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沈阳部分高校的学生志愿团体,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的随机抽样调查,同时深入自闭症儿童学校进行访谈,了解沈阳市当前大学生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志愿服务;高校学生
一、引言
自闭症,一般指儿童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症状,部分患儿一般性智力落后,却在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逐年攀升,由于社会认知不普及,制度保障不健全,公益途径不畅通等诸多因素导致,与之相匹配的关爱志愿服务体系发展较为缓慢,进而导致作为志愿服务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广泛参与其中。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现状的摸排调研,寻求到如何更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法和举措。
二、调研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覆盖了沈阳市内7个区域,10所高校,28个学生公益团体组织,线上线下共计一千余名大学生,重点考察了沈阳同泽雨人早期干预机构和小海龟自闭症儿童学校两所康复机构。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700份,回收1648份,有效问卷1510份,合格率为88.82%,其中256份为线上问卷,1254份为线下问卷。通过对问卷样本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自闭症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2%的受访者了解“世界自闭症日”的具体日期,14%的大学生能够说出有关自闭症题材的电影,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但频次不是很高。由此可见,以沈阳大学生为主体的被调查人群普遍对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症状及表现了解程度不足,关注度不够。
2.对于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的看法
76.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绝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大学生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活动持乐观赞同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确实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关爱自闭症儿童的道路上更多的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团体开展的志愿活动在专业程度、公益热情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对自闭症关爱帮扶方面的调查
73.2%的受访者表示会参加志愿者组织,28%的受访者表示会向慈善组织进行物质捐赠,60.44%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学习了解自闭症,78.4%的受访者表示会用正常的心态对待身边的自闭症患者,23.6%的受访者表示会学习相关知识,去康复中心就职,说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较多、可参与度高、参与门槛低。此外,67.6%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专项救助资金,发放补助,88.4%的受访者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度,48.4%的受访者希望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医疗报销比例,75.2%的受访者希望能设立专门的自闭症儿童救助医疗机构。
三、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专业志愿服务技能欠缺、专业培训不到位
由于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服务能力,但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并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只能旁观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得志愿服务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制约了自闭症志愿服务水平的发展,而志愿者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的高低,恰恰决定了志愿服务质量的好坏。
2.志愿服务平台局限,内容形式单一
一方面是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与平台有限,另一方面是所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创新性不足。 “一对一”的陪伴方式照看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占到52.8%,只有39.8%的志愿者实地辅助特教老师参与过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另有少部分志愿团体能够结合“4·2世界自闭症日”、“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开展关爱活动,能够体现大学生群体优势和主体能动性的创新志愿活动并不是很多。
3.志愿者团体服务管理缺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从调研结果看,28个沈阳高校志愿者团队在队伍管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关于自闭症志愿服务尚未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缺乏时效性等问题,成员的招募与培训、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活动评估、奖惩评价体系等机制都不是十分规范,志愿活动普遍缺乏严格的秩序性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的约束,不利于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
四、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的改进措施
1.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充分发挥专业学科所长
志愿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大学生志愿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大众对于自闭症的认知水平,帮助康复机构和自闭症儿童家长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缓解志愿服务压力。
同时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分为医疗方面、物质方面、直接陪伴、照顾自闭症儿童等,大学生应使自身专业优势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以沈阳市为例,中国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在沈阳小海龟自闭症训练中心利用所学医学专业知识,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重视专业化培训
大学生志愿者在进入机构服务之前,应进行一定专业化培训,要对服务对象、自我能力、专业水平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方式应更加多样化。同时应充分发扬人文精神,关心和关爱志愿者,增强志愿者们对志愿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3.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活动政策保障
各大高校应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以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細的登记,更有效地促进志愿活动的完成。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量化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考核体系,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网络传媒,结合传统宣传方式实现宣传手段的多样化,使志愿者充分了解信息,积极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沟通交流,使大学生志愿者更愿意长期,固定地留在机构服务。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比表彰,从而体现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肯定、支持与倡导,更好的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激励更多爱心志愿者广泛参与其中,并酌情对超额完成志愿服务者予以一星志愿者至五星志愿者的星级认证,对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奖促评,以励共建,期待早日实现志愿服务互惠互助、双利共赢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龙永红,吴晓东.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动力及其激励[J].青年探索,2003(5):1-5.
[2]周惠玉,梁园园,安连超,徐禄禄.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建立[J].教育理论研究,2011(5):35-39.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4(02):153-154.
[4]刘志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学习月刊,2012(01).
[5]阚宝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6):45-46.
[6]章洁.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南方论坛,201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