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神论》是西晋元康后期鲁褒在社会腐朽,纲纪大坏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在赋中,作者对当时腐朽社会的从各个方面揭示了金钱的起源和特点,金钱的重要作用,以及金钱那巨大的力量。借以对当时以金钱为尊的社会风气给以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鲁褒;金钱;社会;《钱神论》
鲁褒,是西晋时期的隐士,《晋书·鲁褒传》记载曰:“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西晋是以欺诈和屠杀为主要手段取代魏氏政权而建立起来的,在司马氏统治集团的领导时期,上层统治者们在生活上极其的腐败,在政治上腐朽黑暗。他们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不堪。鲁褒对当时风气无法隐忍,于是作《钱神论》来发泄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在赋中,作者假想出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以他们的对话对当时社会的滥用经济权力和对金钱崇拜之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鞭挞,在文中,作者文笔谐虐辛辣,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的对金钱的神通广大进行铺排。被誉为“借咏钱以嘲世的千古不朽之奇文”。①文章从各个方面对金钱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描写。
首先,作者在开篇的首段便用一个被金钱腐蚀心脑的花花公子——司空公子和“徒形空手”、头发花白的綦毋先生见面对话,借他们之间的谈话把表明这位“盛服而游京邑”的司空公子对钱财的迷恋已经深入骨髓,他教训綦毋先生,认为他有才学但是却不识钱的重要性。批判他不能与时同步,虽有才学却是不明晓世道,不合时宜,不能意识到钱的重要性,清谈诗礼却一无所用:
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詩》不云乎: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患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昔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虽曰己学,昔必谓之未也。先生曰:昔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己。公子拊大笑曰:固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遗剑刻船,賿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司空对綦毋先生的讽刺诗及其可笑的,在他看来,只有富贵,有钱财之人才是真正的尊贵之人。他的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在西晋时期,上层的豪门贵族他们有着巨大的政治权利,他们用这种政治上的特权却来掠夺广大民众的财富。使得当时官僚用各种方法聚敛钱财,奢侈铺张成了一时风气。在《晋书·刘毅传》中,刘毅就曾当面批判过司马炎:“恒、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面对着这种污秽之风,也难免司空公子说“时易世变”。
其次,鲁褒还借用了前人的观点,以说明货币的起源和特点,如谈到金钱的起源之时用了这样的语言:“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业桑,以币帛为木。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像地,外圆像天。大矣哉。”在这里作者把铜钱的起源神圣化了,将铜币的起源归结为神创造的,似天地般大,可说是神物。不仅如此,在描述货币的特点时,也将其神化,认为钱币有乾坤之象,并首次使用后来被大家用来形容金钱的的“孔方兄”一词。原文为:“钱之为礼,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里对金钱特点的描写,表面上说明金钱是如何的神圣,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实则是与后文写金钱的作业相关联,从而与后文一起,来反讽当时将钱财看的比人格和尊严更重要的社会恶习。
最后,鲁褒在赋中采用大量的篇幅,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各个方面来铺排钱财的作用和力量,甚至将其视为万能之物。在生活之中将其称为“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在一个人的仕途生活中钱的作用表现在“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一个人的前途与仕途与钱财的多少密切相关,所以使得当时的上层不断地积累钱财,使得广大的下层人民生活困苦交加。作为有识之士的鲁褒对这种现象给予了深深的讽刺。尤其是批判将钱的多少与人的生死安危联系在一起的现象:“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另外,文中也提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昔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 这里文中就将金钱说的宝贵,有钱则富昌,无钱则贫弱;人情之冷暖,地位之尊卑,乃至人生之安危,均在钱之有无多少,反映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恶劣风气。面对这种现象,鲁褒痛心疾首,唯有诉诸笔端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此外,对于金钱的力量,作者也是尽力铺张,并且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议论,几乎是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形容金钱的用途。将钱视为万物的主宰,超自然的神灵。文中也提到“天不如钱”,认为富贵在钱不在天,富贵在钱不在天,生死无命在于钱,智愚勇怯操于钱。对钱的威力,作者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对唯钱是视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鞭挞。原文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昔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之智,卞庄之勇,内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己。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接,名誉益彰。”作者采用大量篇幅铺写金钱之万能,在骨子里却深含金钱乃是万恶之源的深意,金钱使人泯灭人性,变得贪婪无耻。金钱可以使黑白颠倒,美丑互换,它可导致人们利欲熏天,导致世风大坏。
在艺术表现上,赋中采用了大量的诙谐幽默,细心推敲出的语言,一世俗的口吻来唐突经典,让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对话变得有趣生动。在文章中采用很多经典著作和古人口吻,如:《诗》不云乎……《礼》不云乎……《易》不云乎……”、“子夏云”等等。此外,还运用了大量的俚语俗谚,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意思表达的恰当到位,如“钱无耳,可使鬼”、“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等,这些语言都使得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看似欢快的语调下隐藏着对唯钱是视现象的强烈的讽刺之意,很好的表达了鲁褒愤世嫉俗的感情。
总之,鲁褒用诙谐、生动的语言揭示了西晋时期纲纪大坏、世风日下的现实,对统治集团和贵族们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嘲讽、控诉与批判。这篇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带给后人很大的启发,也对于我们今天一切向钱看的不正之风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王琳:《六朝辞赋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157页。
参考文献:
[1]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王琳.六朝辞赋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欣士敏.鞭挞货币拜物教的刺世之作[J].福建金融,2002(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