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摘要:“历史是可以任意梳妆的小女孩”,随着大众文化的传播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史学也逐渐由“娱乐”变为“泛娱乐”,而历史本身,抑或是历史学研究本身也在娱乐化过程中不断被低俗、庸俗、媚俗,进而不断被漠视、冷落甚至排斥。本文通过对大众文化背景下史学娱乐化倾向表现形式的分析,剖析出大众文化对史学娱乐化倾向形成的深刻影响,进而提出当代史学发展娱乐化的反思。
关键词:历史学;娱乐化;大众文化;反思
一、同归殊途:大众文化背景下史学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娱乐化是大众文化的关键词,是当今社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大众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娱乐益增长的需求。
(一)史学的“戏说”
中国人喜欢的历史永远不是严肃的,中国的历史戏说,已经说了几千年。而且“古史今说”的模式也非今日才有,鲁迅的《故事新编》、莎士比亚的戏剧都属此类,中华民族的“说书”艺术、野史“小说”更是源远流长。司马迁的《史记》多处采用生动的文学笔调,刻画细节、想象场景,却依然位居正统“二十五史”之首,是“文”与“史”结合得极好的典范。因此,不必把重新阐释视为洪水猛兽。
(二)史学的娱乐化解读
与“戏说”史学相对应的是对史学的娱乐化解读,这种娱乐化解读与电视剧随意添加“历史人物”,硬造宫廷爱情故事的“戏说”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从刘心武“说红楼”开始,走进央视《百家讲坛》的纪连海、易中天等一批学术明星,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阵阵热潮。他们是以大众欢迎的形式讲解出来,为的是让他讲的故事更有意思、更有观众缘,这就是史学的娱乐化解读。
二、来情去意:史学娱乐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正如波兹曼所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釆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①。大众文化是促成史学娱乐化倾向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如果没有大众文化的盛行,就没有史学娱乐化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一)大众文化的商业性要求史学市场化
商品经济时代,史学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低迷,究其原因就是对市场的研究不够透彻、没有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曾指出,“任何一种产品,它赢得的消费者越多,它在文化工厂现有的流程中被再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它得到的经济回馈也就越高。”②史学作品的创作同样适用于上述原则,抓住受众的眼球,史学就抓住了收视率、拷贝量和经济效益。
(二)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要求史学去严肃化
大众文化在功能上,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当市场的发展把大众文化变成一种商品的时候,娱乐性就成为了这个商品最大的卖点。而现实的情况是,没有运用娱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史学作品往往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眼球,娱乐手段的运用能够通过简单轻松的方式阐释意义,消解严肃与崇高给人带來的距离感,冲决了文化在传统上高深的堤现,使文化在普通百姓中间得以普及和延伸。
三、内省责躬:史学娱乐化倾向的反思
将娱乐化无限地夸大与扩大,则会导致“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史学娱乐化,要对史学娱乐化的程度有更为理性的认识。
(一)不能冲破史学真实性的底线
历史失真,必然会使文明的生命力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史实。史学的真实,是建立在“实事核心”的基础之上。所有一切娱乐化手法的运用,全部是为了展现“核心实事”服务的,离开了“核心事实”,一切的娱乐化手法都将毫无意义。应以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
(二)不应成为史学庸俗化的借口
娱乐化史学的通俗性是普通大众接纳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寓教于乐”。娱乐化史学不能仅仅只能为观众制造最浅显的快乐,而忽视了教育、教化的职责与使命。在大众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一旦新的技术手段打着娱乐化的旗号与商业因素相结合,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且将娱乐化史学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诱导观众进入远离现实的虚幻时空之中之时,因此,必须要重新审视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必须放慢娱乐化创作的脚步,承担起应有的担当。
四、结语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国难娱乐化、国耻戏谑化,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因此,我们要特别警惕娱乐化给史学带来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规避因娱乐元素的使用失当和对娱乐精神的曲解所造成的史学的堕落与毁灭。
注释:
①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②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参考文献:
[1]布洛赫著.張和声译.为历史学辩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勇.中国历史的侧面[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4]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臧娜.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尤学工.史学可以娱乐化吗[N].北京日报,2011-1-31(14).
[7]于琳琳.影视过度娱乐化的大众文化分析[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邢恩源.中国历史学对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J].历史研究,2009(17):34-3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