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母亲,这回您真的走了!

时间:2023/11/9 作者: 辽海散文 热度: 19507
孙瑞安

  母亲,这回您真的走了!

  孙瑞安

  

  孙瑞安

  沈阳军区联勤部财务部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6级,大校军衔。主编出版《军队人员生活待遇咨询》《生活费规范化管理》《连队理财之道》等专著,主编《后勤工作研究》(财务专刊)《沈阳军区财务年鉴》《沈阳军区财务工作大事记》。在《解放军报》《前进报》《党史纵横》发表文章20余篇。多次被 《后勤》《军队财务》《前进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母亲从旧社会走来,平凡质朴。虽没读过书,但聪慧贤明,勤俭持家。建国前随父亲从华北农村闯到东北,生儿育女忙碌操劳了一生,年轻时身体就常生病。母亲曾说,早年算命先生算过,她这辈子离不开药罐子,一生吃的中草药少说也得两麻袋。

  我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母亲弯腰在火炉上熬药的形象。那缕缕飘逸的草药味,我一点不觉得难闻,甚至有点喜欢那股难以描述的味道。我期望它会驱除病魔,使母亲的身体健康起来,能精神焕发地为我们兄弟姐妹做饭吃、缝衣裳。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状况迅速改善。但母亲年事已高,还是体弱多病。到了母亲60多岁后,我每年探家临走时,母亲都会伤感地说:“儿呀!啥时再来看妈呀?明年妈恐怕见不到了。”

  或许是历经旧社会艰难困苦的缘故,或许病痛缠身时间久了,母亲好像常有莫名的危机意识。见到久别的儿子或孙辈,仍年复一年地念叨着相同的话。时间长了,我等也渐渐地有点木然了。所以,每每都会用疑惑的微笑回应母亲,或给母亲一个真情拥抱。我坚信母亲是在开一个遥远的玩笑,是在讲述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事实也证明,母亲的预言并未应验。一直身体羸弱的母亲,不仅跨过了民间流传的“73”“84”两道坎,竟令人惊喜地度过了90大寿!在享受退休待遇的基础上,高兴地领取了政府发的长寿补助金。

  我曾写过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题目是“难忘与母亲在沈阳火车站合影”刊登在《沈阳晚报》“老照片”栏目。探家时母亲看了我带去的报纸,眯起慈祥的眼睛笑了。她说,做梦也未想到,大城市沈阳的报纸会登她的故事。临别,母亲依旧重复着那两句话。可我内心却认为母亲的预言还会落空!

  然而,就在去年10月的一天清晨,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瑞志大哥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归!

  当我乘高铁心急火燎地返回吉林家中时,母亲已陷入昏迷状态。我轻声呼唤着母亲,她竟然依稀辨出了我的声音,喃喃地说道:“三儿子三儿媳回来了,这回我真有病了。”

  母亲住医院的第8天,在儿女们尚未体会到床头护理的疲惫时,就悄然地走了。她没有说再见,也没有絮叨的嘱咐,而是心无旁骛地走了。眼看着监视屏上的心率曲线,渐渐拉成一条直线,我们万般无奈,却无法逆转现实。

  今天,母亲仙逝整三个月了。我仍未完全缓过神来,心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和缥缈。

  母亲,这回真的走了。再没人催我回家探亲了,再没人喊我三儿子了。母亲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荣誉称号。母亲走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己经做完了。母亲在时,兄弟姐妹是一家,母亲走了,兄弟姐妹成了亲戚。

  梦醒时分,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

  我感念母亲。感念母亲生我养我,感念儿时母亲为我洗澡理发,感念母亲油灯下为我做鞋缝衣,感念母亲牵着我走进小学,感念母亲天亮就蹲在灶前生火做饭并为我装满饭盒,感念母亲笑盈盈地招呼我的一帮同学来家学习或玩耍,感念母亲流泪送我去蛟河插队落户,感念母亲欣喜地送我去黑龙江当兵,感念母亲挎着一筐鸡蛋来沈阳为儿媳伺候月子,因孙子降生高兴地在厨房忙碌,感念母亲挂念着孙子的婚姻大事……感念太多了。一旦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一泓爱的清泉便汩汩流淌。

  母亲这回真的走了。感恩的思念却愈发萌生和漫延,悠悠亲情己融化在我的血液里,珍藏在内心深处,母亲的音容笑貌时时陪伴在我的身边,我总觉得母亲还在,我还得回到家中看望她。

  母亲,请您在天堂等我,我们结缘60年,但愿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

  责任编辑 江 洋

  刘亮程的乡土散文

  刘亮程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思辨性。

  刘亮程散文写的是乡土。但他面对小小的村庄,却时时做着人生的大思考,这就使他与一般的乡土散文形成了绝大不同。

  作为编辑,我经常收到业余作者回忆故乡的散文,却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叙述小时候的房前院后的故事,故事写完了,文章也结束了。可他的思考呢?没有。

  刘亮程哪怕写一朵花,也有他的思考在里面。“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这是有思考的文字,是经过了思想过滤之后写出来的。这比写花朵如何在风中摇曳,身姿如何柔美、如何婀娜、如何娇媚,要高级很多。

  再比如,刘亮程在《狗这一辈子》里写:“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短短一短话,包含了作家很多的人生思考。

  《狗这一辈子》全文不到500字,读完之后却觉得它不止这么短,因为其中的思想含量很大。

  比如他说:“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文学界评价刘亮程的散文写的是乡村哲学,这是一种全新的写法。

  (游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