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时间:2023/11/9 作者: 世界文学评论 热度: 20992
龙其林

  中国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龙其林

  曾大兴教授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中系统地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详细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景观、文学区等具体内容,首次建构了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曾大兴教授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为中国文学研究界如何摆脱西方术语制约、建构民族话语体系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曾大兴 文学地理 体系建构 《文学地理学概论》

  Author: Long Qilinis from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ransition period,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 — Literature.随着中国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建构起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学派正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法回避的一个尴尬现实是,中国文学研究界正处在摆脱西方话语体系、寻找契合自身话语体系的漫漫征途之中。面对中国文学不同二级学科之间日益森严的学术壁垒,学术界又如何建立一种沟通不同学科、贯穿古今的新学科?曾大兴教授所著的《文学地理学概论》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书主张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学科,在坚持以文学为本位的前提下,打破历来文学史研究偏重时间思维的惯性,将空间思维还原至中国文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在对本土思想资源的检视中建构起具有中国学术气质的文学地理学体系。

  《文学地理学概论》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术专著,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学与地理学研究、兼蓄西方理论资源融会贯通而成的开创性著作。作者将自己数十年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思考、心得与发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使之成为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奠基性作品。《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对象的确立,通过对文学地理学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指出了文学地理学是研究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学事项的分布、变迁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其学科定位为隶属于文学这个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二是分析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扩散与接受、文学景观、文学区等。三是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具体内涵,包括系地法、现地研究法、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区域比较法、地理意象研究法等,以及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性质、基本原则及基本步骤等。四是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将文学地理学在东西方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整体勾勒。全书从内容上看由四大板块构成,但实际上各大板块之间相互融通,不可分割,从而形成了对于文学地理学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

  文学地理学将空间思维重新纳入文学研究的坐标系,恢复了文学发生现场的时空定位,是对以往文学史研究的系统修复与新的研究方法的拓展。文学地理学将地理环境置于文学欣赏、创作、批评的重要环节中,对于保护与优化环境、增进地方感具有非凡价值。基于空间思维的立场,《文学地理学概论》以一种健全的时空观念重新审视历代文学作品与作家创作,在去除偏见、全面呈现作家创作面貌上持续研究,将一些人们久已熟视无睹的文学现象、作家经验置于地理空间的维度进行思考,得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

  文学地理学作为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强化了人们对于地理经验的体验与空间思维的呈现。曾大兴教授在分析文学地理学的功能时,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读和揭示乡愁。他注意到乡愁不仅仅与时间观念有关,而且更主要的是和空间的变化有着更为内在的关系:“乡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时间感,一是空间感。乡愁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空间阻隔,人们难以由异乡回到家乡。二是由于时间流逝,人们即使回到家乡也无法由现实的空间回到记忆中的空间。第一个原因是空间阻隔,第二个原因是空间异质。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感受和认识乡愁呢?一定要有时空感,尤其要有空间感,也就是说,要善于通过作品所建构的空间结构及其所描写的空间要素来感受和认识乡愁。乡愁需要具体的空间来承载,来延续。”曾大兴教授在著作中注意发掘地理环境带来的对于作家创作与文学现象的创造性理解,与读者僵化的认识教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对于文学的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要素的张力的呈现,构成了《文学地理学概论》的写作特点。在分析气候对于文学家写作状态与地理分布的影响时,曾大兴教授意识到热带的气候环境是不适宜文学家的思考与写作的:“这种炎热的气候不仅不宜于文学作品的写作,甚至也不宜于文学批评的写作,最多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费时而不费脑的文学文献的收集和考订工作。因此,文学家一般会选择气候适宜的时间(时段)和地点(地域)从事文学写作。”(59)作者不同于一般文学史家的地方在于,他在学者们耽于时间观念的窠臼中脱身而出,站在人与地理环境的角度思考着二者的互动关系。

  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中,作者展现出其学术研究细腻而深刻、纵横而有力的特点,在对中外文学的阅读中传达着诸多的创见。时下文学地理学批评已有一些成果,但批评者的人文地理学知识、环境体验能力及认知水平等常常无法与文学地理学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因而其文学地理学批评文章也是水平参差不齐。近些年来空间分析法在不少研究者中使用得较多,但这些对于文学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分析的层面,而难以真正深入到文学与特定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构中。在当前学术界,不少人喜欢从事空间批评,但他们忽略了这种空间批评的后现代主义性质,它实际上与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批评存在较大差异。曾大兴教授指出,“前者所指的空间上是抽象的、符号化的空间,后者所指的空间则是具体的、地理的空间;前者所作的‘空间分析’仅涉及文本的空间形式(如空间叙事、空间结构等),以及文本所建构的各种虚拟世界,后者所作的‘空间分析’则针对具体的地理空间,例如人物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城市、乡村、山地、草原等,以及场所的中心、边界,场所内的地景等”(316)。在他看来,文学地理学的“这种空间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艺术空间,是作家艺术创造的产物,但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与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有重要的关系。在文学作品里,特别是在小说、戏剧等叙事性的长篇作品里,特有的地理空间建构对文学作品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等,往往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312—313)。

  作者学术视野异常宽广,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的系统研究,确立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和批评的基本步骤,在气候、地域、文学区、文学景观、文学家的动静态分布等宏大视角切入文学现象,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文学小环境,而是以历时性的文学积累与生命经验为根底,脚踏实地地勘探着各领风骚几十年的文学现象背后的地理环境因素,从而使其文学地理学研究建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地基。曾大兴教授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引领着时代风气,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还是近些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等著作,他始终站在文学地理学学科的最前沿,坚持用地理环境的视角看待文学,以空间要素定位文学家的生命体验,为中国文学研究建立了一份份精彩的文化档案。曾大兴教授力图通过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时代变迁和文化心理在文学家生命过程中的历史痕迹,以建构中国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为旨归,透过喧闹的文学现象勾勒出一个特定空间的文学风貌。这种对于中国文学内在精神血脉的捕捉,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将一个个文学景观、一个个文学区、历代的作家分布逐一地落实到具体可感的特定空间中。对于古今中外文学现象的地理环境的把握,对于作家创作目的与生命过程的领悟,对于文学叙事与空间关系的审视,赋予了曾大兴教授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以鲜明的精神质地。他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不玩弄学术术语,不照搬名词概念,也不隐匿价值判断,而是努力将文学现象、文学历史与地域文化、空间记忆、民俗文化关联了起来,厚实大气而又不失轻盈。作者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中执著地建构着这样一个学术梦想,在他的理想化的文学地理学世界中,没有文学内部各二级学科的森严壁垒与自我桎梏,没有不及物的、生硬的理论挪移,也没有乞灵于西方学说的喃喃呓语,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兼顾了外部研究与作家本体研究、作品本体研究、接受本体研究的文学本体研究,一种注重文学家的养成与文学作品产生的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种有着自己独立属性、独特内涵、鲜明品质和内在规范的学科体系。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文学地理学概论》将空间的文学和文学的空间整合起来,在民族传统、西方参照的文化视域中努力建构着展现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学地理学体系。曾大兴教授在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过程中,重回文学家的生命与创作现场,在对地理环境的细致考察中建构着一位文学研究专家的中国梦。幸运的是,曾大兴教授在文学地理学的领域里开疆拓土数十年,而今影响日益深远,不仅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汇聚于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旗帜下,而且认可、接受和实践文学地理学理念的年轻学人不断增多,学术成果也较上世纪90年代有了质和量的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学地理学研究逐渐走向深入、走向常态,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与体系的丰富将成为现实。

  注解【Notes】

  ①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34—35页。以下引文只标注页码,不再一一做注。

  Professor Zeng Daxing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iplinary localization of Literature Geography in the book of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Geography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book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ow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fl uenced on literature writer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writers, the geographical space of literary works, the literary landscape, the literary area in detail and so on. It constructs Chinese Literature Geography discipline system for the fi rst time which provides a successful case for the Chinese literary research circles how to get rid of Western terminology restriction and construct the 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Zeng Daxing Literary Geography system 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Geography

  作者介绍:龙其林,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转型期中国文化与文学、中国当代生态文学。Tittle: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ese Literature Geography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