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声告白》讲述了生活在父母亲愿望下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探寻自我身份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身份认同角度来解读主人公从成长为父母设定的另一个自我到摆脱束缚并最后找到真正自我的全过程。
关键词:《无声告白》;华裔;身份认同
美国华裔作者伍绮诗201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声告白》。该书一出版就受到关注和好评,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同时也斩获美国亚马逊网站2014年度最佳图书奖。书中围绕着华裔李先生家大女儿莉迪亚之死,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每个人心里所深藏的秘密。莉迪亚是李先生李太太的掌上明珠,父母亲相信她可以完成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因此莉迪亚的生活学习甚至是交友娱乐都是为满足父母的心愿。在莉迪亚突然逝去后,父母亲开始意识到女儿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和快乐,哥哥则坚信妹妹的死和邻居坏小子脱不了干系,小妹妹作为家庭的旁观者是唯一清楚姐姐死因的人。作者通过全知视角展现了这个家庭关系的混乱与失调,并且描写了主人公莉迪亚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身份定位的混乱以及最终寻找到真正自我的过程。
一、另一个自我的替代品——莉迪亚与母亲
小说中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是美国白种人,年轻时在拉德克利夫学院上学,她希望成为一名医生,从此过上与母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直到她遇到詹姆斯·李。玛丽琳没有实现她想成为医生的梦想,而是成了照顾孩子的李太太。玛丽琳没有忘记她的人生梦想—在结婚八年后才有机会再次回到学校,因为孕育着第三个孩子,也因为家中的另外两个孩子,她不得不放弃她的毕生追求。而大女儿莉迪亚,可以实现她的梦想,过上她想要的生活。 “玛丽琳不会与她的母亲一样,把女儿限制在丈夫和家庭的禁锢之内,过一辈子平淡麻木的生活。她会帮助莉迪亚实现她力所能及的目标,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庇护她,像培育观赏玫瑰一样帮助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它的茎秆塑造成完美的形状。 ” 莉迪亚每天都为成为医生做着准备,每年的生日和圣诞礼物都是医学书籍,甚至还得到过听诊器作为礼物。玛丽琳承诺会永远陪着她,“作为报答,莉迪亚也许下自己的承诺:做到母亲吩咐的每一件事。”玛丽琳与女儿莉迪亚的关系是畸形的。母亲因为不能实现梦想就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女儿,她从没有试图了解女儿内心的想法。 “她每次都是真心征求女儿的意见,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开口的时候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玛丽琳对莉迪亚提出那些超出她年纪和能力的要求,使得莉迪亚如同生长在一个由母亲制定好的模具中,她只能顺着母亲的计划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莉迪亚迷失了自己,她也许只是母亲的一个影子。
二、另一個自我的延续——莉迪亚与父亲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李是生长在美国本土华裔第二代移民。作为中学里第一位东方学生,他是孤独的。直到遇到玛丽琳。詹姆斯的潜意识里一直都害怕玛丽琳会有离开他的那一天,因为他们的不同肤色,他也是自卑的。为了避免他在成长中遇到的困境,詹姆斯鼓励莉迪亚去交朋友,去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当莉迪亚试着打电话约同学去滑冰时她看到“詹姆斯的眼神亮起来,仿佛云层被强风吹散。她现在看到的他,一定非常接近他年轻时的样子,稚气、乐观,只要希望尚存,他的眼里就能射出明亮的星光”。莉迪亚知道只有这样父亲才会开心。“她父亲非常关心大家都在做什么。你去跳舞,我很高兴,亲爱的——大家都去跳舞。你的头发那样弄很好看,莉迪—— 大家最近都在留长发,对吗?当她微笑的时候,你应该多笑笑—— 大家都喜欢爱笑的女孩。好像一件衣服、一头长发、一个微笑就能掩盖她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作为父亲的詹姆斯忽略了莉迪亚内心的真正想法,也没有去试着理解作为一个黑头发黄皮肤却有着蓝色眼睛的混血女孩想要融入白人圈子是多么困难。
三、寻找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莉迪亚
从小生活在母亲设定的”模具“和父亲要求的规范中,莉迪亚从未想过她真正想要什么。母亲强迫她去学习那些她不喜欢的课程,父亲要求她搞好人际关系。莉迪亚想要逃离这个怪圈。曾经她许诺要做到母亲吩咐的每一件事,现在“她已经开始感觉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 杰克将心中深藏的秘密告诉她后,莉迪亚突然醒悟“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她决心改变一切。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 莉迪亚在生命的最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对于她来说,死亡意味着新生—从此刻开始,她终于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
小说探寻了主人公莉迪亚从带着父母的期待生活,不知如何对自己身份定位到最后终于找到真正自我的全过程。正如小说开篇的那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美]伍绮诗. 无声告白[M]. 孙璐,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2]唐书艳. 美国华裔文学中身份与声音问题探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吴荣兰. 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J]. 福建:厦门大学
[4]胡泽英. 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 北京:外交学院,200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