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桂林
孟凡昌
孟凡昌
1951年生,1968年从戎,退伍后在企业宣传部,后调入技术监督局稽查局,现已退休。
到桂林这几天,阴雨连绵,朝雾夕晖,每日面对绮丽的山水,看它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桂林山水宜入画,古人早注意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写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到清初的石涛,由于他出生在桂林,才把桂林山水带入山水画中,形成独特风格。到了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便以能“遍写桂林山水”为生平得意,齐白石更说“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了。所以,桂林山水入画,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该是不无关系的。如今,桂林山水还登上了大雅之堂,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桂林山水,盛名于全世界。以桂林山水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能传之千古的,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
车到桂林市区,雨还在下着,透过车窗望去,一座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直拔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连接,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细雨蒙蒙,薄雾层层,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颜色,透过茂密的枝叶,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引发阵阵遐思。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构成桂林景观的基本元素,真正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桂林的景区主要由两江、四湖组成,即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进入木龙湖,我们看见一座山顶有个透明的大洞,导游介绍,相传汉代伏波将军曾在此地驻军,一天射箭时,把山头射了一个大洞,那支箭继续向前飞,又把奇峰镇桃源林的一座山射穿,就是今天的月亮山。在一座小二楼前,导游介绍说,这是民主人士李济深的故居,转过这座楼就是两座日月塔。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为纯铜装饰,创三项世界纪录,是世界最高铜塔,最高铜质建筑物,最高水中塔。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两塔通过水下18米的水族馆,与日塔相连。站在日塔高处眺望,漓江就是一条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之中,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伏波山、老人山、叠彩山、七星山、宝积山尽收眼底。这些山裸露着岩石,就像一幅天然画卷。游艇在漓江上游,水面平得像玻璃,倒映着淡墨色的山影,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一路上,山光水色,两岸山峰的倒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出奇清澈,不管水多深,都可以看到江底,看到江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水底的草十分茂密,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流动。
游艇前行,春雨迷蒙。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细雨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露在外面的岩石,由于千百万年的风雨腐蚀,轮廓分明地矗立在漓江两岸的石壁上。山岩像海上腾起的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垂直升起,直到顶部接近天际。山崖石壁如刀劈斧砍,崚嶒峻峭。坐在游艇里,我陷入了沉思。柳宗元遭贬为“僇人”,终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却写出了意境清晰、韵味隽永的散文。从《桂林訾家州亭记》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在描写桂林山水上,真是精美无匹,一丘一壑,一水一石,观察之细致,体会之深入,描绘之精确,文字之简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游艇路过一个叫寡婆桥的地方,乍一看真像桥,其实是临江拱起的石岩。传说早年有个婆婆,靠种地打草鞋为生,她见行人从江边过,山险路难,便出钱请人修了一座木桥。可每到修一半就被大水冲垮,几年也修不成。一次,歌仙刘三姐路过这里,非常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修桥。她一面修桥,一面唱歌,修桥的人们忘记了疲乏,一鼓作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瞬间变成石桥,永远也不坏了。现在,寡婆桥的周围岩石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和凤尾竹,微风吹过,萧萧飒飒,就像刘三姐留下的袅袅歌音。
游艇在“二江四湖”上游弋,我们看到几十座漂亮的石桥飞架南北,各种车辆飞驰而过。再往前走就是相传刘三姐和阿牛定情的大榕树了,至今已有1500年,高17米,树围7米多,树荫可覆盖100多平方米。远望呈圆形,像一把绿色巨伞,走近树下,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一对对情侣租借刘三姐和阿牛的行头,在树下留影。古树前面,金宝河缓缓流淌,河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山洞是空的,就像一座石门,人可随意穿行。临河处有一块石头,远看像一只爬山的小熊。民谣曰:“金钩挂山上,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把大榕树旁一块刻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巨石冲洗得干干净净。望着这山、这水、这云、这雾,我的心也留在这云雾缥缈的山水画卷之中了。
责任编辑 潘 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