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情意无限小吏港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文史 热度: 16364
李晖

  中国文学史上,公认有两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者相较,《孔雀东南飞》诞生于东汉末年,《木兰辞》则产生于北朝,前后相距约300年;《木兰辞》有62句336字,而《孔雀东南飞》则是357句1765字,如果加上诗前小序,一共是1838字,远远超过《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历史上叙事诗第一长篇。

  《孔雀东南飞》描绘了焦仲卿、刘兰芝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和悲惨的人生命运,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早在南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中,即将其载入,题名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此后的所有中国文学史籍,也无不录入这首长诗,有的则以该诗的首句“孔雀东南飞”为题。现代著名作家、安徽潜山县人张恨水,将焦仲卿、刘兰芝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改编成《孔雀东南飞》小说,广为发行。自1956年起,教育部将《孔雀东南飞》全诗编入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故事,于清末民初已被编为黄梅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了以此为内容的电影、电视剧。近年来,邮政部门又按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设计出全套邮票在海内外发行。这些传播手段,早已使《孔雀东南飞》成为人人爱听、爱讲、爱吟诵的“千古绝唱”!

  正因为此,追寻《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原生地,以及原生地上关于焦仲卿、刘兰芝的遗迹、遗物,乃至原生地上诸多民风民俗,则成为笔者萦绕心头、渴望知晓的愿望。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原生地在哪呢?诗前所附小序,为寻觅其原生地指点了迷津。

  诗前小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建安,是东汉献帝年号,说明故事发生在东汉末期。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这个时期的庐江府。据文献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东吴孙权克皖城,于此置庐江府。皖城即西汉时所置的皖县,又称皖公城,乃春秋时的皖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这里有皖水(今名皖河),源出安徽岳西县西北潜山,向东南流至皖口注入长江。皖口,即建安年间东吴大将诸葛恪驻军屯田之所。唐代诗人韦曾,以“潜岳高似掌,皖水遥疑带”诗句描述了当地风情。后来,皖县之境划置为潜山、怀宁两县,两县之间以皖河为界。《孔雀东南飞》诗中两位主人翁,就生活于皖河的两岸。

  皖河的东岸,即怀宁县境,有刘家磡地名(又称刘家山嘴),乃刘兰芝出生地;皖河的另一岸属潜山县境,则有焦家畈的地方,即焦仲卿的故里。一河相隔,两地间不过数里。

  古代的皖河,是东汉末年的庐江府以及后来的安庆府农副产品运输的主要水道,在刘兰芝家乡的沿河口,后来逐步发展成港口。由于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焦仲卿又是庐江府小吏,故人们将港口命名为“小吏港”。历朝历代的《安庆府志》《怀宁县志》,在写到小吏港地名时,均有“以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的记述。由于小吏港周围数县盛产竹木和蚕桑,这里则成为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自唐代起,就有了以商品交易和运输行业为主体的街市。据小吏港人、当地学者李智海先生《小吏港随笔》书中统计,即使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前后,单是从小吏港运出的当地农产品竹簟,每年仍达47万余条。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条长333步的街市上,民营企业和商铺有136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吏港依然名列怀宁县“四大名镇”之一。

  沧桑岁月,日转星移。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大炼钢铁”的需要,大肆砍伐皖河上游的山林树木,加之随后将皖河胡乱疏导,以致水土流失,河床升高,使往日的深水河变成了浅水滩,丧失了原有的水上运输力。再加上公路运输业发展,致使小吏港逐渐失去了往日农副产品集散地的繁华景象。1969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又冲垮了小吏港老街的一大半房屋,街道的行政机关和市场集市,大都向镇东高地迁移。

  今天,步入残存一半的小吏港,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古民居及旧式手工作坊,花岗岩铺就的石板道上,留下深深的独轮车轱辘轨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小吏港往日繁华的历史丰姿。新建的商铺,虽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商品,而货架依然是旧式木质橱柜,看不到一片玻璃,显出了一派古今相融、新旧结合的和谐气氛。城市里早已觅不到的铁匠铺,这里却升起了旺盛的炉火,一对年轻夫妇各抡铁锤,打制农具,铁砧上火花四溅,伴着悦耳的叮叮当当声,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显现出古镇是那样的富有情韵。

  小吏港故街的下街街口处,有座高高的平台,名曰“孔雀台”,取之“孔雀东南飞”的诗意。民国初年《怀宁县志》记载:孔雀台“始建于唐末,时为土台;元末改为竹棚台;明永和年间建砖木台:清末加以扩建。筑台的初衷,是每年纪念和祭扫焦仲卿、刘兰芝墓时唱戏所用,戏的内容多是《孔雀东南飞》故事。戏台建筑分上下两层,台上演戏,台下住人,外边来的戏班子到小吏港,就解决了住宿问题。戏台砖木结构,八柱落地,飞檐翘角,两侧台壁上,装饰着《孔雀东南飞》浮雕故事人物情节,栩栩如生,令人喜爱。明清时期,小吏港商会为了生意更加兴隆,也常邀请外地有名戏班前来演出,让客商们娱乐。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戏剧界表演艺术家夏月润,上江名伶齐三宝、汪玉珊等,都到此演过京剧和黄梅戏。抗日战争期间,军部设在皖南的新四军,也常派出战地服务团的演出队来这里演出,以精彩的抗战文明戏激发人们团结抗日的爱国热情。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地的民间剧团多次登上孔雀台,演出著名作家张恨水改编的《孔雀东南飞》剧本,鞭挞封建婚姻制度,颂扬新社会的自由恋爱婚姻。每次演出,怀宁、潜山两县都有近万人前来观看。皖江地域数个县区,民间至今流传这样俗语:“去安庆市必登塔,到小吏港必登台。”这里的“塔”是安庆市区著名的迎江古塔振风塔,此“台”就是孔雀台。

  从孔雀台往东南,过老街,有一座不高的山包,就是《孔雀东南飞》中“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华山。山脚下焦仲卿、刘兰芝的合葬墓至今保存完好。冢前原有块古老的墓碑,曾被当作“四旧”砸坏,“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人们就将其重新竖立起来。墓的两侧,松柏青翠,挺立高拔,正如诗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意境。每年清明节,尤其新婚夫妇,常常会前来祭扫、凭吊,为墓冢培土,在墓地栽花种草,以表示对焦仲卿、刘兰芝坚贞爱情的传承和怀念,同时达到“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寄托。

  从孔雀坟(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再往南,就是刘家磡(刘家山嘴),即刘兰芝的出生地。这里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相传刘兰芝生前在娘家时,常在此井汲水,故人们一直把它称作“苦芝井”,以表达对贤慧能干又遵循“三从四德”、“女行无偏斜”的刘兰芝遭到婆婆“遣归”结局的同情与怀念。“苦芝井”往南约5里有座古桥,当地人统称为“兰芝桥”,又名“徘徊桥”,正是《孔雀东南飞》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情画意的根基。

  将焦仲卿、刘兰芝坚贞爱情故事,口碑相传而成《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诗的,是皖河两岸一衣带水的野民百姓;执着地宣扬她、传承她,也是故事原生地的人们,一代一代的皖河人将其视为自己的使命。唐代诗仙李白曾到当时的舒州(即东汉建安时的庐江府)境内游览,于《孔雀东南飞》的原生地,写下了《庐江主人妇》的千古绝唱: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其任舒州通判的岁月里,也曾到小吏港游览和对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祭扫过。王安石的行为,无疑大大提高了《孔雀东南飞》的知名度。但是那些抱着残害妇女的封建婚姻观的反动官僚,却对民间流传、宣扬《孔雀东南飞》的行为恨之入骨,怕的要死。清代一位怀宁县令,下令全县不准传承《孔雀东南飞》故事,不准祭扫孔雀坟,更不准演唱与此有关的戏剧。为了对民间的这个传诵习俗“斩尽杀绝”,他还在小吏港立了块禁锢碑,笔者最近还在小吏港看到这方残坏的碑石。同时,还筑了镇风亭,立下镇风碑,乃至对小吏港一座佛门寺庵也命名为永镇庵,显示了官府对民间传承《孔雀东南飞》所谓淫风、劣俗的打击力度。

  历史已经证明,民间对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的传承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是任何力量阻止、禁锢不了的。时至今日,《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在皖河两岸民间,有口皆碑。稍有记忆力的,对此故事无人不会讲述。在小吏港,人人都会向你指出焦仲卿、刘兰芝家乡的村名和方位,指点哪里是孔雀坟、徘徊桥、苦芝井、孔雀台;80岁的老翁能向人背诵《孔雀东南飞》诗的全文,目不识丁的老妪回忆起自己年轻的生活往事时,也会以“十一学纺纱,十二学织布,十三学裁衣”等语言来表达,与《孔雀东南飞》的诗中语言非常相似。

  更让人惊讶的是,2000多年后的今天,皖河两岸人民还在利用《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和事歌颂正义、鞭挞邪恶,将那些无端折磨贤惠媳妇的恶婆婆,当作是焦仲卿的母亲形象,称作“焦八叉”;对于倍受婆母虐待、行为端庄的好媳妇,则看成是刘兰芝的化身,称作“苦芝子”;对于那些现实中人倒不坏,却不敢为人伸张正义、缺乏与恶势力作斗争精神的懦弱男人,则一律称之为“焦二”;这样的人为官者,又呼之为“糯米官人”,都被当作是现实中的焦仲卿;对于不顾亲情而趋炎附势的愚蠢男人,则称之为“刘大”,即影射逼迫亲妹妹刘兰芝改嫁“得郎君”又“性行暴如雪”的阿兄;对好强能干的未嫁女,又将其与刘兰芝情意绵绵的焦家小姑对比,俗称之为“能小姑”,赋予赞美之意。

  如今的孔雀台正在复建,孔雀坟及焦仲卿、刘兰芝其他遗迹,都得到了妥善保护。近年来,在小吏港形成了完整的《孔雀东南飞》林园。园内一双孔雀,雌雄依偎,显得是那样的卿卿我我。与叙事如画、抒情如诉的《孔雀东南飞》诗篇意境融为一体。在跨度颇大的皖河上,也搭起一座长长的竹木桥,一头系着焦仲卿家乡焦家畈,一端连着刘兰芝故里刘家磡,桥面设计和桥体的竹木交叉相错,别有一番情趣,完全可赋之名为“连心桥”。

  我在游览《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原生地之后,不禁感悟两句话来:“焦刘故事传千古,低山浅水总含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