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营造创新环境——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0734
宋太勇

  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极力倡导创新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批评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当然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过程,他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学生要有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提倡质疑,欢迎学生向老师“叫板”。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肯定,特别要大力赞扬那些不为众议所左右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答案,也不要简单否定,要肯定其合理的。须知创新能力人人皆有,决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师创造诸多条件的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

  二、唤起创新意识——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聪明才智,才能释放创新激情。

  首先,巧妙设问,激发思考。教学环境上巧妙设疑,构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遇到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成为探索者,通过质疑-揭疑-释疑,在探索和研究中增长智慧和才干,体验成功的欢乐,发展创新能力。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一书的精髓是“启发我们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的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着指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问题. 这些都是教我们老师去如何提问,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多问学生“还有什么办法?”“想想看,试试看”。教师巧妙的设问可以拨动其探求知识的心弦,产生疑而不能解又欲解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波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识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适当引导,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范畴很广,其中包括: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两种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数学中就有很多“一题多解”的例子,比如:二年级的《乘法的认识》,计算方阵的总人数,可以横行×竖行,竖行×横行,分解式或者综合式子。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给足学生观察和计算的时间,让他们体会“有些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决的”,训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再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中,出示11-2=?可以让学生说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说:将2分成1和1,11-1=10,10-1=9,有的说将11分成10和1,10-2=8,8+1=9,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问题也就解决了。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个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五年级的《还原问题》,还原即“倒过来想”,根据现在来推想过去。学生创造性的逆向推理,并创造性的用图式来表示整个过程,尝试新的方法,自然学生会很感兴趣。

  另外,注重数学猜想也是撬动创新灵感的杠杆。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以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同时猜想也是科学创造,科学发明的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索具有创造意识的简捷方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两边都不种树,一端种树,两端都种三种情况下,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在请学生通过实际的模型操作,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得到发展。

  四、感情升华 自觉创新

  一个人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的结合,他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一个心理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够增强满足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感到快乐。当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要给予肯定,并提示做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再创造者”。营造开放的解题空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回答问题,体会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乐趣,使之爱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使学生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活动中体验付出后的快乐。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呼唤,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责任重大。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我们不妨将有限的课堂创新衍生到课余的活动中,比如布置适当的创新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孩子的创新灵感才能不断延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