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化形析字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2676
杨璐

  摘 要:汉字是表意文字,组成汉字的部件可拆可合,离合汉字部件可以达到新颖别致或含蓄幽默的效果,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陈望道提出化形析字将汉字的形体纳入修辞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汉字的研究。

  关键词:汉字;化形析字;借形;拆字

  “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联,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根据陈望道先生的分类,可以将析字分为三种方式:化形、谐音和衍义。化形析字是通过增损、离合或借用汉字形体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辞格。汉字是由部件组成的表意体系文字,而组成汉字的部件往往能独立表示意义,大多数汉字可以自由拆分组合,化形析字正是利用了汉字这种特殊的结构特点。

  一、化形析字的类别

  化形析字主要有三种类别:离合、增损和借形。离合法是在字形结构上把汉字的部件进行分析,并在读者重新组合下构成新字,并借此达到修辞目的的一种方法。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即为“凤”,“二令”即为“冷”,“人木”即为“休”。这几句判词巧妙地利用了离合的修辞手法,道出了王熙凤最终被丈夫休弃的悲惨结局。

  增损法是指把字形增加或减去一部分组成新字。如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的“且介”二字是由“租界”二字而来,“租”字减去“禾”为“且”,“界”字减去“田”为“介”。用“且介”暗示了当时“半租界”的社会现实。

  借形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式,借形只利用汉字的形体,并不涉及字义。陈望道曾在《修辞学发凡》中举例:“芸问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计此。大笑而散。(《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非夫人之力不计此”,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晋文公语。但晋文公所谓“夫人”系指秦穆公,“夫”音“扶”,“夫人”犹言“此人”,此处却借作夫人太太的夫人,藉以应答芸夫人的引用问句。而其所以借用,全在此夫人的“夫”字与夫人太太的“夫”字字形相同,所以它是一种借形的应境法。

  二、化形析字的应用

  形析字有诸多用途,主要运用于制作对联、字谜、酒令、等方面。利用汉字部件可拆可合的特点,可以巧妙地构成语义通达、情景高远的对联。 唐伯虎点秋香时所对的“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上联“十口心”合成“思”,下联“八目尚”合成“赏”,委婉地表达了对秋香的喜爱之情。

  在古代,人们很喜欢根据汉字部件的拆分离合来制作字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谜面字中共同的构字部件为谜底。如谜面“藏怒宿怨”谜底为“心”;“甜咸苦辣”,各味具备谜底为“一”。将文字拆分构成谜面或谜底。谜面“自古同心结白头”,谜底为“憩”。错位析字即利用谜两个文字之间互换部件或笔画重新组合以成谜底使谜底扣合谜面。如谜面“大胆改革”,谜底“明天”。

  三、“囧”字的借形修辞分析

  “囧”是一个象形字,《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象形。许慎认为“囧”是指窗牖玲珑透亮之状。古代文献中有关“囧”的例证并不多,江淹《杂体诗·效孙绰<杂述>》:“囧囧明月秋,凭轩咏尧老”,李善注引《仓颉篇》“囧,大明也”。也有学者考证囧的意义与太阳有关,“取象于烈焰流动的正午太阳大明之日”,这之间的分歧本文不做讨论。无论是指窗户还是正午太阳,“囧”最初的意义与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郁闷、无奈”的意思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实际上,表示“郁闷、无奈”之意是“窘”字。《说文解字·穴部》:窘,迫也。从穴君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窘的本义是艰难被动。这个意义也是现代汉语中“窘”的基本意义。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往往是用“囧”来表达“窘”的意义。因为“囧”字的楷书外貌与人失意的表情十分相似,人们借用“囧”的字形来笑成自己处于无奈为难的环境中。

  “囧”在网络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义项,人们利用已有的词语表达新义,从而造成其语义的增加,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借形赋义。根据《借形赋义——当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语义扩张模式》一文中的分析,借形赋义可以分为修辞性和非修辞性。其中修辞性的借形赋义是指“利用不同的修辞手段,借用已有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意义,其中谐音赋义是借形赋义最常见的一种。”“谐音赋义是利用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或汉字达到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囧”“窘”二字字音相同,但字形和字义都不同。“囧”表示“郁闷、无奈”正是谐“窘”的音增加了新的意义。

  借形中的谐音赋义与谐音双关是不同的,双关是“有意词语的多义性和同音关系,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是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双关修辞的运用要关顾两个方面意义:字面义和字里义。谐音双关是“一个词除本字所含的意义以外,同时兼有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本意是表面的,谐音词语的意义却是内藏的”。如广告语“一毛不拔”(牙刷广告),“万无一失”(密码箱广告)等。而谐音赋义的词语并没有字表和字里的双重含义,在网络世界里,人们使用“茶具”一词,或者表达“喝茶的用具”,或者借用“茶具”的字形表达“差距”的意思,目的是达到语言的新颖和与众不同及幽默。

  “囧”字的流行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第一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是“囧”流行的社会因素。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新颖、幽默、快速的语言使用环境。第二是人类心理的联想机制,人的语言活动与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无论是哪一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当人们看到“囧”字时,根据其字形特点,很容易联想起人处在无奈为难时候的表情。在这种相似点的激发下,人们对“囧”字有了新的认识,并在网络环境中大量使用,并达到自嘲、风趣的修辞效果。第三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演变而来,汉字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不断加强,但还有不少汉字仍保有很强的形象特征,人们在利用这类汉字时,能利用这类汉字的形体表达事物地状况,逼真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囧”字的借形修辞正体现了这类汉字具有图画性,形象性的特点,“囧”字能直观地表达无奈的心情,这是“窘”不能达到的。

  四、拆字辞格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七说:而又云“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古、月”是汉字“胡”的拆分,顾炎武的观点是将离合修辞当作析字。陈望道则将析字细分为三类,将离合归入化形析字中。无论是顾炎武对析字的定义,还是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离合的修辞的举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拆字的典型。

  曹石珠在其论著《汉字修辞学》中第一次提出“拆字格”这一术语,他归纳了汉字修辞的九种手段:拆字、并字、借形、增笔、减笔、联边、合形、倒字、变形。曹石珠提出:“拆字是对汉字形体的独立运用,拆字的本质是汉字形体的随意性拆分”,他认为:“离合包括拆分汉字和合并汉字两种完全相反的利用汉字形体的方法”,他明确地认识到离合与拆字的不同,拆字和并字是属于离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辞手法。他有说:“我们所说的拆字只是陈望道析字中很小的部分,只相当于陈望道化形析字中离合这个小小类中离的这一部分。”曹石珠把拆字等同于离合中的“离”并不完全正确,在拆字格的实际运用中,拆中有离有合,并不能直接将拆字理解为“离合中的离”。

  在学术界,人们对拆字的分析多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字谜中的拆字》、《字谜中的拆字新论》等。从理论角度出对“拆字”进行阐述的论文较少,目前仅见一篇硕士论文《论拆字》(陈晓新,湖南师范大学)。该文指出拆字是“作者礼,读者合”的修辞现象,并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拆字的本质,“拆字是作者利用汉字形体创作和读者利用汉字形体理解作者的修辞想象。”在具体运用中,是作者在对汉字进行拆分,而读者则是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将“分字”组合起来。

  无论是借形还是拆字都与陈望道提出的化形析字密切相关,中国的汉字学问博大精深。汉字在形体上具有稳定且灵活的结构基础,有可分可合的再生能力,让人们可以利用汉字的形体发展不同的修辞手段,丰富汉语的修辞方法。目前,人们对辞格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语言运用的层面上,不可否认,语言层面上的修辞运用是主要的,汉字的修辞分析处在从属地位,但处在从属地位并不代表着汉字修辞并不重要,对汉字修辞的研究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陈晓新.论拆字[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

  [3]刁晏斌.借形赋义——当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语义扩张模式[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5.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