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山的美好时光
董守义
董守义
1943年12月生。原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社会兼职有辽宁省史学会副理事长,省政府学位委员,沈阳市地方志学会副理事长,辽宁大学学术委员、学位委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专家。其代表性专著《清代留学运动史》《恭亲王奕訢大传》《晚清巨人传?李鸿章》等10种,主编《社会发展文库》十二种,主编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辽河文化丛书》十二种。
金元山先生的新作《斑斓春秋》问世啦!这部作品从学会春秋、粉墨春秋和南国春秋三个部分,演绎了金元山先生的珍珠一样光洁而灿烂的后半生。作为老朋友,我从他的作品中欣赏到他美丽的人格:
他的生命如此多彩
金元山先生学养丰厚,他从沈师大退休后甘当配角,为辽宁历史教学研究会撰写了大量的文件和文章,把学会办得如火如荼,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崔粲先生逝世后,他又撰写包括历史教研会和老教授协会人文社科委在内的 《学会春秋》,概述学会的沿革和经纬,给这个半官半民的学会组织存一部历史,为后人存一部城市市民史、思想史、组织史的可信资料。金先生的这个配角功莫大焉。如果要选最佳男配角,我愿为他拉票并投票。金元山先生退休后,仍然是学会的热心组织者,他还参加了红叶艺术团,当了一名老年模特,到辽宁电视台演播大厅演出,到北京参演,到香港演出。他做过群众演员,在电视剧《青衣》中饰演文化局长,在话剧《夕阳无限好》中饰演金处长,在歌剧《羽娘》中担任历史顾问。他有过参拍音乐电视的体验,他拍摄过电视广告,上过楼盘广告,也上过端午团圆广告,还上过海南合唱团和时装队。如此之多的角色,让我们眼花缭乱。
而他谦虚地说,他的社会角色有三个:学会工作者、群众演员、闯海者。
谁不想出彩?但不是人人都能出彩,尤其不是人人都能精彩,学者更加难能如此精彩。
能达于如此精彩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可人的天赋;二、过人的勤奋;三、超人的自觉。这三点金先生都具备了。
他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天赋。他学生时代就做过文娱部长,中学时代排演过京剧《打渔杀家》,大学时参加文艺会演,“文革”时参演“样板戏”。
他过人的勤奋,让人赞叹。他在合唱团里年纪最长,有人担心他“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管勤奋练习。团里的同志都看在眼里:“学乐理,练发声,识歌谱、听录音……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最终收获了与知识共鸣的喜悦。如今已是字正腔圆、登堂入室。”
他超人的自觉,表现在他对社会转型期的体认。处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之际,金元山先生首先认识到自己应该从单面人生转向多面人生,以求爆发生命的灿烂。他常说:“把有限的生命融合于大众生活的洪流之中,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有乐趣。”他,教授当模特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这不是他的先见,而是他的灵活。在他之前的三百年,扬州八怪已经这样做了。他们从外地来到工商繁茂的扬州卖画谋生,实现了文人画家向市民画家的过渡,既不向往宫廷的富丽,也不墨守文人的孤高,脚踏实地生活在商品经济中。金元山先生在新时期拓宽生命半径,融入大众文化生活,把脚踏实地与高雅追求结合起来。
这不是他的勇敢,而是他的洒脱。余秋雨说:文化的魅力在于摆脱名位,摆脱功利,拔离世俗,上升到千山肃穆,万籁俱静的高台。金元山先生潇洒地从学术宝塔上走出来,走向大众的文化生活,走在无疆界的自由自在的天域里。这不,最近又以其舒展儒雅的表演风格入选“盛京最美老年模特精英20强”。
这不是他的自信,而是他的追求。他知道,人的潜能是多重的。一般学者胶着于专业。胶着于专业是被束缚,摆脱束缚是解放。金元山先生相信自己的潜能,追求自我的解放,在多个领域里灿烂起来。
与多彩相依的是风采。我们从金元山先生的全部模特照上都能看出“学者风采”。那是典雅高贵,满腹经纶,其底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风采是好学深思,崇尚自由,拒绝约束,拒绝庸俗。他的老友赞叹说:“他认真学习,不废时日,很快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模特队员,并形成了自己舒展儒雅的表演风格,被北方模特公司人才库储存。”金元山不论表演什么角色都具有学者风采。
与多彩相连的是精神。金元山之所以热爱舞台(包括T台),是因为他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追求真善美,从无困顿不前和萎靡不振。跟他一起排练的人都知道,他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做得最好,而是努力做得更好。于是,他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同事和领导。他的队友回忆说:“日子长了,元山的学识,对人生的态度和进取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他维护集体,团结大众,他的言行在团里成为一种‘引领’,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模特队员,而且颇有长者之风和凝聚力,被艺术团聘为政委。”精神之光在他身上放出异彩。他的精神和美感照亮了角色,照亮了团队。因而他大放异彩。
多彩的后盾是人缘。金元山先生说他能多彩是因为机遇好,那是他自谦。人缘好才能机遇好。金元山先生无论走到哪里,在沈阳、在北海、在海南、在大连,都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欢迎,都能很快融入团队。大家因他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喜欢他。他选择了大家,大家也选择了他。
他的人生如此多情
金元山先生是一位情商非常高的人。单看全书那么多的彩色亮丽、黑白清晰的老照片,那么多信函手书都能保存下来,就知道他是一位珍惜情感的人。他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历史,却不忘每一段友好的情感。多情以感恩为基础。因为感恩,所以有情。金元山先生在《自序》和《开头话》中深情地说:感恩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养大。此等恩德,永世不忘”。难忘每次离家求学,母亲在窗前深情地瞩望,父亲在背后默默地挥手。感恩学生,“冲淡了我的暮气,使我成为‘年轻型’老人”。感恩师友在前进的路上的扶持,如吴凤林教授、刘树泉教授、崔粲教授、王巨龙教授、徐彻教授。也感恩社会,“那风云激荡的世事成就了我的人生”。因为感恩,他总能把别人的好记得很久,几乎不厌其烦地记录了所有对他好的人的大名。
多情以善良为伴侣。金元山先生多情,所以喜欢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因为善良,所以心地柔软,易于感动、痴迷、钟情,体会到别人的爱。“文革”期间他挨批斗,一个学生附耳叮嘱:“老师,好汉不吃眼前亏,千万别和人家顶牛!”一声“老师”出口,他就泪眼模糊了。插队时,卡车开动了,一个小同学送来一土篮子半截砖头,说:“到农村用得上。”他泪水模糊了双眼。多年以后,他侄女的来信特意称道他的善良:“特别感谢您在我前半生施以诸多良善影响。”
多情以友谊为重心。金元山先生重视友谊,忠于朋友,生死不渝。看他为崔粲先生纪念文集的出版辛苦奔走,可知“金三角”多么铁,多么仗义。一组书信选编记录了师生情、兄弟情、父子情、长幼情、同志情,那是满满的情义,无价的情义。
多情以共鸣求友声。他常能在别人那里发现动情之处,为别人的情而动容。例如,他给刘守义写书评,即为其浓情所感,专门设一小节写刘守义的“情感·情怀”;他收录音乐学院的学生节日贺信时专门设题为“一朝师生,千载情”;他为《清史稿辞典》前言所谈三点感言中,特别赞赏前言对最初的主编孙文良教授和尊敬的师长兴振芳先生的为人和业绩予以肯定和赞扬:“此等精诚合作,誓死不渝的情谊刻骨铭心,令人感动,而不能不为之一掬感怀的热泪。”
多情以审美为先导。金元山先生对美好的事物有天然的亲近感。当他与美邂逅的那一刻,就抓住不放,要把它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一个偶然的机会,金元山先生在舞厅被两位女士邀请到市文化宫。他想,这是个正经地方,就果断地成了红叶艺术团的时装模特。从此,一发不可收,音乐、歌舞、模特、影视表演,他只要有机会,就一定参与。在海南,他发现省老年大学合唱团的团长兼指挥骆琳非同寻常,毕业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指挥硕士;钢琴伴奏黄瑀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获多项大奖;这个合唱团还曾在维也纳获银奖。他看门槛高,更决意参加,直奔报名处。被批准后,他大呼:“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像顽童一样的庆幸多情以敏感为前提。麻木不仁者不多情。美好景色和好人好事都只有被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捕捉并描写之后才为人们所知。否则就“藏在深山无人识”。金元山高度敏感,善于发现并培育美好情感。他提携学生,于是出现了“忘年交”。因为敏感,还出现了“机缘交”。
多情与激情相通。因为激情的驱使,人们才去了解,去探索,去实践,从而丰富了知识,做大了事业,开阔了视野。2009年,国家启动北部湾新经济区,沈阳音乐学院的唐文教授在那里筹办国际文化产业学院。金先生读过《美丽的西沙群岛》,早就心醉神迷,北海的银滩、千岛湖、红树林,一派热带滨海风光。观光、旅游与干事结合,一举多得呀!他决定“闯海”,完全是激情所致。
多情是一种人生观。你用多情的眼睛去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就还你一个温暖的乐趣。看金元山的集子,就知道他总是用温暖的情怀去拥抱人,拥抱事,拥抱生活。他在学术会议上能与年青人倾心交谈,在舞会上翩翩起舞,会后带着他们一起发表文章,一二十年音讯不断。他总是活得很乐观。
有一种多情是解嘲。他说:“《青衣》是我参演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视连续剧。此后,虽有剧组邀演,但终因口音问题而搁浅。我生在烟台,‘山东腔’明显。”这就有幽默了。接下来说:“当然,也有导演认为可以。他们认为:演领导的演员有操‘湖南腔’和‘四川腔’的,演教授为什么不能操‘山东腔’呢?‘乡音未改’也是一种特色。”这就是解嘲了,既然导演这么说,为什么不用呢?最后说:“但我的电视剧演艺生涯却‘寿终’于此,无缘再续。”彻底自嘲了。这自嘲来自惜别电视剧组,情未了。
在参拍音乐电视的外景地,有近百名群众演员,主唱演员从休息车上走出来,他和大家蜂拥而上,簇拥其后,恰似“万绿从中一点红”。他说:“主唱演员这朵‘红花’,如果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演员群体,这些众多的 ‘绿叶’的扶持,岂不成了音乐会上的唱‘独角戏’的角色了吗?”既是有趣的自嘲,又真是朴素的真理。
离解嘲不远的是幽默。他的幽默随处可见。获得奖杯时抱着奖杯合影,他会说“主办方巧设多种名花系列奖,然而,量大质差,奖杯的含金量也随之打了折扣”。在香港演出时,本应四人台前退步转体,他上步转体了。自遣说:“我毕竟是‘半路出家’,磨炼不够,在金碧辉煌的上环大剧场盛大场景中难以从容自若。”都让人觉得轻松。拍《青衣》的时候,一个“简单的过场戏,居然拍了三天,也和徐帆(明星演员)握手三次”。他赚了。典型的幽默。
有一种多情是宽容。宽容能化解误会和无礼。按古礼“长幼不比肩”。一次,一个男生在课间休息时走上讲台要和他比高矮。他一笑置之,并认真地和学生比肩。然后,向学生讲按古礼这是不礼貌的,今天应该批判地吸收。赢得了同学的好感,至今好多同学通信不断。
还有一种多情叫忽略。有时你多情,别人无情,“多情总被无情恼”。人在江湖,岂能无是非褒贬?社会如潮,怎避坎坷悲欢?唯有豁达地活着。金元山先生十分忙绿,他不在乎别人不理解,摈弃卑微和庸俗,专注于那些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真心关心自己的;而对相反的那些不如意事则予以忽略、遗忘和避让。
走出专业,走出书斋,追求真善美,这是现代社会对学者所提出的新要求。金元山先生给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榜样。他怀着洁净如初的心灵,热烈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也许他并不高深,但他智慧。
也许他并不显赫,但他灿烂。
也许他并不富有,但他多情。
羡慕他的好学深思。
羡慕他的多姿多彩。
羡慕他的多情博爱。
他的后半生光洁而灿烂,如珍珠一般。
责任编辑 孙洪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