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母女关系几乎是谭恩美所有小说作品中的主线。在《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以其特有的女性笔触描写了众多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最终和解,这不仅仅是作家本人经历的艺术折射,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的反映了东西方异质文化间的冲突及融合。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接骨师之女》;母女关系;矛盾冲突;文化冲突与和解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谭恩美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颇具影响和声誉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继汤亭亭之后谭恩美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中又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在与中国学者张子清的访谈中十分形象地比喻说,谭恩美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打开了闸门。[1]相較于其他作家,她的作品中多了不少反映文化冲突和差异的元素。另外,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关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她突出呈现和描写在两种异质文化摩擦和碰撞的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中,除了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之外,小说主题均侧重探讨母女关系。本文以《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这两部小说为例,以家庭问题为切口,通过联系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和透过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背景,深入剖析了该作家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所蕴含的意义。
一、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是作家本人经历的艺术呈现
在《喜福会》的四对母女中,吴精美是与谭恩美本人角度较为吻合的,薇弗莱·龚身上也该有不少她的影子。吴精美一看就是个乖女儿,端丽柔顺;薇弗莱则是俏丽时尚,比较自我。她们两个人,应该是谭恩美的一体两面。谭恩美的某些生平资料中也曾提到,她的母亲在晚年时才告诉她,她在中国大陆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这个秘密深深震撼了她,她第一次回中国去找到了这两个姐姐。她与她母亲的冲突是最剧烈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无论她怎么努力,都难以取悦她那个严厉、挑剔、难以伺候的母亲。这与薇弗莱的部分是吻合的。
谭恩美曾经说过:“要真正成熟,要在‘世界之间所处环境中获得一种平衡,人们不能只信奉新美国方式而摒弃旧的中国方式,那是孩子气的作法。人们应该使两者“和解”,要能容纳过去的一切。”谭恩美的这段话间接表白了她本人的创作意图。她从撰写第一部小说《喜福会》开始就企图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从个人的记忆出发,建立一个特定的观察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将自我经历放大,将家庭矛盾、母女之间的冲突提升到文化冲突的层面,并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寓言化。她的写作主题中母女关系是她始终如一的关注点。《喜福会》写四对华裔母女的经历与情感,此书她题献给她的母亲;《接骨师之女》仍是探索她与年老的母亲之间问题的根源及解决之道。而谭恩美本人与母亲的关系也颇有曲折。谭恩美在《命运的反面》里自述曾在十六岁时,为了新交的男友,和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母亲把她到墙边,举着切肉刀,刀锋压在她喉咙上有20分钟。最后,她垮了下来,哭泣着求母亲。母亲才把切肉刀从她脖子上拿开。尽管有过矛盾和冲突,但对于谭恩美来说,母亲始终是她灵感的源泉。
二、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体现
谭恩美作为美国出生的美国移民,成长于美国文化环境之下,接受的是正宗的美式教育。小说中的中式传统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而是西方文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式解读。谭恩美作品中的描写的母女关系多由细节呈现而出,比如反复提及的母女矛盾。《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都是背井离乡奔赴美国,对自己的女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其中一位母亲吴素云的愿望是将女儿吴精美培养成出类拔萃的钢琴家,她给好几户人家做清洁工。另一位母亲龚琳达,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完美无缺”,为了把女儿薇弗莱培养成象棋大师也是费了极大的心血。“她一出世就是在美国, 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有。”[2] 但事与愿违,母亲们对孩子们的严格教育与管束, 在女儿们看来是“挑剔出种种的不足与缺陷”,认为“对别人太苛刻,那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3] 这种中国式的传统苛刻的教育方法与女儿们宣扬个性和自由的西方思想激烈排斥水火不容,母女关系的紧张正是由东西方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造成的。
在《接骨师之女》中,类似的母女矛盾也处处可见。母亲茹灵悉心照顾女儿;却忽略了女儿的内心。接受的却是美国文化和美式价值观念的熏陶而成长起来的女儿露丝对中国式家长的过度要求感到十分反感,甚至引发了冲突。比如,进入青春期的露丝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日记中记录了露丝对他人的好感和被骚扰的烦恼。接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茹灵认同家长的权威,试图通过偷看日记来掌控女儿的成长。茹灵翻看女儿的日记导致了两人的矛盾大爆发。因为在拥有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的露丝看来,茹灵的行为是“犯下了入侵的大罪”,是对自己隐私权的侵犯。[4] 这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也能看出华裔女性这一特殊身份之于美国移民母女的不同意义。
在众多作品的母女冲突中,谭恩美呈现的多是接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传统中国母亲对子女表现出来的权威与严厉,也展示了作为移民第二代的女儿们的独立自主和反抗意识。后者从反感母亲的专制到感知母爱,从完全西化的自由反叛到成熟的接纳传统理念,谭恩美同样描绘了作为第二代移民的成长和回归之路。[5]在《喜福会》中,当许露丝的婚姻遭遇危机时,母亲许安梅既感到痛心,又感到必须要用自己的能力去鼓励女儿赢得自尊和权利。她这样跟女儿说道:“我并不是要挽回你的婚姻,但至少,你自己,也应该大声说几句什么。”[6]露丝也的确从母亲的言语中受到了鼓励,感受到了母亲深沉而悠远的爱,这也使得她下定决心去勇敢面对婚姻并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盾和冲突。“谭恩美小说中那些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中国母亲,她们虽然与已经美国化的女儿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她们却是两种文化的参照系,是女儿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求助对象。”[7]《接骨师之女》中的女儿露丝在她自己成为母亲之后,无论她先前有多么的痛恶母亲茹灵的管教方式,可是作为母亲的露丝却又采取了与茹灵如出一撤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光轮回,千帆过境,她终于明白了站在母亲的立场上该如何去承担责任、作出牺牲和忍受不被理解的苦楚。
三、结语
母女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也是很多作家作品的着眼点。谭恩美的小说作品中着重刻画的母女关系不仅仅是其本人创作的一大鲜明特点,更留给了读者和研究者无尽想象和探讨的空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家本人的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势必会在作品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谭恩美自身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与母亲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就是其作品最生动的一种解读。再者,作为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谭恩美作品中描写的母女关系更应该放到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不同的两代人代表的是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他们之间的情感冲突和融合更多的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和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冰,王立礼.华裔美国作家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3][6]谭恩美.程乃珊等译.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田雨.评《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J].史哲文艺,2013(7).
[7]宋占春.从冲突到融合——论谭恩美《接骨师的女儿》中的母女关系[J]. 科技信息,2010(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