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世界文学评论 热度: 17033
董遂庭

  主持人语:由邹建军教授首倡的文学地理学批评,主要从地理空间角度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相关的问题。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的提出不仅在西方批评话语中增加了我们自己的声音,更为我们的文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文学地理学批评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众多学者撰写论文,现将拟编入论文集的论文以专栏的形式出版,特此说明。本栏目选取的八篇论文所关注的作家涵盖古今中外,包括诗歌、小说等各种文体。也许这八篇并非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论文典范,但由于使用了这一新的方法,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前人的研究,这是非常可喜的。(刘慧)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明胡应麟《诗薮》说:“元和间,乐天声价最盛。当时挽诗云:‘孺子解吟《长恨赋》(《长恨歌》),胡儿能诵《琵琶篇》’(《琵琶行》)。又一女子能诵白《长恨歌》遂索值百万。其为一代警艳如此”(55)。从这段文字中,可见在唐代《长恨歌》被人们热爱和尊崇的盛况。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白太傅(白居易曾官太子太傅)《长恨歌》,《琵琶行》。元相(元稹曾官至宰相)《连昌宫词》。皆是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使今世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时。余以为当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226)。何氏多从这几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方面进行议论,说它们铺陈时事,细密如画。当时的人读起来仍如身临其境,真可谓古今的长诗第一名。当今的学术界和高教界,对这首千古杰作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当今的争论大多在它的主题思想上,众说纷纭。有“讽喻说”,有“爱情说”,“有双重主题说”,有“无主题说”和“泛主题说”等等不一而足。本文不想专对其主题作过多议论,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成。

一、《长恨歌》诗歌创作的地理动因

《长恨歌》这样一首千古杰作,它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我认为与作者白居易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白居易于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这首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35岁,在今陕西周至县任县尉。这年冬天的一天,诗人白居易与他的朋友陈鸿(唐代小说家)和另一朋友王质夫(隐士)同游了该县的“仙游寺”。“仙游寺”在该县城城南17公里的黑水浴口。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汉武帝就死于这里的“五柞宫”。另外,杨贵妃被缢死的地方马嵬坡与周至县也相距不远。当时民间唐玄宗和杨贵妃之事流传的很广,此地与马嵬坡这么近,关于玄宗和杨妃之事想必更会枝蔓附益,传得有鼻子有眼了。时隔半个世纪,首先是这里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为白居易写《长恨歌》埋下了地理基因。其次,朋友王质夫强调白居易写这个故事,也有其地理的动因。据陈鸿《长恨歌传》说:“元和元年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今陕西周至县),鸿与瑯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指杨贵妃悲剧事),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①。王质夫是白居易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住在“仙游寺”旁边的蔷薇洞里,白居易不止一次地与他游过“仙游寺”。白居易在得志于翰林院学士时,一次于宫中值夜,听到禁中蝉鸣就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故人,作《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诗中说:“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唯有王居士,知余忆白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2606)。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见,有感于发生在此近的杨贵妃故事,借酒托意,以诗记事,也更在情理之中。再其次,《长恨歌》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2561)句,更是受此地“五柞宫”汉武帝传说的李夫人事触发的吐露。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李夫人死后,武帝仍念念不忘,所以白居易在构思《长恨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一个地方的两个皇帝之事联想在一起,所谓“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邱睿576)。而《长恨歌》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又是“首句标其目”(2561),就是更自然的事了。白居易《长恨歌》创作的地理动因,于此就更显而易见了。“仙游寺”地势险阻,唐末黄巢,明末高迎祥,清末曹沛,都曾在这里屯兵。地理不但成就了政治家、军事家,也成就了诗人。

二、宫邸生活的香软书写

《长恨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2633)开头。“重色”是绾结全诗的导火索,是诗眼。宫邸生活往往奢侈华丽,再加上“重色”的皇帝,受宠的妃子,就更香艳多姿了。汉皇统治天下多年,还没有一个很中意的女人陪伴身边。而深闺中长成的杨家女儿貌美姿丰,正“天生丽质难自弃”(2633)地待价而贾,这个“难自弃”就为后来杨贵妃的恃宠专横埋下了伏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633)从府邸的默默无闻,到宫邸的艳压群芳,这两个地理空间,就把杨贵妃从地下提升到了天上。“回眸一笑百媚生”句,化典于汉代李延年的《李夫人歌》。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转引自班固2631)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汉书·外戚传》说:“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唱了这首诗。武帝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班固2631)。这里所说的化典,是指《李夫人歌》中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句,被白居易化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句。诗人这样写,是将现“仙游寺”附近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事与同在“仙游寺”附近的“五柞宫”汉武帝与李夫人事联想在一起,因地理而得句,可见文学地理基因之触发。

  诗人的宫邸空间高贵华丽,极尽了唐玄宗的重色专宠和杨贵妃的恃宠而娇之事。诗中“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2633)句,写地理空间华清池温泉的出水芙蓉杨贵妃,着墨不多,只用了“娇无力”三个字,就写出了杨贵妃的娇、媚、柔、逸。这“娇无力”真是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然而,你如果与下句“始是新承恩泽时”一起读,一起联想,它还会为我们提供出唐玄宗和杨贵妃春宵帐暖的缠绵全景。“娇无力”三个字不仅是他们香软情态的一字千钧,而又是他们荒淫无度的境界全出。而接下来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2633)则写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耽于享乐以至对朝政的荒废。后宫这个美女如云的地方,难道就没有别的美女或玄宗旧好对玄宗眉目传情和暗送秋波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上杨白发人》,其题注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2563)。诗中写一美貌女子刚一进宫,还未见君王一面,就“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2563)。可见在杨贵妃的恃宠专横下,别的美妃谁还敢靠近皇帝呢?诗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2633)句,就既是实写,又是艺术的夸张运用了。这一层写了华丽的“华清池温泉”,写了馨香的“芙蓉帐”,写了美女如云的后宫,这些唐玄宗和杨贵妃耽于享乐的地理空间,飘溢出浮华奢侈,反映了地理宫邸的生活特色。

  从“金屋妆成”到“玉楼宴罢”,从“骊宫高处”到“仙乐飘处”,四个空间的展览,写足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沉迷声色和缠绵悱恻。这里我引用几句元代白朴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杂剧《梧桐雨·第二折》中的戏以佐证之:“(杨贵妃唱)羯鼓声繁,罗袜弓弯,玉佩叮咚响珊珊,即渐里舞軃云鬟。施呈你蜂腰细,燕体翻,作两袖香风拂散。(唐玄宗白)卿倦也,饮一杯酒者,(唐玄宗唱)寡人亲捧杯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残,拼着个醉醺醺直吃到夜静更阑”(转引自王季思219)。这几句唱词可谓是“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2633)的最好注脚。由于杨贵妃得宠,她的姐妹兄弟也都被昏眊的唐玄宗裂土封侯,门户光耀。当时民间为之流传有“生女勿悲酸,生儿勿喜欢”(2632)的歌谣。“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人心羡慕如此”(2632)。可谓是“姊妹弟兄皆裂土,可怜光彩生门户”(2633)的翻版。唐玄宗和杨贵妃就这样在这些华宫香屋中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而这些多姿多彩的地理空间有“深闺”,“六宫”,“华清池温泉”,“芙蓉帐”,“金屋”,“玉楼宴”,“骊宫高处”,“仙乐飘处”等。这些带有香软文化色彩的地理空间的次第呈献,渲染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耽于享乐的腐化生活,为诗歌的描写接通了“地气”,提供了舞台,成了诗歌生命意义的现场。

三、“移情入景”的地理形容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633)写叛臣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像一枚炸弹炸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纵情声色的美梦,我们可以在诗中看到他们对安禄山发动的军事政变的惊慌和不知所措的状态。本来作为皇帝,面对叛臣的造反,应该挑选强将,组织精兵,去平定叛乱。唐玄宗做的怎样呢?诗中无见交待。但旧、新两唐书和《唐实录》,《资治通鉴》有记载:唐玄宗看到潼关失守,兵吏溃逃,“平安火”不至,知道大事不妙,作了临关斩将的威慑,又作了简单的军事布署和官员调动,就与杨国忠密议出逃。此时的长安城已人心惶惶,路上已有人逃难。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2633)可以看出他们逃跑的慌乱和无序。“九重城阙”来之宋玉《九辩》中“君之门以九重”说。“烟尘生”指逃跑的人踏起路上的尘土造成的烟雾迷漫,把逃跑的现场和当时人心的慌乱无凭一句写出,可见作者诗笔的凝练。邹建军先生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中说:“从总体上来说,文学的地理性批评或文学的地理学研究有三个指向:一是指向中外文学史上文学作品中已经存在的地理空间意象,二是指向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意象与审美空间形成的原因,三是指向作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未来可能建构的东西”(邹建军 周亚芬41)。而“九重城阙烟尘生”虽是一个地理空间意象,却丰富了“逃跑路上”这个审美空间,为“千乘万骑西南行”这个大队人马壮了行色,扬了阵威,与建军先生所论暗合。接下来诗人写马嵬坡兵变,被迫赐死杨贵妃。有人说是杀了红颜祸水,拍手称快,有人说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不真实。鲁迅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女人未必多说谎》一文中说:“譬如吧,关于杨妃,禄山已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法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的有几个。就是妲己,褒姒,也还不是一样的事?女人得替自己和男人负罪,真是太长远了”(鲁迅182)。鲁迅的批评振聋发聩。杨贵妃之死是“花佃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骚头”(2633)。读了这些诗句,我们丝毫没有感到她的惨死,反而感到她死得很美,死得姿态丰艳,正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110)。在入蜀的路上,散漫的黄尘,萧索的风声,入云的栈道,险峻的剑门,都成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的伤心念怀之物。据冯梦龙《情史类略·杨太真》中说:“才绝,而南海进荔枝至。上观之,长号数四,使力士祭之……上持荔枝于马上,谓张野狐曰:‘此去剑门,乌啼花落,山绿水清,无非助朕悲悼妃子之情耳!’上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玲声隔山相应。因采其声为《雨霖玲》曲,以寄恨焉”(冯梦龙360)。

  读了这段历史轶事,再读下面的诗句“蜀江水碧蜀山,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玲肠断声”(2633),就会感到一个陷入深深的思妃之痛中的立体的唐玄宗。马嵬坡这个掩香息玉的地方,单就唐代就有许多诗人为杨贵妃的死鸣不平。高骈《马嵬驿》中有:“玉颜虽掩马嵬尘,寃气和烟锁渭津”(3747)明显为杨贵妃打抱不平。罗隐《马嵬坡》诗:“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4097)其中“不破中原未是人”句,是说不稳江山,造成国家动乱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马嵬坡这个险要的地理空间,有了杨贵妃的故事才变得可赏、可爱,才从一个自然地理空间变成一个历史文化的人文空间,才有古今许多的诗人写它,凭吊它,瞻仰它。“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2633)移情入景,留给我们的将是历史长河前进中的无尽的期待。

四、借“丝”为“思”的地理传情

我在这里所说的“丝”是指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中的地理影像。经过马嵬坡兵变而与爱妃诀别的唐玄宗,旧地重回,物是人非,想着昔日与爱妃男欢女爱卿卿我我的快乐日子。特别是这些旧日的池苑,太液池的芙柔花鲜艳夺目,未央宫的的柳枝轻柔媚兆。这又使他想起爱妃的美貌,睹物思人,悲痛欲加,怎能不老泪纵横呢?这些勾起思妃之痛的凭借之物,仿佛就是爱妃的玉颜重现,让他悲痛交加。“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2633)惹恨更深。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66)。万物的荣枯能引起人心的悲喜。特别是像唐玄宗这样陷入思妃之痛不能自拔的人,对于物的情绪的敏感更不待言了。王夫之《薑斋诗话》评《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转引自张连第21)。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2633)与唐玄宗的想妃情绪最宜,最能勾起他思妃之痛情绪的正反落差,可谓是借“丝”为“思”的地理传情了。

  唐玄宗蜀中归来后,被宦官李辅国置太极宫中,后又迁居在兴庆宫。一个曾经创造过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如今却成了一个近于被软禁的囚犯。这愈发触痛他对爱妃的思念之情。诗中说:“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2633)。以上诗句中这些地理影像的罗列,都是唐玄宗思念爱妃的情景的衬托,唐玄宗这时满脑子都是爱妃在世时的音容笑貌,而这些地理影像的多姿多彩,更能使唐玄宗忆起爱妃的娇艳动人,增添他思妃的专注。“西宫南内”秋草惹恨,“落叶满阶”怨天尤人。这些地理影像成了诗人传情之笔的“多诗草”。唐玄宗通晓音律,曾亲自教宫人歌舞,如今看到昔日的“梨园弟子”平添了些许的白发,而后宫的“椒房阿监”也青眉衰老。其实这是唐玄宗的颓废情绪在人物面前的心理反映,不见得这些人就比昔日衰老多少。唐玄宗感到了他们的衰老,正是经过了这些多事之秋,自己心境显得失落和衰老。凡是自然地理空间上的万物之像,只要写进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称之谓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影像,其中包括大自然的声、光、雷、电。“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供?”(2633)唐玄宗思妃长夜难守,而更鼓初敲,恨响得太慢;顾影自怜,抬头看天,天河上牛郎织女不得相见的情况不就是玄宗自己的写照吗?房顶的鸳鸯瓦霜凝寒重,床上的翡翠被也叹孤伶。悠悠生死,阴阳相隔,一年多来,为什么不曾在梦里相见?诗人在这里布置的地理影像是“初夜更鼓,欲曙天河,鸳鸯瓦冷,翡翠衾寒”(2633)。这些声、光、冷、寒的影像。就像一根根丝弦,拨动着唐玄宗思妃的心琴,显得水乳交融。这些地理影像因为渗进唐玄宗的思妃之痛而独具光彩,唐玄宗的爱妃之思从这些地理影像中透露,也变得具体可感,可见诗人借“丝”为“思”的地理传情。

五、空间转换的地理洞见

文学地理学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地理影像与文学情趣融合的审美作用。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学作品中不同地理空间的转换对文学作品的结构,思想,艺术表达所带来的深化效果,甚至是不同凡响的升华的效果。对于文学作品中地理空间转换所带来的巨大的作用,我在这里姑且称之为“地理洞见”。《长恨歌》诗的第四层次,写已做了太上皇的唐玄宗,沉寖在被迫夺爱的失落中,对爱妃的思念日甚一日。诗中说:“临邱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太上皇玄宗就“遂教方士殷勤觅。”方士就杰尽法术“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2633)关于这一事件,明冯梦龙《情史类略·杨太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白乐天《长恨歌》叙云:‘上皇追念贵妃不已,有道士杨通幽自蜀来,云有李少君之术。上皇大喜,命致其神。方士竭其术而索之,不能至。又游神驭气,出天界,入地府求之,竟不见。又旁求四虚之上下,东极绝大海,跨蓬莱,忽见最高山,山上多楼阁。泊至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额署曰:‘玉妃太真院’……”(冯梦龙256-257)方士竭其忠诚,劳其身心,终于找到了“玉妃太真院”。这是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大发现,使太上皇思妃之痛峰回路转,也使这首诗歌最后达到了高潮。

  杨义在《文学地理学的渊源与视境》中说:“探讨文学和地理关系,它的本质意义就在这个地方,就在于回到时间在空间中运行和展开的现场,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怎么样以生存智慧和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的表达,物质的空间是怎么样转化为精神的空间”(74)。在唐代虽然没有文学地理学这一提法,但诗人白居易却是匠心独运,以“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天上地下,转换地理空间于“四虚仙境”。在这里诗人实现了他的审美理想,让方士找到了太上皇心爱的杨贵妃。对此情境《情史类略·杨太真》中又有撰写:方士找到了“太真院”,就“抽簮叩门,有碧玉侍女至,诘其所以来。方士因称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玉云:‘玉妃方寝,请少待”(冯梦龙257)。接着是玉妃出:“冠金凤冠,披紫绡霞帔,佩红玉,左右侍女七八人,揖方士问曰:‘皇帝安否?’”(冯梦龙257)就是诗中所写“雲髻半偏新睡觉,花容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2633)。接着是玉妃珠泪阑干,梨花带雨,含情脉脉,表达心迹,说自己一别君王,音容渺茫,恩爱割断,日短夜长。就在我们为此情此境动容之时,诗人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更上一层楼,让杨贵妃赐旧物寄向往。并誓言强调“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2634)。这一地理空间的转换,使诗歌的意蕴得到了升华,使诗中人物的爱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诗歌的艺术结构趋于完美。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的转换使我们发现了艺术的“新大陆”。

  综上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成功和人们对它经久不衰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诗人对文学地理学的空间描写,对文学的地理影像的恰当的设计,以及文学的地理空间转换的地理洞见。因此我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生于地理,壮于地理,成于地理。

  注解【Note】

  ①文中唐诗的相关引文均出自《全唐诗》,彭定求等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2633。以下随文仅标注页码,不再一一做注。

  班固:《汉书·外戚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冯梦龙:《情史类略·杨太真》。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版。

  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陆机:“文赋”,《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66-83。

  鲁迅:《鲁迅文集》杂文卷,孙郁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

  邱睿:《戏答友人论诗》。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年。

  泰戈尔:《新月集 飞鸟集》,郑振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王季思:《元杂剧选注·梧桐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杨义:“文学地理学的渊源与视境”,《文学评论》4(2012):73-84。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2012):35-43.

  张连第:《中国古代诗歌词典·薑斋诗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