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赵氏一族,据其家谱记载,源出宋朝皇室后裔。自元朝中叶迁居大别山腹地太湖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数代以农耕为业。传到七世赵彦逵,进为贡生,授直隶顺德府经略,诰封朝议大夫,乃为赵氏一族读书之始。至十三世赵文楷,秉耕读传家之风,集数世积累之功,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一举抡魁,高中状元。其子、孙、重孙均入翰林院,成就世所少见的(直系)四代翰林之家,自此赵氏一族,名扬天下,翰墨流芳,世代相传,后人中英才辈出,著名爱国宗教领袖、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便是其中代表人物。太湖赵氏家族如此兴旺发达,追根溯源,赵文楷承前启后功不可没,其亲笔题写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交不忘旧,言不崇华”十六字家训,更成为太湖赵氏家族数代相传之至宝。
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生。自小便聪颖过人,因家境贫寒,其母带其帮人碾米磨磨维持生计。当地有位长者惜其才学,出资送往附近的私塾读书, 13岁即中秀才。之后遍访名师,四处游学,靠给人做些文字工作谋生,有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栖身破庙,无论境遇如何,赵文楷均甘之如饴,苦读不辍,终于在36岁时丙辰科试时夺得榜首。嘉庆皇帝题诗勉励:“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授其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等职。嘉庆五年,赵文楷奉旨出使琉球,不辱使命,荣光而归,后任山西雁平兵备道,协理总兵管理军务,因操劳过度,不久病逝,时年仅48岁。因其为官清廉,不置物产田舍,唯著述甚丰(今尚存其诗集《石柏山房诗存》9卷,杂剧《菊花新梦稿》等),故赵文楷去世后,其妻儿贫弱无依,幸而赵文楷生前品行端正,重情厚义,故交旧友纷纷解囊相助,孤儿寡母才能扶柩还乡。
赵家第二代翰林赵畇,字芸谱,号岵存,别号遂翁,为赵文楷遗腹子。赵畇不因家贫自弃,谨记家训,发奋攻读,为了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一度寄身县城附近的智果庵。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1844年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参与编纂《漕运史》、《宣宗皇帝实录》、《筹办夷务始末》等。其中,《筹办夷务始末》(稿本)是我国较早的讲述外交事宜的典籍。后因成绩突出被咸丰帝特旨简拔为上书房行走。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席卷长江两岸,赴皖主事、工部待郎吕贤基向清廷奏请赵畇、李鸿章等人作助手,协办团练。赵李二人自此结谊,李鸿章原配去世后,遂娶赵畇次女赵继莲为继室,此后赵李两家数代联姻,成通家之好。赵畇六十大寿时,李鸿章亲送匾额并题贺诗:“获选替乘龙,感恩忝床东。旧梦廿馀载,依稀如昨辰。案牍劳形色,惭颜拜寿翁。愿奏长生乐,岁岁享天伦。”赵畇晚年回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积极参与饱受战火袭扰的安徽教育复兴事业,闲以读书、写作自娱。
赵家第三代翰林赵继元,字梓芳,号养斎,为赵畇长子。生于清道光八年,41岁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曾在兩江筹防局、两江军需总局供职,加按察使司衔,赠光禄寺卿。赵继元雅善书法,安庆迎江寺门额“迎江寺”三字即其所书。著有《静观堂遗集》二卷。纂修同治《太湖县志》。
赵家第四代翰林赵曾重,字伯远,号蘅甫,为赵继元长子。生于道光二十七年,光绪六年(1880年)补应殿试,取二甲进士,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马其昶在《赵编修墓表》中称其:“(赵曾重)及入辞馆,益精研文史、金石、考据。时常熟翁相国(即翁同龢)、吴县潘尚书(即潘祖荫)皆喜结识,士流争趋之。君于二公通家世好,自商榷文字外,无私谒。通籍十余年,不迁一阶,泰然无不足之色。”赵曾重一生,清白自守,淡泊名利,晚年回故乡主讲敬敷书院,教诲同乡学子。
作为四代翰林之后,赵氏子孙砥行家训,修身养德,勤学好读,在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皆有成就,不乏大家,如知名教授赵恩廊、赵恩钜,教育家赵纶士,纺织学家赵砥士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一代宗师赵朴初。
赵朴初,谱名荣续,号朴初,为赵文楷五世孙,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赵朴初1907年出生于安庆天台里“世太史第”,后为避战乱,随父母移居太湖寺前河祖居。13岁时投奔江苏亲友到东吴附小、附中及东吴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抗战时期,积极投身革命,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后,赵朴初发起创办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赵朴初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问答》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赵朴初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通过宗教这一联系纽带,赵朴初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赵朴初还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诗词曲和书法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词曲作品曾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赵朴初心怀天下,长期从事社会救济救灾工作,做了许多慈善事业,直到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
赵朴初是连任四届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按规定,有关部门要给他换大一点的住房,他坚辞不受,仍住在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内普通居民区中一小小的四合院里。按规定有关部门还应给他调换更好的汽车,他也拒绝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为保证他的安全和行动方便,有关部门曾多次同他商量给其配警卫员,他一直不同意。据说他有三个考虑,“有了警卫员,我到那些穷朋友家里去,人家还要给警卫安排房子;换了红旗车,耀武扬威的,怕把人家吓着;我们的房子够住,不用换大的。”赵朴初不因身居高位而自大,不因年高德劭而自矜,一不换住房,二不换汽车,三不要警卫员,人们敬佩地称他为“三不副主席”。这也正是赵朴初秉承家训,朴素无华,修身自省,回报社会的生动写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