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黎明到黄昏》中的不确定性
邢兵兵 王祖友
内容提要:约瑟夫·海勒是后现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其短篇小说《从黎明到黄昏》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通过分析《从黎明到黄昏》中情节的不确定性、人物的不确定性以及主题的不确定性,揭示了其短篇小说中的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文本建构的独特性,从而为读者解读海勒短篇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从黎明到黄昏》 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
Authors: Xing Bingbing is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rest i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ang Zuyou is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rest i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一、引 言
后现代主义旨在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性,提倡一种不断更新、永不满足、不止于形式和不追求固定结果的自我突破创造精神。然而,它不断超越的目标本身,又是在不断更新中被改变。因此,严格地说,它的超越活动并没有明确、固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不断更新的当代思潮和社会文化实践,它是以不确定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1923-1999)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其《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事了》、《最后一幕》等作品均鲜明地展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零乱性、非原则性、荒诞性等写作风格及特色,他的短篇小说《从黎明到黄昏》亦是如此,其在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都蕴含着不确定性。二、故事梗概
《从黎明到黄昏》选自海勒的短篇小说集《得过且过》(Catch as Catch Can, 2006)。该短篇小说围绕着安迪和埃丝特这对恋人展开故事情节,两人的活动与谈话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小说中出现多次场景的转换:故事的开始是安迪和埃丝特在公园里散步,随后两人进入酒吧喝酒期间与酒保起了冲突,离开酒吧后他们去哥伦布广场放生了一只金丝雀。两人谈论的话题随着场景的转换而变化,但大都围绕着两人最近的生活状况和当今世界的混乱而展开,看似无聊,实则向读者传递着一种不确定性:面对混乱荒谬而毫无理性、变化莫测而难以认知的客观世界,人们感到的只有无能为力和一种深深的绝望。三、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
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悖论式的矛盾、并置和非连续性。(一)悖论式矛盾
在后现代小说中,悖论式矛盾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有两种形式比较常见。一种是小说形象的不确定性:小说中每一句话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话,后一个行动否定前一个行动,形成一种不可名状的自我消解形态。这种形象的不确定性使读者感到本文与现实世界一样模糊不清,无法分辨。另一种是语言的自相矛盾:叙述者通常提出关于一个事件的事实,却又马上质疑其真实性,这种不确定性又引发另一组新的事实,但又再次被否定,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通过提出事实又质问其真实性的方式是悖论式矛盾的显著特征,也是在后现代小说中体现不确定性的普遍写法。
(二)并 置
并置,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没有时空的限定和承接意象以并列的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后现代主义作家在运用并置的写作手法时,通常会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同一背景下的两个或多个情景孤立起来,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读者的阅读进程,但当读者读完全书的时候,不得不将各个场景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内在关系和共同点,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主题,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影响读者的深入思考,还会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认识。另一种是:后现代主义作家写作时“并不给出一种结局,相反,往往将多种可能性结局组合并置起来,每一个结局指示一个层面,若干个结局组成若干个层面”。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既可作如是解,也可作如彼解”。
(三)非连续性
传统小说无论在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角色方面都具有清晰明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推测到下一个情节的发展甚至故事的结局。而后现代小说则竭力打破作品的连续性,将“作品的时空产生混乱与模糊,使人物、情节变得荒诞及缺乏逻辑关系,并将它们前后跳跃、混乱无序地摆列起来,而且往往戛然停止,没有结尾”。结构的散乱、拼贴、故事情节的不连贯、缺乏因果关系等体现了后现代主义非连续性的特征。例如,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的线性结构来展开情节,而是打乱了顺序,将小说写成“七巧板拼图”的结构,从而产生一种零散、混乱的非连续性效果。而正是这种非连续性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不可预知、混乱与荒诞。
四、《从黎明到黄昏》中的不确定性
(一)情节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在“情节、人物、环境”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中,还是在“故事、人物、情节、主题、环境、叙述视角”新近的小说六要素中,情节始终居于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小说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传统小说中,情节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一气呵成,这让读者很容易从前文推测到后文,甚至从阅读的过程中推测出结局。而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情节的不确定性才是创作的要义,他们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认为“前现代主义的那种意义的连贯、人物行动的合乎逻辑、情节的完整统一是一种封闭性结构,是作家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并非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以必须打破这种封闭体,并用一种充满错位式的开放体情节结构取而代之”。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家一反传统小说情节的确定性,把过去、现在、未来混为一体,将现实、幻觉、回忆交织一团,从而构成了一种表面上杂乱无章,实则精心安排的场面,而正是有了这种迷宫式不确定的情节结构,才使得文学作品的情节呈现出多种或无限的可能性。
在《从黎明到黄昏》中,情节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短篇小说的一开始便是“他们悠闲地在公园里散步”,没有交代安迪和埃丝特在公园里的原因、他们之间以前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展开了故事情节。这种开放式的开头使小说处于开放的形态,也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深入阅读的好奇心。其次,小说中出现多次场景的转换:公园的大道、河边、酒吧、市中心。安迪和埃丝特谈论的话题随着场景的转换而变化,每个场景里谈论的内容都不相同,似乎每一个话题都与前面的毫无关系,仿佛整篇小说是由不同的场景拼接起来的,把任何一个场景删去都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正是这种看似毫无连贯性的情节,让读者在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感受拨开层层迷雾带来的欢欣与愉悦。最后,埃丝特因为感到自己对这个“腐败透顶的世界”无能为力,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拒绝了安迪重归于好的请求。故事看似到了快落幕的时候,结局呼之欲出。可是,在她放生了一只金丝雀后,情节却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埃丝特答应了安迪的请求。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高潮:安迪与埃丝特重归于好,而那只被放飞的金丝雀,将会在寒冷的天气中死去。至于埃丝特为什么因为一只金丝雀而改变了心意,作者没有给出详细的解说,只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人物的不确定性
英国著名小说家兼文论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说:“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人物的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人”已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物仅仅成为“角色”而不是主角,并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并且,后现代主义的人物形象已经从昔日的“非英雄”走向了“反英雄”。如果说“在现实主义那里,人物即人;在现代主义那里,人物即人格的话,那么,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人即人影,人物即影像。后现代主义在宣告主题死亡、作者死亡时,文学中的人物也自然死亡”。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创作时往往淡化甚至消解人物形象,从来不对人物进行符合逻辑、系统全面的形象刻画,如此才使得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显得模糊不清,具有不确定性。
安迪和埃丝特虽是《从黎明到黄昏》中的主人公,但作者对他们的背景介绍却是少之又少。整个短篇小说读下来,读者对他们的出身、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一无所知,就算从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出发,也只能对人物形象进行模糊的解析。
首先是安迪,作者并不着意刻画人物性格,没有详尽地对他做出外表叙述和性格描绘。他的身份是模糊不清的,性格更是让人捉摸不透。读者只能根据作者的叙述推测出他生活条件很差,“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干着工作却一事无成”,除此再没有更多关于他个人信息的详尽描述。在酒吧里与酒保起冲突之后,安迪威胁酒保“要是再敢多说一个字,我就用双手把你拎起来撕成两半”,而看到酒保恐惧的样子后,安迪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而“心生愧疚”。看得出来,安迪并不是一个冷酷凶残的人,他内心是善良的。可是,在埃丝特提出放生一只老的金丝雀的时候,他明知道幼鸟即使在被放生了之后会被冻死,却仍特意让店员挑选了一只最小的金丝雀,但事后他又为金丝雀的命运“悲伤起来”。这种模糊不清的描述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的不确定性。
埃丝特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在安迪提出要与她和好的时候,她没有做出回答,反而“谈论起德彪西的音乐”,话题转换得如此快以至于安迪都没有反应过来;她喜欢把东西“料理得妥妥帖帖”,却在搬家的时候遗落了随身的小梳子;她在酒吧里间接地拒绝了安迪的请求,却在放生一只金丝雀后改变了心意,随即与安迪重归于好。这种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刻画,体现出埃丝特内心世界的无所适从和支离破碎。另外,短篇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酒保,作者没有对他的背景做详细的描述,甚至连名字也没有。酒保的行为和语言中处处透露着不确定性:在安迪和埃丝特提出要用大杯子的时候,他故意用了小杯子,面对他们的质问,他回答的是“我们这里不欢迎你们这样的人”。初次见面,酒保为什么就看出来安迪和埃丝特是“那样的人”,而“那样的人”又具体指什么样的人?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埃丝特在听了他的回答后非常愤怒:“又是这么回事,每一次你刚要把它忘记,就有人过来提醒你。”在她的话中,“这么回事”指的是怎么回事?“它”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她在这里用了第二人称?这一切尽在不确定之中……
(三)主题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小说中,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作品的灵魂,它的深浅直接决定作品的价值,同时也是作家创作的原动力之一。而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主题,也没有“副题”,甚至连“题”都没有。因为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在没有确定性的地方,就没有确定的意义”,所以是不存在中心、本质和理性的,那么也就不可能存在主题。
后现代是一个告别整体、告别确定性、统一性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有意识打破了特定的艺术边界,他们强调的是最新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从黎明到黄昏》著于1946—1949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混乱时期。该短篇小说通过描述安迪和埃丝特这对年轻恋人的感情经历以及他们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为和语言,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人们对“全乱了套”的世界的无奈:在荒谬、丑恶、冷酷、阴暗的笼罩下,人们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境地,这种处境与苦难、不安和死亡紧密相连。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使它改变,反抗也只能是徒劳的。所以,面对安迪的请求,埃丝特才感到即便两人和好如初“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切还是照旧”,甚至会“雪上加霜”。因为在这个“腐败透顶的世界”里无论什么“都出差错了”、“全都乱套了”,它太大,让人感到“无能为力”。
《从黎明到黄昏》同时体现了黑色幽默的主题。黑色幽默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在小说中有一段对男孩钓鱼的描述,被钓上来的小鱼奋力挣扎,却仍硬生生的被从鱼钩上拿下来。即便它“猛地一颤”想逃脱,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抓回来的命运。钓鱼的男孩“得意洋洋”,而小鱼只能“湿淋淋地拍打着泥地”,慢慢地等待着生命的流逝。另外,在故事的最后,安迪明知幼鸟放生后会被冻死,却特意挑了“店里最小的那只”,这给看似伟大的放生行为蒙上了一层残忍的面纱。最后这只初涉尘世的幼鸟,将在寒冷中很快死去。这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行为反映了战后美国的病态社会及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令人感到沉闷和压抑。
在《从黎明到黄昏》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主题,这种主题的不确定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可能性,读者很难从文本中得到清晰肯定的单一主题,显然海勒隐含的创作意图是使整部作品走向意义的不确定性。
五、结 语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本最基本的特征,是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状态的体现,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给后现代文学增添前所未有的魅力。《从黎明到黄昏》中各种场景交替出现,不同主题相互交叉,凸显了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对昏暗而混乱的世界的无能为力。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不确定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点,体现了海勒精湛的短篇小说创作艺术。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2]陈世丹:《论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66页。
[3]王约西:《模糊的文学:从海勒新作〈最后一幕〉看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特征》,载《外国文学》1997年第5期,第60页。
[4][7]曾艳兵:《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载《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3页。
[5]胡全生:《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管窥》,载 《求索》2006年第2期,第173页。
[6]曾艳兵:《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载《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页。
[8]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9页。
[9]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页。
[10][英]克里斯·波尔蒂克:《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109页。
[11][美]约瑟夫·海勒:《得过且过》,郭国良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ostmodern writers, Joseph Heller displayed uncertainty in his short story From Dawn to Dusk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n this article, the postmodernism of From Dawn to Dusk and the uniqueness of text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 are reveal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uncertainty of plot, the uncertainty of character as wel1 as the uncertainty of theme, which provide a creative point of view in analyzing Heller's short story.
From Dawn to Dusk Uncertainty Postmodernism
邢兵兵,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王祖友,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Title: On the Uncertainty in From Dawn to Dusk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