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评价标准》为渠道,引水灌田,收获硕果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6967
梁泽安+李结群

  摘 要:《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将三维课程目标转化为较为具体的可描述、可操作和可监控的行为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也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以《评价标准》为渠道,从明确目标、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四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评价标准;培养

  一、以《评价标准》为渠道,明确目标

  我充分利用好《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下简称《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指导和监控,透彻了解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读小学阶段的阅读技能要求,更好地把握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要求,调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把握教学尺度,进行教学规划,有计划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而解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评价说明,则对阅读教学具有导向和反拨的作用。

  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明了,操作性强,并有可检测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有实效。如我把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这个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不是学生,第二、第三个目标大而空泛,放在每篇课文上都行,不具有可检测性。经过备课组成员的讨论我把教学目标修改为: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此教学目标更明确,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并充分体现培养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以《评价标准》为渠道,教给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评价标准》在“具体水平要求”和举例说明时就渗透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各种方法,如:概括能力的培养,就要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四要素概括法,即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这些要素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串连法,就是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先概括出来,再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题目进行扩展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找中心句、过渡句法等。换言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光靠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是掌握知识的钥匙。只有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达成“能力”目标。

  例如:我在教五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子》一课中有如下教学片断的设计: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表达了强烈感情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以下两句:

  句子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再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句子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这些都原于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连接父子感情的一个基点。让学生体会到阿曼达的无私.先人后已.灾难面前镇定,从容的品质,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的思想感情时,特别注意渗透学习的方法,即: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或动作词等来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片断的设计中,我就是在教给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从而引导学生去阅读。

  三、以《评价标准》为渠道,培养习惯

  俗话说:语文的学习,向来都是七分靠课外三分靠课内。语文学得好,不是課堂教出来的,而是读书读出来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加强课外阅读,使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评价标准》中“阅读”评价的内容有一项是“读与积累”,明确了朗读、默读、浏览、诵读、扩展阅读的不同的要求以及方法。如有朗读和积累、读后复述、读后思考文章的结构、默读后说顺序,谈感受等,不同的要求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更重视学生的“读与积累”。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1.利用早读读书给学生听。

  2.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读书以及积累交流。

  3.利用午休和午读时间对一些文章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

  这样能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读书氛围,引进竞争效应等。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引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好、读有成效。

  如在学生学习完《梅花魂》一课后,用习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进行续写的;在学习完五年级上册的《鲸》这一课后,让学生去读《松鼠》《珍珠鸟》等写动物的文章,让其进行比较,并进行积累,从而到达阅读课文的效果。

  四、以《评价标准》为渠道,提升能力

  《评价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便于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对文章产生独特的见解”。《评价标准》就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生的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己熟悉所有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熟悉评价标准,并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但能使思想得以升华,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质量。

  学生每人都有一张小学生语文阅读评价表,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动向。我以《评价标准》为渠道,使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但只要以《评价标准》为渠道,引领教师明确目标,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提升能力,就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