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也谈动画片《父与女》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5134
徐康怡

  摘要: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语言的华丽铺陈,荷兰动画片《父与女》在短短八分钟时间的篇幅内,通过水墨画一般朦胧的影像,表现了一个父亲离开了年幼的女儿,女儿穷尽一生等待父亲的故事。影片感动了无数观众,很多人被女儿那份坚守一生的寻找和等待感动得热泪盈眶。无疑,动画中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俄狄浦斯情结”,同时,也是我们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父与女》的作者非常明了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他言简意赅,通过叙事方式的表达,借助情感依赖的传递,透过动画场面的刻画,传递了一份浓浓的充满正能量的俄狄浦斯情结。本文就俄狄浦斯情结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情感疏导使孩子健康成长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动画片《父与女》;俄狄浦斯情结;情感疏导

  “俄狄浦斯情结”是让当代家长们纠结、矛盾的一个课题。虽然,这个词汇本质上并不具有批判色彩,但是传统意义上看,更多是包含一种又爱又恨的人性无奈。荷兰动画片《父与女》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我们研究社会人性与家庭人伦之间的矛盾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帮助。短短几分钟的动画,感动了无数人,也获得很多有含金量的奖项,足以证明“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洪水猛兽,而只是人性中非常原始的一种情结,现代教育如果加以合理运用,完全可以避害趋利,很有可能帮孩子成为一个品质优秀、性格坚强的人,并且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就动画片《父与女》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及现代家庭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家庭教育者的重视,有所收获(隋春艳,2010:50-51)。

  一、概述

  秋日的傍晚,骑单车的父亲和骑单车的年幼女儿,他们穿过树林,骑过草地,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深深地拥抱女儿,登上了小船,渐渐远去,再也没有回来。女儿等到夕阳西下,只好一个人骑着单车回去了。从此以后,女儿每天骑着单车来湖边等候,四季轮回,风雨无阻。岁月匆匆,小女孩慢慢长大,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年迈的她步履蹒跚,依然推着单车,来到干涸的湖边。她走进杂草荒芜的湿地,躺在破旧的小船里。此时,时光倒流,年迈的女儿回到了少女时代,投入了父亲的怀抱。——这是动画短片《父与女》所描述的故事。其作者是荷兰漫画家、插画家、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该片曾荣获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阿纳西大奖和其他一系列大奖。通过这部影片,展现出了一个普通女儿的俄狄浦斯情结(郭雨微,2014:32-34)。

  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俄狄浦斯不认识自己的父母,曾经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了心中痛苦,他就刺瞎了双眼,流放了自己。现在的中文语境常常将其概括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从某种含义上讲,这种情结会受到社会道德伦理的压力,因而会发生人的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倾向。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懵懂无知的幼儿,往往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很大程度是由于双亲关爱偏好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就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朦朦胧胧的俄狄浦斯情结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二、俄狄浦斯情结在《父与女》中的体现

  (一)在叙事方式中的表达

  作者采用了极其简洁的叙事方式,影像也极尽朦胧。电影的两个主角:一是骑着单车的中年父亲,还有一个是骑着单车年仅几岁的女儿。两人几乎看不清相貌和五官,观众只能通过电影字幕和叙事方式分辨出来,那是一对父女。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小女孩骑得很轻松,象征着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最终,陪伴她、保护她的父亲还是离开了她,父亲划着具有象征意味的小船奔驶入茫茫大海。是失踪?还是死亡?是有心?还是意外?影片看不出来,总之父亲再也没有回来。 小女孩等了很久很久,终于,做出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那就是独自一个人骑车回家。从此,她以后的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也许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承担。之后,不管寒来暑往,还是风霜雪雨,渐渐长大的女儿都会来到当初分手的地方等待,等待。直到有一天,年迈的女儿就要走不动了,她才放下了陪伴了她一生的单车,踏上当年父亲远去的小船。在女儿的幻想中,一份浓郁的俄狄浦斯情结展现无遗,她又回到了自己年少的时光,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投入了曾经温暖的怀抱(赵元元,2013:9-10)。

  (二)在情感依赖中的传递

  电影中,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又饱含深情的细节,一次又一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譬如在影片开始父亲即将与女儿永诀的前一刻,有这样一个细节:开始父亲走向码头,走到船边后,似乎若有所思,回过头又冲了回去,他一把抱起女儿,深深拥抱着女儿,似乎倾诉着无尽的眷恋和不舍。然后当他第二次走到船上,恋恋不舍地坐上小船,划向了远方,再也没有回来!再譬如,在影片即将结束女儿与生活诀别的部分,已经年迈的女儿决定离开那辆满载她一生梦想的单车,两次她都没有将单车支好,当单车再一次倒下的时候,她似乎有点不舍,但还是做出了放弃的最后决定。单车象征着什么?她的家庭、事业还是其它的什么物质类财富?我们不知道。只是我们看到女儿最终放下了一切,叶落归根,她满怀着无限温存,踏上那叶已经破旧的小船,回到了那个牵绊了她一生的起点。影片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情感依赖的描写,为俄狄浦斯情结对女儿一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做出了最为合理的交代(吳琼,2014:71-73)。

  (三)在动画场景中的体现

  有理由说,这个动画的制作团队肯定是借鉴吸收了东方艺术元素,尤其是场景的铺设,非常具有中国水墨画色彩,兼有传统版画风格。首先,是季节的交替:父女分离的时候,是分手的秋季,树木即将凋零,路边的野草似乎已经昏黄;白雪皑皑的冬季,女儿毫不畏惧,踏上单车,等待奇迹;春寒料峭的春天,裙角飞扬的女儿满含着希望的种子逆风起步;大雨滂沱的夏天,泥泞的道路也没有阻挡那辆坚强的单车;直到影片结尾,女儿最终放弃一切的时候,又是一个轮回的深秋。其次,是场景的变换:影片开始部分的茫茫大海到最后已经变为湿地,这不就是沧海桑田吗?影片中,单车过去了一辆又一辆,单车的样式也有多次的变化,单车成为影片最重要的道具,那么,单车代表的是什么?飞滚的车轮代表着什么?是时间?是生命?还是流逝的年华?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这不就是如雾如电的人生吗?影片中,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随处可见:叽叽喳喳自由飞翔的小鸟,水中的骑行剪影和大树的倒影,甚至自行车轮踏过水洼所飞溅的水花,这一切一切的细节,都变得“活”了起来,使简单的情节跌宕起伏。第三,留有想象的空间。动画中随处可见片片空白,非常像中国的山水画,有一种技法叫“留白”,留下没有沾染任何笔墨的空白,可以是天空,也可以是水面,还可以是大地,也许是云,也许是水,也许是雾,观众想到的是什么,便可以是什么。这种场景的铺设,淡化了旁支细节,突出了主题,让所有观众的眼睛能够更加集中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上,心灵更加容易靠近那些场景,仿佛置身其中,仿佛融入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观众的情绪会被影片所带动(郑芳,2014)。

  三、俄狄浦斯情结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

  (一)俄狄浦斯情结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关于俄狄浦斯情节,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褒贬不一,其中大部分人是持有反对态度的。这些,从古希腊神话的根源就可以看到端倪:命运之神安排俄狄浦斯离开自己的父母,却在长大后遇到自己的父母,并且杀死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这些违背伦理的事情,却发生在一个有良知的年青人身上,于是他深深自责,陷入了极度痛苦的漩涡。于是有了俄狄浦斯情结一说。现实中,孩子除了难以描述的朦胧亲情,还有难以启齿的心理矛盾。这种心理,最初在孩子的心中是朦胧的,抽象的,因此家长常常在孩子心中具有榜样的力量,而孩子常常或多或少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不认同自己的性别,有同性恋的心理,二是沿袭异性亲人的特征,用来印证自己的心理符号,三是无法维持比较长久、稳定的家庭关系,变得不易相处,孩子成年结婚之后,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婆媳之间关系,容易产生矛盾。这些支离破碎的细节,往往会导致孩子内心的深刻的矛盾。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那个非常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研究理论对后代心理学家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今天,毫无疑问可以断定,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在他根据个人推断、个人经历以及少数个例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理论,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而如何教育孩子成长,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让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成为作为父母的必修课,也是应该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疏导孩子反常的情绪

  为什么从这部感人肺腑的《父与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呢?那是因为,尽管影片中对父亲以前的生活没有描写,但是从父亲的遽然离去后女儿的那份坚持,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在女儿身上投射出了父亲从前的影子。父亲肯定是一个坚强勇敢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优良的品格和做事情持之以恒的态度,影响了女儿的一生。女儿一生都盛满了父亲榜样的力量,她依旧是骑着单车,在人生的四季中辗转轮回,她以自己的坚持,不断来往于希望与失望中。此时,也就解释了影片所有等待情节的合理性。因此,当身边的孩子出现类似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我们不妨坦然面对,正面去理解孩子,并且合理的利用这种情结给他们心理带来的吸引力,引导孩子鉴明哪些才是他们应该学习、效仿的部分,哪些是不应该的。当孩子出现焦虑、狂躁、郁闷等反常情况的时候,要适当劝导。就像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故事,父亲教会了女儿如何生活,如何面对困难,让她情感有所依附,但生活独立,不依赖任何人。后来女儿所表现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李春燕,赵洁,2012:184-185)。

  四、结论

  今天,在我提到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做父母的还是心怀忐忑的。因为他们很难区分,也很难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内心纠结,又怕又爱。我想,通过这部动画,我们是应该学到些什么了。尽管电影对父亲以前的生活没有任何描述,但通过父亲对女儿人生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是父亲优秀的品质深深影响到了女儿,使得女儿在困难面前,勇敢、积极面对就是不二选择。因此,当父亲离开以后,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雪雷电,从懵懂无知的孩提到豆蔻年华的少女,从成熟坚毅的少妇再到白发苍苍老妪,女儿都表现出了人生中最闪亮的一面,这些都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无价之宝。当然,这也是打动观众内心最柔软部分的法宝,成为影片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假如把这种感情看做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话,我想,这种情结就是一把利刃,如果父母没有做到榜样的形象,甚至对孩子看似过分的言语或者行为讽嘲、打罵,可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利刃伤害,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反之,如果父母能够合理的引导,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困惑,迎难而上,孩子肯定会运用自如将这把利刃挥舞起来,在未来的生活中披荆斩棘、扫除障碍,收获丰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隋春艳.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听语言分析[J].电影文学,2010(20):50-51.

  [2]郭雨微.论动画短片《父与女》中永恒的轮回[J].电影评介, 2014(20): 32-34.

  [3]赵元元.浅谈莫言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9): 9-10.

  [4]吴琼.俄狄浦斯/反俄狄浦斯情结——对一个大众文本的话语解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3): 71-73.

  [5]郑芳.志贺直哉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6]李春燕,赵洁.解读约翰·麦加恩《告别》中男主人公的俄狄浦斯情结[J].芒种, 2012(4): 184-18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