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回忆我与溥杰先生的一次交往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文史 热度: 16954
1980年代,好友李霍勤女士(安徽省徽剧团编导、省内知名的剧作者)的新编历史京剧《憨郎与紫薇》,由铜陵市京剧团排演,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剧节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在戏剧节上演出时,恰又被北京《戏剧电影报》主编杨晓雄先生看中,并撰写《满汉团结的赞歌》一文在《戏剧电影报》上刊出。之后,又在杨晓雄先生的操持下,由北京市戏剧家协会、《戏剧电影报》联合邀请铜陵市京剧团携《憨郎与紫薇》于1985年5月晋京献演。

  李霍勤创作的剧目《憨郎与紫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该剧描写清太祖努尔哈赤年轻时,胸怀大志,为振兴民族、寻求兴邦强国之道,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王宫生活,不顾个人安危,乔装改扮,化名憨郎,投身明边镇总兵李东良府中为奴。他在帅府中遇到李的侍妾紫薇,在这个才貌双绝的汉族姑娘帮助下,学就文韬武略,他们之间也产生了爱情。剧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把努尔哈赤这样一位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英雄人物,形象地在戏剧舞台上再现,谱写了一曲满汉团结的赞歌。由于这个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探索和创新精神,受到了首都观众和新闻文艺界的好评。没有想到的是,全国人大常委、民委副主任溥杰先生对这部戏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这使我有机会与溥杰先生认识和几次见面交往。

  1985年5月7日,京剧《憨郎与紫薇》在首都长安大戏院上演后第二天,突然接到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赵书(满族)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溥杰先生已从报纸上看到演出消息,并有兴趣在人民剧院上演时去观看(人民剧院与溥杰先生寓所同在护国寺街)。因此溥杰先生约你们明天上午去见面,主要是想了解有关情况,溥杰先生已叫秘书金德成(溥杰族孙)负责安排,由他在溥杰寓所门前迎候。5月9日上午,铜陵市文化局周大钧、王名桂,剧作者李霍勤和摄影师金恩浩4人应邀前往护国寺街52号溥杰寓所。

  位于护国寺街52号溥杰先生的寓所是溥杰父亲醇亲王房产之一,现在是溥杰的住宅,紧挨着的是因演京剧而出名的人民剧场。我们到达后,金秘书盛情地引导我们由红漆大门进去。一进大门,只见院内种满花草,温馨芬芳。整个院子呈四方形,像个“口”字,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住宅——北京四合院。从大门至后院,走过一条约30余米长的石径,到达溥杰先生会客、办公、居室三用的厅室。溥杰先生已在厅前迎候,和颜悦色地和我们一一握手,落座谈会以后,先生直奔主题:听说《戏剧电影报》发现并邀请《憨郎与紫薇》这个赞颂满汉团结的戏来京演出,我准备在人民剧院上演时观看,今天特请各位来,了解有关情况。溥杰先生兴致勃勃地听取了剧情介绍和创作过程及公演情况后,高兴地称赞剧本编得好,为满汉团结谱写了一曲颂歌。他又说,待我观剧后再邀请你们带憨郎(汤志成饰)、紫薇(许惠霞饰)前来小聚。我们对溥杰先生的盛情表示了由衷地感谢。临别时溥杰先生再次叮嘱:“过几天再见”,并和我们合影留念。

  《憨郎与紫薇》于5月10日晚在人民剧场上演,溥杰带了全家和日本亲戚妻妹町田千子等来看演出。先生随员告诉我们,溥杰夫人嵯峨浩当时因病住院治疗,不然也会来观看演出的。剧终,溥杰先生与文化部第一副部长周巍峙、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安徽省委副书记徐乐义、副省长王厚宏、省文化厅厅长蓝天、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弓玉田、省教育厅副厅长沈培新、铜陵市市委副书记周长玉,以及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马少波等一起登上舞台,接见全体演职员。溥杰先生在接见时连连称赞《憨郎与紫薇》剧情新,演员年轻,表演认真,演出很成功。离开剧场时,还着人再次邀请我们一行到其寓所小聚谈戏。

  5月11日上午,剧作者李霍勤、剧中主要演员汤志成、许惠霞等一行人按时到达溥杰寓所,他家常式的接待我们,笑着说道:我自己抽烟的,在座抽的抽烟的请自取,不抽烟的请品尝小食品,北京的密饯是很出名的,大家不必客气。溥杰先生的随和使我们顿时放松下来。我们刚一坐下,先生就向我们介绍了由日本归国的驻日使馆参赞溥诚(其侄孙),并请其一起谈天聊戏。溥杰先生十分高兴地说:“《憨郎与紫薇》剧情好,作者能另辟蹊径,在描写解决民族矛盾时,不只是单靠争斗撕杀,而立意于颂扬满汉团结,让观众别开生面,而又形象地感到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应当和为贵,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过去,我们满族人都知道供奉‘佛头奶奶,但‘佛头妈妈即是‘紫薇娘娘,这个传说我还是看了戏才知道的。感谢《戏剧电影报》发现并邀请你们这个戏来京演出,你们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了有益的工作。”溥杰先生还十分亲切地勉励在场的两位主要演员汤志成、许惠霞说:你们都很年轻,前程无量,这次演出很认真,满台朝气,给了我们一次艺术享受,也给北京广大观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溥杰先生与我们谈的很投机,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早就了解到,溥杰先生的书法造诣很深,名扬海內外,于是,我们有意将话题转到书法方面,溥杰先生兴致很高,并应我们要求,当场为铜陵市京剧团和铜陵市黄梅戏剧团题写了团名。先生还主动书赠剧作者李霍勤“生花妙笔,推陈出新”条幅一帧。谈话就要结束了,先生再次愉快地与我们合影留念,并让其侄孙溥诚与我交换名片,还叮嘱我们:“你们年轻一代应该多交流,成为好朋友。”当先生微笑看着我与溥诚交换名片的刹那,我有一种如沐春风无限温暖的感觉。告别时,大家都恋恋不舍,我默默在想,但愿再有机会拜访先生,接受先生的教诲。

  自从那次离开首都后,北京的一切时时都在我的脑际中回旋,生每忆及于此,最难忘的就是慈祥和蔼的溥杰先生。尤其是当夜深人静,看着我们与溥杰先生的合影,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溥杰先生在工作繁忙之余,仍然不忘关心人民生活、社会进步,不忘关心我们这个地方的剧团。

  溥杰先生于1989年辞世,先生与我虽然只有一次短暂的交往,但我对先生却有一见如故之感,特别是先生这个末代皇族能主动与我这个小地方文化战线上的干部认识和交往,这成了我对上世纪最重要的记忆。

  [作者系安徽省铜陵市文化局退休干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