生九四》,写成了没个出版社肯代出版。唐亦男教授有个熟人在三民书店,说该社情愿代为出版,但版权须归该社,送了我一点钱,算作酬劳。多少钱,今已不忆,我但想有书店肯为此书印行,并不计有何酬劳,便答应了。三民出的契约也极简单,并无其他书店可以任意印行之说。
先生想出版我的自传,只须开头几章采用《我的生活》和《我的童年》回忆若干文字,将所有违碍字句删去,加入《我的生活》若干单元文字,由辛亥革命到我的政治思想及《我与旧诗》两篇,书名改为《苏雪林自传》,包你没事……
先生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出版自传甚属盛事。我并非名人,怎敢与他们并列?台湾现称我为国宝级作家,无非一时报纸的瞎起哄,不久便归消灭。先生不为我印自传并无不可。你为我印自传,不如为谢冰心、黄庐隐先生出版个自传。冰心在大陆确可称文坛老祖母,她出名比我早,五四后,《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出版,即出了大名,短篇小说集《超人》出版,声名更盛。她好像未曾写过自传,现卧病北京医院,未知已痊愈否?先生速与相商,她无正式的自传,其相关的自述文字亦可改作自传的。她今年已九十五岁,再迟恐不及了。至于黄庐隐原有自传,她的丈夫李惟建此时想尚在世,先生打听到他的通信地址,写封信去问他,便知《庐隐自传》之所在了。
先生寄来胡适和老舍自传二本,前一种取材于胡适的《四十自述》,至赴美留学便腰斩了,接上唐德刚的口述自传。那唐氏的口述自传由台湾传记文学社出版,我也看过,好像与这一本有些不同。大陆“沦陷”后,(国民党)政府播迁来台,胡氏尚淹留美国,以教书演讲为业,美国人托他兼图书馆中文部主任,胡介绍唐德刚为一职员。美国人想有一种名人口述自传,胡为唐氏增加收入计,不惜每日至馆,以英文口述其自传,由唐用机器录音,再加整理成书,成了一部胡适的口述自传了。但唐虽谬托为胡之门下,为再传弟子。胡太太江冬秀对唐尤为欣赏,称他为胡适最好的学生,每炒一样徽州菜,必请他来尝。其实唐对胡一点不佩服,只想毁谤胡,糟蹋胡,以便他自己出头。第一件事便说胡入哥伦比亚研究院二年得博士学位,是不实在的。他在哥大二年终日以交朋友写情书为事,哪有功夫写博士论文,结果博士没有通过,所谓“摸鱼摸虾,误了庄稼”,他回国以博士骗人,可谓无耻。此论一出,台港哗然。香港报纸甚至刊出头条新闻,谓胡适不但哥大第一个博士是假的,即他后来所得三十几个赠送博士或以金钱收购,或以非法手段取得,也是靠不住的。时胡适已死,死人当然不能为自己辩护。我一生崇敬胡博士,为之大愤,写信与胡老友王世杰,请他出面澄清这个问题。王虽然答应调查,究竟自己老病侵寻不愿多事。我又写信给胡另一老友,也无结果。胡之门生故吏,遍布台湾,个个寒蝉殁马,一声不响,这是那个文坛暴主××盘踞那把金交椅,叱咤风云,作威作福,谀我者生,逆我者死,养成所有文人一点正义感是非心都没有,惟知以“明哲保身”为事的缘故。我素来有痴脾(气)爱抱不平,见到别人都不敢说话,我就自己说,一面读唐德刚口述自传的注文,及唐其他毁胡谤胡之文,一面撰文为胡辩护,文曰《犹大之吻》取新约圣经,耶稣叛徒犹大以一吻为标记,将耶稣出卖给罗马士兵也。唐氏那时来台湾写了一本谈胡适的书,重以毁谤败坏胡适为事,譬如明义开宗第一章便说胡在民国六年哥大所得博士是假的。其所以为假,因哥大图书馆有一本目录,遍载历届该校毕业生之得博士及論文题目,独无胡适名字及其论文。哥大诧异,托唐调查,唐遂借此造了一个大谣言,不知哥大定的凡考得博士学位者须交论文百篇(本),胡当时经济困难,无钱印百本(论文),又急于返国更不及为此事。十年以后,胡以事至美,始托人印论文百本,缴哥大完成手续。他考博士时考官几人,笔试之后,口试,《留学日记》上记载得明明白白。唐氏一概不看,闹出胡适假博士大风潮。即先生寄来《胡适自传》(胡福辉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某人也说胡适之博士初为待赠,真的学位乃十年后所得,仍为唐所欺了。endprint
唐谤胡书第二端为冒认祖宗。谓蔡元培为胡之《中国哲学史》作序,为胡适生于绩溪经学世家,秉其遗传,故治中国哲学较易云云。并未说胡为绩溪三个经学家胡秉晖等之后,胡适居然自认为三胡之后,又为无耻。第三件谓胡在哥大读书时专与女朋友写情书,其女友重要者为韦莲司女子。一年中与(其)通信二百封,非情书而何?除韦外尚有其他女友。胡适俨然成了大观园里的怡红公子,终日珠围翠绕,颠倒昏迷,更有何心读书?有一次胡居然对韦莲司有所求,当是求欢了,为韦所拒,贻书劝胡读书求上进,不可再迷于恋爱中,其实韦莲司在美国固为一个特立独行之女性,大胡九岁。胡在国内自幼即与江冬秀订婚,何至同大他九岁之人求爱。胡逝世后,韦尚在,即将胡给之信全部寄还中央研究院,其中有一封情书否?唐德刚凭空造此谣言,可谓伤天害理。第四件谓胡适一生敬重其师杜威,其一生学问也不出杜威范围,但杜威乃开拓美国西部事业平民的人之子孙,杜威之民主、自由实验主义,皆□□(此处笔迹无法辨认)平民开拓西部之国民的遗传性。杜威生于美国东部,不知唐氏何以改其籍贯为西部,遂有此一番妙论。当胡适在美,政府聘以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时,留美学者群来胡寓致贺,并商讨促进学术问题。唐氏则说,这时胡公馆俨然成为熊猫馆,大家争来看胡适这只熊猫了。胡偶与朋友合影,则如花莲高山族人与游客合照。胡偶赞自己研究方法之特异,则为“老鼠上天秤,自称自己赞”,“戏子捧屁股,自捧自”,又说老胡适好像养在玻璃缸中的金鱼,摇头摆尾,群相注目,实则金鱼并不可食,并不可用,何美之有?总之,老胡适那点学问好像陈枪烂炮,不值今日新武器之一击,所谓新武器即共产经济史观……唐氏自谓所治正为经济史观,而胡生平虽好设(谈)政治却深恶经济,故其学术也无一可观。我谓经济固重要,谓其能决定一切,则亦未必然。历史之转变,除经济外而有许多原因,唐氏之说实为一偏之论。
唐氏那時在台湾以立誓打倒老胡适为职志,大专学生请过讲演,辄以胡适为题,他借此大发表反胡言论,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群畏其气焰,虽为胡之老友亦噤不敢言……不如今日少开金口,明哲保身之得计,故皆无一言,只有我这个不怕雷的聋子,这个不畏死的狂徒,敢为胡先生抱不平,写了《犹大之吻》一书痛击唐氏。书出,胡之门人故吏始群起响应。唐自知再骗人不动,曳尾逃回美国,不敢再来台湾。想不到他在大陆,仍可施其骗术,不然先生所赠之胡适自传,何以对胡适博士问题尚有怀疑,又称赞唐书之美呢?
再谈,即颂
文祺
苏雪林
一九九六.六.十九
台湾原子笔不好用,我又在病中,这封信写得潦草之至——又及
四
昌华先生:
你好。
你两封信及给唐亦男信都拜读了,唐因事赴台北,昨始回,所以你给她的信,出示迟了几天。先生书法颇佳,但写的字虽非简体,我大半不认识,唐教授颇聪明,也要再三端详,始能明其大意。所以我二人以读先生(信)为苦况,求求你以后写信,不要求迅速而潦草,慢些何妨?
唐教授说你要求她做的事太多,她做不到。你给我的信要求的也太多,我虽尚未臻百岁,也差不多了,况病了四年,近又摔了一大跤,额皮磕开三寸长的一道裂口,失血甚多,住入医院缝了20针,卧医院八日,始得回家休养,至今两腿之软如棉,扶助行器几不能举步,想恢复未跌时生理状况已不大可能,自知今年必难捱过,一个人活到我这样大年纪,是该向阎王报到了,再不死,岂不成了老妖怪?
我现在身子已死了大半个,脑子又先死,试问这样的人还能做什么?先生要求我做的事岂非太多吗?现就记忆所及综括,先生要求如下:
一、要求我写自传的序一篇,不涉政治问题,要写的祥和平易仅千字亦可。你寄来的胡适老舍自传都无自序,为何我的自传需写自序。况我的脑子已死了四五年。我素性喜欢舞文弄墨,这四五年报纸刊物不见只字,如何能写自序?
二、先生坚索出版社出让版权签约书,我只有商务印书馆几本书有签约,经过二十五年,版权已属馆方了。余皆无签约。那三民书店的《浮生九四》你既不采用,问它签约作甚?那本《我的生活》属于文星十书。我为帮助侄子结婚,将散文十本卖给文星书店,文星因经费支绌关门,将我十书转卖给一书店,该书店不久又转卖,最后卖给传记文学社,翻印了一次。最后不肯发行了,版权也放弃了。所以先生要采用《我的生活》,尽管采用。中间采用几章《浮生九四》也无妨……先生尽可放心。要我出据“授权”反为不美。因为我在台湾,他们可以找着我吵。
三、先生要我写朋友的文章。我朋友甚多,庐隐及冯沅君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但庐隐在安庆时已认识,并无友谊。一同升学北京女高师后,庐隐鹜外天性大为发达,终日忙着写文章,想和冰心争衡。交了同窗三个同学,终日跳跳蹦蹦进出,号为四公子。她们都是福建人,看不起我们国文基础较佳者,诋为“老冬烘”、“老顽固”。我在女高师仅两年,便考上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在法国里昂办的“中法学院”赴法留学。庐隐女高师毕业后与郭梦良结婚,郭原使君有妇,家庭顽固,不能仳离,举家以妾视庐隐,庐隐大不乐。与郭结婚未及二年,郭即一病不起,遗一女庐隐自带着,生活陷于颓废。数年后与少她十几岁的李惟建结婚,在上海工部局教书。我自法国归,与她相见对我颇好。后她以产难亡故,我甚悲悼。沈晖替我编的文集第三卷有两篇文字纪念她。有一篇是《关于庐隐的回忆》你看了便知。你说查到她的女儿李瀛仙,庐隐与郭梦良所生一女,因后父李惟建不喜,郭家于其母亡后便接回去了。庐隐与李也生二女或一女,这个女儿姓李,当是惟建之女。李惟建比庐隐少十几岁,想今尚存,在何处生活?
冯沅君确是我们同班同学,她做旧体诗不如我,所读线装书则比我多,国文修养之深,全班第一……关于冯沅君,沈晖编的文集卷三有一篇《几个女作家的作品》,也曾提到冯沅君。那时(我)尚不知她已死。
我朋友虽多,文字提到的则少。武汉大学同事袁昌英为我好友……她死后,我写的悼念文颇多,尚未结集成书。我已太老,已将付之淹没了。你编凌叔华夫妇合集为《双佳楼集》甚好。袁昌英的丈夫杨端六是学经济的,不从事文学,想你编夫妇合集袁昌英不能中选了,多么可惜!但袁的学问的确深邃,你将来若编各类单行本,则袁的剧本《孔雀东南飞及其他》万不可忘,她的散文《行年四十》《山居散墨》都在凌叔华之上。写到此,想起黄庐隐与李惟建谈恋爱时两人的情书名《云鸥情书集》,先生若于旧书摊上寻到,替它出版,不是现存(成)的夫妇合集么?endprint
总之,我朋友虽多,写为纪念的则寥寥可数。在武汉大学任教时,只有袁昌英一人算是最好的朋友,凌叔华虽与袁及我号称“珞珈三杰”,我和凌叔华并不常见面,因她是院长夫人,为避嫌起见,不常去她家。到台湾,我交上了李曼、叶蝉贞、王琰如、张明秋、素尉(尉素秋)等,交谊颇深。李已久死,叶已移民美国,尉、张皆老病,惟王琰如通信颇勤。
四、先生要我及唐亦男复印《犹大之吻》及《我论鲁迅》等书,后者,我有两本,将来可寄上其一……
说到唐德刚之污蔑胡博士,我前长信也算是说尽了。自我《犹大之吻》出(版),此间青年翻(幡)然觉悟,再也无人请他以胡适为题讲演……(大陆)红卫兵作乱发掘 胡父胡铁花之坟开棺取其头骨为饮器,以死者头骨為饮器非用以盛酒浆乃以成(盛)粪便,侮辱毕,则杵碎投乱草中,尚欲碎其骸骨,忽奉命令至他处捣乱,匆匆下山而去。事后胡家宗族来收拾,见棺中铁花先生仅存骸骨一副,头骨则不知何往,大以为奇。唐德刚则借此造谣,谓铁花先生在台东做官,甲午我海军与日本战大败,割台以和,刘铭传等议独立,想邀胡铁花帮忙,胡不从,坚欲内渡,刘遂斩之,悬首示众,故其尸体无头。不知割台时铁花已病重,归国至厦门即死,其实已在中国境内,何曾在台被斩?刘铭传与铁花为好友。士各有志,胡知独立军不能成事,坚欲内渡亦事之常,刘何至将他斩首?可见唐氏造谣之无理。但这个大谣言对胡适一家当然吃亏不小。
先生想读我的《犹大之吻》,我已报告了不少字,可否看了?你一定要看,等我寻寻手边若有,当复印一本奉……
五、先生要我相片,要自小至老,或与名人胡适等同拍者,书至此,恰奉到赐示谢冰心自传,冰心供给你们相片甚多,有儿童时期的,有留美的学位的,有与吴文藻结婚的,有老年陪伴爱猫的,确使人大开眼界。我幼时照相术虽已入了中国,要想照个相,必须入照相馆,或召照相馆至家□□非常费事,那像今日人手一机,无论拍多少都随意。至于名人如胡适虽与我有十年师生关系,他李桃满天下,哪在乎我这个坏桃烂李而屑于与我同拍,我也不敢请。等我寻寻看,也许有一二团体合照。
先生要我画,我岁(虽)自幼好画,却没时间练习,画得不成东西。五年前有人替我出了一本山水画集,花了大钱,仅印一千册,我所得百本不到,送人将完,还存数册,将寄你一册请收。开端两幅海畔崖石及几幅黄山图可取,余皆不成器。
我虽今年未臻百岁,今已九十九岁足龄,病了四年又新近重摔一跤,失血太多,身体大坏,一定今年恐捱不过去,这封信可算绝笔。
敬颂
勋祺
苏雪林
一九九六.七.十九
唐(亦男)又赴大陆讲演,八月初始回。复印书诸事要等她回。——又及
五
昌华先生:
你好。
唐亦男教授自云南讲演返台,出示你给她的两封信,其中有涉及我自传之事,知你们前本舍弃《浮生九四》而采《我的生活》,现在又决定要舍(“我”)取“浮”了,但参以我的“生活”中几章。
《浮生九四》写作于四五年前,即成功大学及各文化界要为(我)举行一个九五庆祝会,兼邀请海内(学)者来成大为我举行一个学术研讨会,那天果然到了香港、美国学者。四天。本省作家词者数百。热闹了二三天才罢。
《浮生九四》即前年,成大叫我写的。成书仓卒(促),写成后没个出(版)社肯印,幸唐亦男有熟人在三民书店,但以我不计稿费版税为条件,我当然允诺,祈以书如期印出为幸。书果如其印成,三民给了一笔小款,也写了一张契约,这张契约早不知丢向何处去了,总之版权让给三民了。先生若问契约立于何时,立于五六年前并不久。现在你采用“浮”书,但又同时采用《我的生活》,不算侵三民之权,他也无从抗议。但要我写自序一篇,不但我现脑子已死,写不出,即能写,也有障碍。好像我亲笔画供,授已让之权与人,三民若找着我吵,我将何辞以对?甚至他同我打官司要我赔偿损失,那我就更不得了。
“浮”书原有序一篇,刊于《中央日报》,先生可以采用……原书已有自序一篇,仓卒(促)命笔,不如我意,故在中副重写一篇。此文现收我九五寿辰纪念册。先生可以声明。
其次讲到照片之事,我幼小时,照相术早已传入我国,不过要想照,必须请馆中人员携带器材到家,布置良久,始开镜头,十分费事,价目也高。或到馆中去照,省事一点。哪像今日人手一机,随意拍摄之便利。所以大人也不常拍照,小孩更没有这种权利了。所以,我不像冰心有初小时的照片。我开始照相,在进初级师范时,以后也少拍。这些照片都丢得一张不剩了。先生要我青少时代的照片,实无时(以)应命。赴法国留学,倒照了几张颇为满意的,惜都被人偷去了。在武大教书有几集体照,先生不是要我集体照么,有一张很小的,穿白外套者是我。其次是武大校长周鲠生,其次是胡适先生,其次是李济教授,最末是好友袁昌英女士。这张照片虽小,有胡博士在内,我甚宝爱,要还。
先生要我的父母照倒有了,一张是我母杜太夫人,一张坐者为我,立我后者为我父苏锡爵先生,对立者为宗亲苏某,我身畔男女二孩堂妹堂孙,此父母两张要还。一张小照片是与我姊苏淑孟女士合照。穿的白色洋装的立像是我第一次留法回国时照的,一张极小的也是自法国回国时照的,此二张也要还。因为我仅有这一张,打算将它放大。
今日奉先生寄《宜兴紫砂》二册并赐函一通,嘱以一册送唐亦男教授,当即命人转去,想唐当有谢信。
这宜兴茶壶果然做得极艺术化。我家也有一只,比起来粗俗大有分别。先生所赐,当不时把玩,或与友人共赏,仿佛陆羽茶经,卢仝七碗之雅趣,虽我今日已戒茶,茶趣不可不存。
先生说在萧乾处看见我的山水画册,萧乾先生住在北京,难道搬来金陵吗?说起这画册,令人惭愧,我有些进步些作品都被人偷去,此册大都是四十余年前之旧作。人家花了大钱,仅印一千册,我自己仅得百册,送人将尽,仅余(数)册,谬蒙厚爱,谨赠一册。若采入自传,则册首海畔崖石及五十七、八十七、八十九黄山天都莲华(花)二峰可用。先生要我《犹大之吻》我托人影印一份。他们印成单张,本来甚薄,印成甚厚。另《我论鲁迅》一本,先生看了,即知鲁为何人。托人寄,要等些时日。另《灯前诗草》一本呈收。endprint
敬颂
文祺
苏雪林启
一九九六.八.十二
六
昌华先生:
您好。
收到赐函知我的山水画册《犹吻》二书及照片等已寄到。我寄这些东西与呈你的信差不多是同时的,为何到南京这样迟,我以为寄失了,幸而未失,也算了一心愿。
先生寄来影印大小照片12张,未错,我先寄2张,后寄10张,共12张。其中只有我父母照片要还,其余则否。因旧时代人不作兴照相,我只保存我父母遗照一份,若失去则无法弥补了。
先生寄谢冰心老舍自传,我先收到先读了。后又陆续寄陈通伯(陈西滢字通伯)与凌叔华的《双佳楼梦影》,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新月情書(《爱的新月》)我都拜读了。我以前购有《西滢闲话》一本,没有见你寄来书中的文章,想是陈通伯自己删削了的。不知先生从何处得此文?至于凌叔华我仅(读过)她的《花之寺》和《小哥儿俩》,那《爱山庐梦影》是她在新加波南洋大学教书时写的,久闻其名惜未见。今得快诵,甚慰。这些当想必是她女儿陈小滢供给的。
至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书,也是初次读到。十余年前梁实秋与蒋复璁合编了一部《徐志摩全集》,厚厚的六大本。我想知道徐陆恋爱经过,仅见《爱眉小札》都是陆小曼的日记十余篇,没有徐的情书。眉是徐称陆之名。小曼日记称“爱眉小札”算是文不对题,十分可笑。志摩给小曼情书,全集中一篇没有,当是编他全集者,因其太激情,近乎肉麻给删去了。不知先生从何处得的资料。我读了,觉得诗人的爱情比地心之火还热烈,一蓬蓬向人扑来,着它就成灰烬,陆小曼当然被克服了,闹着要同王赓离婚。她父母及她许多亲戚时不在京,极力反对。离婚一时未成。王赓改任上海□□(此处笔迹无法辨认)携小曼赴沪,徐诗人被时在欧洲病重的印度大诗人太(泰)戈尔,电召他赴欧洲见最后一面。志摩和太(泰)戈尔原是亦师亦友的人,奉电由西比利亚长途铁路赴欧,经过俄京及英法各国,写成著名散文集《自剖》,我是读到的。是否见到太(泰)戈尔,此意未说。想必他赶到时,太(泰)氏已死了。
他到德国时,曾见故妻张女士!这位张女士身世也不平凡,是大名人张君迈(劢)之妹,想姿首欠佳,不中诗人之意,早已仳离了。诗人在欧逗留大约有半年之久,听说陆小曼吐血病危,奔回。小曼病也好了,同王赓闹离婚也闹成了,相携到北京结婚。志摩老太爷放话,一定要梁启超任公先生证婚他才承认。梁任公是志摩老师,也反对这项婚姻,不肯,亏得胡适博士苦苦替志摩说项才答应了。他莅临婚场竟当众把徐陆大训责一顿,说离婚结婚是极不道德之事,希望(他)二人的婚这次作局(结),不可又来个两次三次。对小曼谴责尤其严厉,事后任公告诉人,志摩与这样一个女人是将(祸水)搞进门,以后必被她弄死,故我给她当头一棒,使她有警惕。
二人结婚后,志摩改在上海住,夫妇相偕回硖石故乡,小曼穿了一身蓝精纺绸布衣服,想拜见公婆,不竟(意)两老避不见面,且从此断了儿子的经济支授(援)。原来那个时代大学教授月薪无多,诗人呕心沥血做成一首诗,换不到十几元的稿费……志摩的散文也无甚出路,而他因陆小曼随王赓到上海也乐居上海,志摩也由北京转居于沪,小曼俭朴生活未过几时又恢复奢华糜烂旧习,且身体娇弱,有病齐来时常昏绝(厥),每日医药费可观,又染上阿芙蓉癖,又需按摩。一个翁性(姓)男按摩师天天来她家停留甚久,俨同面首。志摩也不以为嫌,不过供应这位阔太太出身的娇妻实觉得困难,弄得焦头烂额,始觉大悔。其悔有他一首诗为证。他不悔娶了这样的一个老婆,只悔不该来上海做事。胡适时为北大校长,劝他来北大兼课,对他生活稍有贴补。那时航空界有一熟人,送他一张免费机票,如此南北飞空往来数次,倒也平安无事。不意一九三一年冬季,飞机飞至泰山开山,天起大雾不辨方向,遂致失事。一代天才的诗人,就此永别人间了。梁任公所谓祸水,果然将他淹没了。那时任公已死,不然他将谓我的预测验矣。
至于陆小曼的际遇也不好,她若不与王赓离婚,仍旧过她富贵荣华阔太太的生活。志摩死了,她的父母也死了,徐家又不肯接纳她,她虽多才多艺,无奈吸鸦片,身体又太多病,不能在社会上谋得职业,穷无所归,只好到从前那个翁性(姓)按摩师家过活。那个按摩师家有许多古画古物出售。当时生活虽高涨,倒也能供应小曼吸鸦片及医药费……小曼倒开了几次画展,也为志摩出了些书,但不久便死了。小曼确实是个人才,其得诗人的青睐亦是无怪。她比我年轻一大截,若非生活的摧折今日尚在。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志摩为她横死,她为志摩弄得穷无所归,死时未尽天年。我是那时代人,故知其事其详。先生是现代人,距(我)们四五十年或不知道。故详他们事,以使一览。
我由赵清阁介绍,会陆小曼一面,对小曼颇有同情。
现在说些别的话。先生替(我)编自传,却说是她(指唐亦男)编的,她不肯承认,你就勿再勉强了。又先生要我写一万字的文章,记述与胡适来往——亦男昨示我你与她信——我一生钦佩胡大师,称之为“现代圣人”,在各方面为他写了二十多万字。先生还要写一万字,已无话可说。我脑子已死五年来,不能写出文章。现在病重将死,更写不出一个字了,而且要一个寿将百岁的老病人写文章,实为莫大的“虐政”。先生和沈晖先生通讯,知他那里有关我与胡适博士的文章,就向他借好了。不必再逼我。
专此敬颂
勋祺
苏雪林启
一九九六.十.九
七
昌华先生:
你好。
你两封信都收到了,第一封遭你们那边邮局退回,说我未写邮编,未知江苏文艺出版社在何方向。你们邮局本□□□□(此处笔迹无法辨认)台湾去信可以不写邮编,今竟食言。且江苏文艺出版社又是一个大出版(社),稍查即得。今竟懒于调查,轻易退信……
你信所提不过三个问题,今谨答如下:
第一是问相片,你寄回的相片是问哪个是我?我前信说得明明白白,坐者为我。坐我后者为我父亲苏锡爵,对立者为苏姓同宗,依我侧者为男女两孩,男孩为我侄孙,女孩为我堂妹。你来信何以仍追问,你们意思想要一张童年照片以为珍奇,想我认堂妹为自己?这是万万不可的。照相术虽于百年前传入中国,取价颇高,我祖父虽贵为县长,未照一相。我父母一生照过一二次相,哪里论(轮)我们孩子,所以我童年照相一张也没有。endprint
第二问题,你是(问)我那本自传稿酬如何处理,意思欲捐给武汉大学,万万不可。我的儿子(笔者注:张卫,过继的)现患脑积水,本省医院主张开颅放水,那多危险。他打听到邻省有一医院善治此病,就跑到邻省花费数千人民币(本省不必花钱),不必开颅竟脑水放出,现病已好,休养,尚不能写信,但花钱太多,经济困难。你若将我自传那笔稿酬汇给他,何异久旱之得甘霖。
他先(现)住黑龙江富拉省(市),我现在记忆力完全消失,目力又昏。舍侄苏经世知道。舍侄现在合肥市与沈晖先生(有往来),请沈晖电话问他,问得小儿通讯确址即可汇款,但不可将汇款之事使经世知道,因从前有约,经世收我在大陆各类稿(费)汇经我子,他得三分之一,我儿得三分之二,这次我想我子经济困难,想他全得。
第三问题你想唐亦男任编我自传之名她不愿意。那本自传明明是你编的,你何不肯负担编纂之名而推至于唐呢。
我因年纪太衰,腿骨松疏,虽推助行器而行,仍然跌跤多次,这次夜间跌一大跤,继(几)乎送命,现(在)台南安两中医(两岸中医交流会医院),一切不方便,只好写此一信。
匆匆即颂
文祺
苏雪林
一九九六.十一.二十八
苏先生写信时已寿登期颐,精力不济,握管无力,行文中错漏衍脱较多,凡笔误处均以括号加注。有多处通信无标点或标点不确、不全,由笔者试加。亦有若干字难以辨认,为存真且以“□”替代并作说明。更有文意不贯通、表述不清难以通读处,按原件照录。
必须说明的是,苏先生书信中对时政的评论,对人物的臧否,对某事件的观点,不代表笔者对其认同。权当资料,供史家研究。
苏雪林为安徽太平(今黄山)人,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庐、绿漪等。集学人、教授与作家于一身。她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执教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到台后先后供职于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代表作有文论《唐诗概论》,散文《绿天》,小说《棘心》和《玉溪诗谜》等,有四卷本《苏雪林文集》行世。
苏雪林成名于1920年代,一度与冰心齐名,有“冰雪聪明”之说。1940年代在武汉大学,她与凌叔华、袁昌英共享“珞珈三杰”之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陆的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书籍,从不提苏雪林,更不说刊印其著作了,1949年后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亦不知其人,遑论一般读者了。
1993年,我为所供职的江苏文艺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双叶丛书”,即现当代文化名人夫妇散文合集,有鲁迅 许广平、徐志摩 陆小曼、郁达夫 王映霞、陈西滢 凌叔华以及台湾的柏杨 张香华、何凡 林海音等16对伉俪。最初一辑的选编者风舟(丁帆)是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与我闲谈中聊及苏雪林,他说苏的作品有特色,值得关注,我始知其人。我在编何凡、林海音合集《双城集》时,林海音送我不少台湾纯文学出版社的书籍,今已不忆在何书中读到林海音写的《五十两黄金,一块破抹布》一文。林说苏雪林一生节俭成性,吃饭常与咸菜为伍,信封竟用信箱的广告自己糊制。又说苏雪林70多岁时从成功大学退休,老友谢冰莹帮她清理办公室杂物,见一块破抹布要扔,苏雪林不肯,说要带回家擦皮鞋。而抗战岁月,她竟把结婚时娘家陪嫁的珠宝,历年积攒的稿费兑换成52两黄金捐给国家“小助抗战”。读到此时,我对苏雪林的爱国精神肃然起敬,遂搜罗她的星散旧作。那时我社正在出“名人自传”丛书,我向社里提议将苏雪林列入选稿计划,经一番周折后获准。是时两岸关系坚冰初融,我无法与苏雪林联系,恰1996年清明节,陈西滢、凌叔华女儿陈小滢由英回无锡为其父母扫墓,邀我去面晤。在交谈中,我问小滢是否有苏雪林信址,小滢十分爽气给了我,并允我向苏雪林明示,我是由她介绍的。缘此我结识苏雪林,始有书信往返。在短短七个月中(1996年4月到11月),我们通了七封信,顺利完成了《苏雪林自传》组稿任务。
苏雪林给我写信时已寿登期颐。第一封信字迹尚流利潇洒,往后日渐明显衰退。竖写的信,有时字歪歪斜斜几不成行,笔画不连贯有时发飘,潦草得难以辨认。有的信是用不同颜色的笔交替完成。七封信写在几乎七种不同的纸上,密密麻麻,为节俭她正反面都写,十月九日谈徐志摩婚恋那封,纸写完了,言犹未尽,连落款都草草难以写全。她给我的最后一封信字几不成字,是写在“中华民国两岸中医药交流协会”笺纸上,那时她已入住台北“安养”中心,谅是在病榻上完成的。蘇雪林逝世后,我获赠由唐亦男寄赠的15卷本《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务出版组,1999年4月版)。这部50年的日记汇编,结束时间在1996年10月19日。我阅读时留意一下,她致我的信在日记里都有记载,令我感动的是有封3000字长函,她从提笔写到付邮,断断续续花了两周时间。她的日记文字简约,但生动、有趣。且选相关两则:“十月七日(星期一)今晨入书房写信与张昌华,告以他所寄的冰心、老舍、凌叔华与陈源、徐志摩与陆小曼书,均已收到,又以长函告以徐陆相恋经过,一时高兴,笔不停挥,写成长函。”“十月八日(星期二)今晨(续)写信给张昌华,谈徐志摩与陆小曼之(恋)爱,乃是不幸之婚姻,志摩以小曼之生活太奢华而横死,小曼以与王赓离婚,失去做阔太太资格,父母已死,徐家又不容纳她,穷无所归,至翁家苟活,后被……强迫戒烟而死”。写此则日记后的第十天,她的日记人生戛然而止。
苏雪林给我的信中,除了关于书稿的编辑出版事务外,有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文坛的恩怨是非,有对徐陆恋爱悲剧的追忆,有对故友冰心、庐隐的怀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为胡适辩护,对唐德刚“谤胡”的驳斥。当然,这愤慨都是由我寄给她的《胡适自述》那几本书而引发的。为写此文,我通读了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和《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岳麓书社2015年6月版“传记文学书系”)中相关的文字。比较客观地说,苏雪林所列唐“谤胡”之“四端”:“假博士”、“冒认祖宗”、“读哥大写情书”和“学问不超过杜威”,在唐著中都是有案可稽的,什么“捞鱼摸虾,误了庄稼”、“老鼠上天秤,自秤自己赞”、“戏子捧屁股,自捧自”之类的“陈枪烂炮”,多为唐著中的原话或大意。对唐的这些论点,夏志清在《<胡适杂忆>序》和《胡适博士学位考证》两文中坦陈自己的观点,不予认同。是耶,非耶?笔者才疏学浅不敢置喙,好在这些文字都曾在1978年前后《传记文学》上发表过,读者可以自行检索,评判。何其如此?笔者揣度,唐德刚的文笔本富亦庄亦谐的特色,诚如夏志清所言:“德刚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加之唐氏是研究史学的,讲客观尊重史实,(对胡适)“既同情而又客观,敬爱其人而不袒护其短”。窃以为夏之评论中肯、到位。恰遇苏雪林偏偏是一位崇胡敬胡,视胡为“圣人”的“胡迷”,其性执拗、较真、偏激。自谓是“不怕雷的聋子,不畏死的狂徒”。他俩各自为是,便互不相让了。其实,胡适、苏雪林、唐德刚都是“徽骆驼”。
我有幸与苏雪林有一面之雅。1998年5月25日,苏雪林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乡。我闻讯当日下午由南京专程赶到合肥,在市中医院拜访苏雪林先生。她安坐在软椅上,一身玄服,面色清瘦,银丝多于黑发,发型很独特,类似时尚小女孩的男式小平头,外表还算精神。小碎花内衣翻领外露,颈项的红丝带上配有吉祥物:布制的一枚红黑相间的八卦图和一只栩栩如生的五彩大公鸡。她肖鸡,据唐亦男告诉我,这是离台登机前,先生的一位80多岁的老学生为她祈福而佩戴的。唐亦男向苏雪林介绍,说我就是《苏雪林自传》的责任编辑张昌华。我赶忙呈上散发油墨芬香的“自传”展示在她面前,只见苏雪林眼睛亮了一下,没有言语。唐亦男说,折腾了一天,苏先生累了,没气力讲话了。其言不假。后来我们推她到医院小花园散步,她与唐亦男、张卫和我合影,大家说说笑笑,也没听她说一句话。那晚由苏雪林做东,宴请桑梓亲朋故旧。我有幸与先生同桌,看得很真切,面对陌生的苏、张两大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向她敬酒,显得很淡然。她已不能自行进餐,需随同而来的护士小姐一口一口地喂。护士喂她鱼,晚辈大声告诉她这是家乡太平湖的鱼,苏雪林好像点点头,饶有兴趣吃了几口,样子挺高兴。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医院到饭厅赴宴时,有一段路要坐车。她不能站立,由工作人员将她抱起来,不经意间她脚上的布鞋脱落,露出了“三寸金莲”,工作人员将鞋给她套上。我十分真切地看到她的脸一下绯红了。苏雪林是一个自卑又自尊的人,曾为一双小脚自卑不已。她脸红的霎那,或是对失去尊严的一种无奈的悲哀。她圆了梦,回到阔别已久故居,参观了海宁学舍、苏氏宗祠和门前那棵苍老的桂花树,甚而到她当年结婚时的婚床象征性地坐了一下。次日,又在子孙的簇拥下登上黄山,饱览了黄山绮丽的风光……
据唐亦男来信云,苏雪林回台后健康每况愈下,1999年4月21日溘然长眠。她没有被世人遗忘,是年8月20日由安徽大学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苏雪林教授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召开,两岸6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百位代表与会,共同追忆了苏雪林的百年人生和文学成就。
苏雪林的骨灰也于此时安葬于故里,圆了她的“将骨灰罐置靠母亲小坟之畔,庶我灵可长依慈母膝下”之梦。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