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的形象辨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7795
杨雯雯

  摘要: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夏目漱石所创作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旨在通过藤尾其形象的研究,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而得出作者对日本近代化的思考和理解。

  关键词: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藤尾;新女性;形象

  随着1853年美国“黑船”的叩关,日本揭开了维新改革的序幕。之后仅用四五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问鼎亚洲,抗礼欧美。精通汉学又曾游学伦敦的夏目漱石,对“西化”后日本社会的种种弊端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夏目漱石1903年从英国留学回来,时任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大学、明治大学的讲师。1907年他辞去大学讲师一职,应邀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虞美人草》作为夏目漱石入社后的第一篇新闻小说,必然既要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又能坚持自己的个性与先进性,本文以该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藤尾为研究中心,对其形象进行分解辨析,以便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更加深入的了解夏目漱石的创作意图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态度。

  一、新女性的代表

  (一)“贤妻良母”的蔑视者

  藤尾作为外交官的女儿,从小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英语,初次登场的时候便在阅读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藤尾的父亲在世时已经许诺将其嫁给宗近,信物便是金怀表。但是藤尾看上了性情软弱的小野,欲招其入赘。她口中曾经屡次提起克丽奥佩特拉的名字,对其倍加推崇。克丽奥佩特拉具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丁、莎士比亚将她描述为“旷世的性感妖妇”,她是埃及的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罗马大将安东尼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恋。她的地位决定了她的性格,不是顺从别人,而是发号施令,另他人顺从。

  提到日本女性,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贤妻良母”这四个字。自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传到日本之后,伴随着以武士为中心的封建政权的建立,要求女子以“三从四德”为标准的“贤妻良母”形象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到了明治时期,虽然日本政府提倡“文明开化”,主张“四民平等”,但是在1898年制定的民法当中,还是要求妇女以忍耐和顺从来维持家庭的和睦,成为贤妻良母,以巩固国之基础的“家”。可见,当时日本社会的女子仍然是以“顺从”为道德之基、处世之本。

  在《虞美人草》中曾有一段文章描写藤尾与未婚夫宗近的妹妹丝子之间的相处情景,藤尾建议丝子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出去游玩,而丝子却说要等到哥哥结婚之后再出门到处逛逛,藤尾认为“贤妻良母型(指丝子)的女人只会说出贤妻良母型的回答。这世上没有比死心认为自己是为了服侍男人而生的女人更可怜的人”①。并且小野在和藤尾的相处过程中也一直是处于顺从的、被命令的地位,可见,藤尾正是一个同“贤妻良母”截然不同的女性,她嘲笑丝子“贤妻良母型”的回答,认为“自己的眼睛、自己身上的长袖、自己擅长的诗歌,均与锅子炭盆之类的截然不同”,它们不应为男人而生,而是可以玩弄别人的工具。她之所以弃宗近而选择小野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小野是个孤儿,无根无蒂,结婚之后必然要依附于她,顺从于她。

  (二)家长制度的挑战者

  作品中曾有藤尾与哥哥甲野钦吾这样一段对话。

  “哥哥。”

  “什么事?”男人再度俯视妹妹。

  “那个金怀表,我不会给你。”

  “你不給我要给谁?”

  “暂时由我保管。”

  “暂时由你保管?也好。不过那个金怀表已经说好要给宗近……”

  “想给宗近先生时,我自己会给他。”②

  “金怀表”是藤尾的化身,藤尾的父亲生前曾许诺要将其赠给宗近,其意思也就是要把藤尾嫁给宗近。日本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逐步确立了“家父长制”,即父亲在家中拥有绝对的权力,父死之后有才德的长子继承家业,决定家中大小事务。因此作为女儿的藤尾并没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但是文中藤尾不想将“金怀表”交给家长哥哥,想由自己保管,至于将来交给谁也由自己来决定,可见藤尾并不想按照父亲生前的意思嫁给宗近,也不想让哥哥来决定自己的未来,而是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再者,上文中也曾论述过,藤尾选择小野作为结婚对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小野是个孤儿,由恩师养大,没有家产,结婚之后只能依附于有家产的藤尾,那么藤尾的家产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日本的“家长制度”规定,父亲是一家之长,提供家庭的生活来源,支配家族的全部财产。父亲死后,长子贤能由长子继承,不行便是次子,以此类推,实在不行也可以招婿让养子继承,女子从来不能享有继承权。而在《虞美人草》中,藤尾和亲生母亲自藤尾父亲死后便一直想方设法要将哥哥甲野赶出家门,自己招婿继承家产,藤尾不能不

  二、藤尾之死

  藤尾与小野决定破釜沉舟,约定私奔,小野却被宗近所劝并没有赴约,并且和宗近一起去甲野家向藤尾表示自己将要和未婚妻小夜子结婚,藤尾禁受不住,昏厥在地。而关于藤尾具体是怎样死的作者并没有多加笔墨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只是在作品的最后一章的开头写到“我执强烈的女人喝下虚荣的毒药与世长辞”③。这里的“我执”可以说恰当的描写了藤尾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女人在栏杆深处纤纤玉手,命男人汪汪叫。男人‘汪了一声,女人会命男人再‘汪一声,这正是藤尾所理解的爱情。她只知道以我执为轴的爱,她从未想过这世上也存在着以对方为轴的爱。藤尾具有诗趣,但缺乏道义”④。“我执”是佛教用语,指自我一时太强,对一切有形无形的执着,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藤尾曾经和小野讨论过清姬的故事,清姬暗恋僧侣安珍,安珍却违背与清姬成婚的约定,最后清姬追赶安珍直至道成寺,化为大蛇喷吐火焰烧死了安珍,自己也沉河自尽。藤尾对小野说过如果小野像安珍那样逃之夭夭,自己也会像清姬那样追赶。由此可见,藤尾是一个对爱情非常执着的人,并且从她敢于反抗“家长制度”、自己挑选结婚对象来看,她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新女性。但是对于藤尾的死因又众说纷纭,她也许死于自杀,也许是由于打击太大禁受不住而猝死,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但不管怎样,她总是被夏目漱石这个作者杀死的。

  三、藤尾与夏目漱石

  《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辞去东京帝国大学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成为职业作家的第一部长篇连载小说,小说连载之前,夏目漱石辞去教职进报社的消息便已经成为了八卦头条新闻,小说书名普一定下,三越百货公司就出售了“虞美人草浴衣”,珠宝商也推出了“虞美人草戒指”,小说连载后,车站报贩及街头报贩更是每天“虞美人草”、“虞美人草”地高呼叫卖报纸。夏目漱石的写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部作品既要引起大众的兴趣,迎合大众的口味,又要体现夏目漱石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不能流于世俗。正是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夏目漱石创造出了女主人公藤尾。

  当时正处于明治中期,经济上日本殖产兴业,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其国力已经问鼎亚洲。社会思想方面也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百家争芳,特别是明治初期就传入日本的女权主义,在当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女性站起来要求“男女平等”、“妇女参政”。藤尾就是夏目漱石创造出来的一个当时环境下的新女性,她不像不出门只在家里做女红的“贤妻良母”丝子,也不是凡事顺从父亲爱弹古琴的小夜子,她妖艳美丽,喜爱学习英文,阅读西方书籍,她不想听从父亲之命嫁给宗近,她要追求个性自由,自己选择结婚对象,甚至她敢于挑战根深于日本社会几百年的“家长制”,赶走哥哥,自己继承家产。这些都体现了女权主义要求“男女平等”的精神。夏目漱石写出了这样一个美丽且新奇的女主人公,毫无疑问可以抓住大多数读者的心。但是夏目漱石在《文学的哲学基础》中曾经说过,“我们都要有理想,理想既可存在文章里面,也可以存在画当中。文学家其精神灵魂的无形感染,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将永远存在于人类历史中”,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劝善扬恶”,是“一种人生观”⑤。因此,夏目漱石并不会创造出一个只为迎合大众增加报纸销量的藤尾,他必然是要通过《虞美人草》此书,通过藤尾此人体现自己的个性,表明自己的立场,传达自己的理想。那么漱石想传达的到底是怎样的思想呢?漱石在给自己的学生小宫隆盛的信中曾写道想要快点杀死藤尾这个女人,为什么漱石要让自己创造出来的新女性死掉呢?當时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国力日渐强盛,之后又取得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国民都认为这是学习西方带来的好处,于是日本社会便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现象,伴随着西方国家各种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社会负面价值观念也在日本社会中泛滥。夏目漱石认为,日本不能盲目的崇拜西方国家,不能认为只要是西方国家的无论人和事都值得学习,而是要建立起“自我本位”⑥的价值体系,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个性,索取权力的同时履行伴随的义务。而《虞美人草》中的藤尾虽然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新女性,但也是一个企图把哥哥赶出家门、妄想掌控他人的自私者,夏目漱石正是想通过藤尾的死来给世人敲响警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藤尾既是一个美丽妖艳、反抗“家长制度”、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的新女性,又是一个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毒害的自私者。夏目漱石进入朝日新闻社之后创造出这样的女主人公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与理解。即,学习西方可以,但是不能盲目的全面崇拜,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才能健康的向前发展。对《虞美人草》这部作品及主人公藤尾的正确解读,也必然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参考意义。

  注释:

  ①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茂吕美耶译.金城出版社.第六章P67.

  ②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茂吕美耶译.金城出版社.第十二章P152.

  ③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茂吕美耶译.金城出版社.第十六章P289.

  ④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茂吕美耶译.金城出版社.第十二章P145

  ⑤《談話》、《文芸界》.明治39年9月1日.

  ⑥夏目漱石《私の個人主義》.大正四年、三月二二《輔仁会雑誌》.

  参考文献:

  [1] 佐佐木英昭.夏目漱石与女性[M].日本新典社,1990.

  [2] 户川秋骨.读夏目漱石[J].日本东京朝日新闻社,1907.

  [3] 平冈敏夫.《虞美人草》论[J].日本近代文学,1965.

  [4] 大久保典夫.《虞美人草》论笔记.

  [5] 李萍.东方伦理思想简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