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古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用来传达爱情、亲情、思乡等各种情感,二是单纯写景赏月。相比而言,中国古诗里更多用“明月”、直接写景赏月之诗较多,且多为明快清澈之感;日本古诗里更多用“残月”、感情之诗多于写景赏月之诗,且多为忧愁伤感之作。
关鍵词:月意象;情感;写景;明月;残月
一、数据选择的原因
中日古诗浩如烟海,全部拿来对比不具可能性。因“中小学古诗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而《小仓百人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传诵度最高。尽管唐诗三百首在中国知名度最高,但是任何一本选用的唐诗数量都远大于《小仓百人一首》的一百首,不具备可比性。而人教版中小学课本课内必背部分为83首,与《小仓百人一首》100数据较接近,具有可比性。
二、二者“月”意象使用数据
“中小学古诗词”课内必背83首中有13首用到了“月”意象,占16%,《小仓百人一首》中一百首诗共有12首诗用到了“月”意象,占12%。显示中日两国诗人对月亮的钟爱,都喜欢用“月”意象来表情达意,在高兴、伤感之时都有赏月的习惯。
三、“中小学古诗词”当中的“月”意象使用情况
“中小学古诗词”当中有如下13首诗用了“月”意象。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中小学古诗词”里面的“月”意象,可分为情感(思亲、思乡之情)寄托、写景赏月两大类。
(一)情感寄托之“月”意象
第1、2 首以“月”意象传达了思亲之情。第1首是苏轼写给他弟弟,思念家人,希望所有亲人能够共享这美好月光。只是后人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多理解为对相爱的人能够相守的美好祝愿。第2首写兄弟姐妹四散分离、同赏一轮明月、思乡恋亲之情相同。第3首是表达寂寞思念之情的,无人相陪,只有月影相随。
第4至6首以“月”意象传达了思乡之情。第4首是家喻户晓的思故乡之诗,第5首说春风已将江南岸吹绿,春天来了,明月何时能照我回故乡;第6首描写了故乡的美景,依依惜别故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写景赏月之“月”意象
7至13首共七首诗都是景色描写和赏月之作。第7首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湖光秋月相应和,平静清澈。第8首写出了望月而眠的悠闲自在;第9首和第10首都是描写一轮明月升起,惊动了树上的鸟儿,明月与鸟鸣相呼应的动静相和的美景; 11首指劳动至月亮出来才回家的闲适;12首是说如果哪天晚上月下漫步,说不定就来敲你的门了;13首是指七夕之时,女人们在月下穿红线乞求巧手。
四、《小仓百人一首》中“月”意象使用情况
《小仓百人一首》中共有如下12首使用了“月”意象。
1.今来むといひしばかりに長月の有り明けの月を待ち出でつるかな(212)
夜夜盼君到,不知秋已深。相约定不忘,又待月西沉(刘德润译3)。
2.有り明けのつれなく見えし別れより暁ばかり憂きものはなし(30)
仰看无情月,依依悲欲绝。断肠唯此时,拂晓与君别。
3.やすらはで寝なしものをさ夜更けて傾くまでの月を見しかな(59)
若信君难到,酣然入梦乡。更深犹苦候,淡月照西窗。
4.嘆けとて月やは物を思ふするかこち顔なるわが涙かな(86)
见月应长叹,忧思起万端。蟾光何罪有,令我泪涟涟。
5.天の原ふりさけ見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72)
长空极目处,万里一婵娟。故国春日野,月出三笠山。
6.朝ぼらけ有り明けの月と見るまでに吉野の里に降れる白雪(31)
朦胧曙色里,皎似月光寒。白雪飘飘落,映明吉野天。
7.月見ればちぢに物こそ悲しけれわが身一つの秋にはあらねど(23)
举目望明月,千愁萦我心。秋光来万里,岂独照一人。
8.めぐり逢ひて見しやそれともわかぬ間に雲隠れにし夜半の月かな(57)
相逢江滩上,难辨旧君容。夜半云中月,匆匆无影踪。
9.心にもあらで憂き世にながらえば恋しかるべき夜半の月かな(68)
不爱红尘误,偏得命苟延。今宵何所恋,夜半月中天。
10.夏の夜はまだ宵ながら明けぬるを雲のいづこに月宿るらむ(36)
夏夜匆匆尽,依稀露曙天。云中留晓月,恋恋不思还。
11.秋風にたなびく雲の絶え間よりもれいづる月の影のさやけさ(79)
飒飒秋风起,横云挂夜空。清辉云缝月,朗朗照苍穹。
12.ほととぎす鳴きつる方を眺むらばただ有り明けの月ぞ残れる(81)
曙色朦胧里,数声啼杜鹃。举头无所见,残月挂西天。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月”意象也可以分为情感(爱情、思乡之情及忧伤之情)寄托、写景赏月两大类。
(一)情感寄托之“月”意象
1至4首和歌都以“月”之意象表达了男女感情。第1首是一首比较典型的闺怨诗,苦等心上人的到来,不觉已到了深秋,我仍在望着秋月痴情等待。时间之漫长油然而生,不满与怨恨之情跃然纸上。第2首是借月抒发离情。天将亮了,到了分手的时刻,抬头看见月亮无动于衷地挂在天上,不胜伤感,没有比拂晓冷月之下分别更痛苦的事情了。第3首也是一首闺怨诗。要是早知道你不会来,我又何必一片痴心,从月升等到月落。表现了女性焦急盼望、期望破灭后的怨恨之情。第4首仰望明月,感慨万千,睹物思人,泪眼迷蒙。向月亮倾诉情感,触景生情。
第5、6首是以“月”之意象寄托思乡之情。第5首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望乡之诗,阿部仲麻吕18岁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此诗为其在准备回国之时的宴会上望月而作。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几年后,即将起程回国之际,看见一轮明月,感慨万千,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想起过故乡的明月,那轮明月可还是一样的明亮啊?表达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第6 首是作者从京都来到吉野,拂晓以为是明月照窗台,原来是积雪反射如月光一般皎洁。此首和歌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隐含着思乡之情。
7、8、9首都是寄托忧愁等情感的。第7首为悲秋之歌。诗中“千愁”与“一人”相呼应,明月普照大地,可并非只照我一人,与唐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脉相通。第8首是写依依惜别的友情。友人意外相逢,却又不得不各奔东西,就像这夜半的月亮,匆匆已无踪影。第9首是表达了作者退位之前的绝望之情。早已经不愿意在人世苟活了,但明月似乎勾起一丝留恋。
以上和歌都是以月亮这一意象来传达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且皆为一种悲伤的、忧郁的情感,但月亮似乎也带来一丝安慰与光明,使人心存希望。
(二)写景赏月之“月”意象
第10、11、12首都是比较单纯地写景赏月之作。第10首描写夏夜短暂,短到月亮还在云中,曙色就已经出现。11首是写生、赏月之作,秋风吹开云朵,露出皎洁的月光,风吹云动,月照大地,恬静和美。12首也是一首赏月之作。夏日清晨传来杜鹃啼声,闻其声却不见其影,好在还有残月挂西天。弥补了不见杜鹃的遗憾,呈现出一幅拂晓杜鹃啼鸣与残月当空的风雅景象。
五、中日古诗中“月”意象对比分析
以上数据如下表:
通过对以上中日古诗中的数据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中日古诗里的“月”意象都有两大内容,一是情感寄托,二是纯粹写景赏月。
2.中国古诗里写景类居多,有7首、占54%。日本古诗里情感类居多,有7首、占58%,
3.在情感寄托里,都有思乡诗,“中小学古诗词”有三首、占23%,《小仓百人一首》有两首、占17%,略为少一点。日本古诗里爱情诗有四首、占33%;中国古诗里没有单纯写爱情的,但有两首专门传达亲情的,占15%。另一首是忧伤寂寞之情(第3首)。日本古诗里有一首专门写友情的(第8首),另两首写忧伤之情的(7、9首)。总的来看日本古诗里情感类多于中国古诗,中国古诗里写景类多于日本。
4.都有写景赏月诗,“中小学古诗词”有7首之多、占到54%,《小仓百人一首》为3首、占17%,所占比例远小于前者。
5.表达情感古诗里,“中小学古诗词”里,多为积极向上明快之感;《小仓百人一首》多为忧伤之感,4首爱情诗和3首感怀诗都是一种闺怨、离情、伤心之作。
6.对于月亮的描述,“中小学古诗词”里几乎全部为“明月”,表现出的是一种夜空疏朗、月光皎洁的美好景色及良好祝愿;《小仓百人一首》多为残月、半夜月、胧月,比如1、2、3、6、8、9、10、11、12共九首和歌,烘托出的是一种忧伤、哀怨等氛围。
六、结语
以上“月”意象对比分析,只是限于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所选数据部分,如果扩大数据范围,也许会得出不大相同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大体上日本古诗委婉含蓄、细腻简约,而中国古诗热情多彩、富有情趣;日本古诗多抒情感,中国古诗除了情感以外,赞美自然景色的也占有相当比例。同样一轮月亮,日本古詩中呈现悲伤色彩,而中国古诗要明快鲜亮得多。
注释:
①以2015年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内必读古诗为例,83首。
②数字为在《小仓百人一首》里的序号。
③译文皆来自《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刘德润 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参考文献:
[1]刘德润.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铁军.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2015年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课内必备古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