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吴荣光与阮元书法交游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1606
摘 要:吴荣光是清代嘉、道年间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康有为对吴荣光有高度评价:“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本文考察帖学名家吴荣光与碑学先声阮元的交游,以期管窥晚清碑学传播的复杂过程。

  关键词:吴荣光;阮元;书法;交游

  一

  嘉庆四年,吴荣光中进士,阮元时官户部左侍郎,充任吴荣光的座师。从此,吴荣光与阮元就有了长期密切地交往。吴荣光在为人、为官、为学等方面均受到阮元的影响。我们从佛山博物馆藏吴荣光所画的《授经图卷》足见阮元在吴荣光心目中的地位。《授经图卷》是吴荣光于道光十八年(1838)所绘,纸本设色,纵38厘米,横132厘米。图写庭院一角,雕栏外碧池荡漾,院中有修竹掩影,右边植梧桐、芭蕉,有仙鹤闲游其间,当中三人分别坐于锦蒲之上,红衣者为吴荣光的老师阮元,右手捧书者为吴荣光自画像,旁边蓝衣者为阮元的学生何绍基(何氏也是吴荣光的学生)。师者传经授学,门生恭敬聆听。

  二

  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月,吴荣光因天津漕运事件失察而罢官,在生活上出现了“将历年所收书画易米,书箧为之一空”[1]的情况。是年十月,吴荣光捐复员外郎,在上任之前这段空闲时间里,吴荣光与阮元,翁方纲等人交往甚密,且多讨论经学和书画上的问题。据《吴荷屋自订年谱》嘉庆十四年条:

  迁居下斜街小屋时,阮以浙江巡抚改编修,寓居相近,日夕过从指授经义。

  余少时好为六朝骈四俪六之文,自罢閑后从覃溪先生、仪征师讲学,始知究心经义。[2]

  阮元除了在学术上为吴荣光解惑、授业外,在工作和生活上也极尽所能对其提携和鼓励。嘉庆十七年,吴荣光补授刑部员外郎,阮元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吴荣光:“刑部出入,所关甚巨,勿云幸矣。”[3]此等情景,此等话语,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师生之谊,更有老少情深。

  吴荣光于嘉庆十五年在佛山得到千古名迹《李唐采薇图》。嘉庆十七年,尚书桂芳代成亲王将此画借到成亲王府,成亲王题写了《伯夷列传》。道光五年携至黔南。道光十年在回京的途中被盗。道光十一年吴荣光重新购归。这幅名画在吴荣光手里有曲折的经历,他也异常爱惜。[4]除成亲王外,北京书画圈观赏过这幅画的还有翁方纲、蔡之定、阮元等人。阮元的题跋甚短:“道光六年正月廿日,阮元观于学海堂。”[5]吴荣光于道光五年九月回粤省亲,道光六年假满回京,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吴荣光均在广东;[6]道光六年正月廿日,阮元应在两广总督任内;“学海堂”是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立的书院。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我们猜测吴荣光回粤时期随身携带有名迹《李唐采薇图》,在广州后可能拜访过恩师阮元并将《李唐采薇图》借给其观赏,阮元观赏后并题跋。“学海堂”是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立的书院,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清代乾嘉学派学风的发扬和总结,是清代书院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受其师阮元影响,吴荣光于湖南巡抚任内在岳麓书院专课经史的“湘水校经堂”,同样成为那时湖湘之地研究汉学的重镇。

  道光十六年,吴荣光六十四岁在湖南巡抚任上,是年二月湖南学政龚维琳被劾,吴荣光受到牵连被命降四品卿至京候补。[7]在京期间,吴荣光拜见了尚在朝为官的恩师潘世恩(1769—1854)、阮元及好友程恩泽、蔡世松、徐松、吴式芬等人。[8]吴荣光此次入京与阮元过从最多,也常常讨论经学的问题。[9]阮元也于吴氏筠清馆得观吴荣光所藏《宋游昭春社醉归图》并有长篇题跋。[10]道光十六至十七年之间,吴荣光与其师阮元常为万柳堂之游。阮元常让弟子吴荣光“仿《赵文敏与卢疏斋宴集图》付拈花寺僧藏之”。[11]

  道光二十年,吴荣光六十八岁。是年四月,召入都,以年力就衰,原品休致。是年五月,吴荣光南归途中于扬州拜访了恩师阮元。吴荣光也许有预感,此时一别,师徒会成永诀,所以这次相会的时间达到了一个月之久。《吴荣光自订年谱》二十年条详细记载了这次难忘的会晤。

  五月启程归,道出扬州,谒仪征相国师。时予告带俸在籍,年已七十七,白头师弟矣!话甚长,先是余丙申(道光十六年)入京时,师已入阁,过从最多,别后摹绘师像附余小像于旁作《授经图卷》。师有五古诗和余韵。至时携卷行笈求师重题,盖师于考证经义及金石文字与余有同好也!师招游北固山、甘露寺,至焦山观《周鼎》、《定陶鼎》、《瘗鹤铭》、《马殷铜鼓》、余以手书《金刚经》一册施寺中。[12]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师徒二人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在这一个月里谈经论道、拜访名碑、赏玩书画,真是不亦乐乎!阮元题吴荣光藏《米元晖云山得意卷》对这次师生会唔也有提及:

  道光二十年五月廿八日,偕南海吴荷屋年兄放舟至北顾山,登凌云亭。是日风东南来,云雨满天低涵江水,金焦两山,云气左右竞出。亭中雨湿,几不能坐,谈及米家《云山得意图》,日暮归舟,荷屋即出此卷于行箧中,似预知此日登山看云而得意者。扬州节性老人阮元识。[13]

  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在2005年11月10日秋季拍卖会上有黎简的一幅山水画《夏山雨霁》。画中也有吴荣光的题跋:道光廿年五月廿有九日,宿焦山得观定陶鼎及周鼎、马氏铜鼓、杨文襄公玉带,再观斯卷。吴荣光。钤印:琴经老人(朱文)。这就说明吴荣光在游玩焦山各景之后,很有可能还和阮元共同赏玩了黎简画的这幅《夏山雨霁》。

  道光二十年五月,阮元还题观了吴荣光所藏的《宋拓定武兰亭序》,不过题跋甚短:“道光廿年庚子五月,扬州阮元观。”[14]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因为在《兰亭序》的问题上,吴荣光和其师阮元的观点是相反的。吴荣光肯定并极为推崇《兰亭序》,而阮元却对《兰亭》持完全否定态度。阮元在跋金陵甘氏“永和右军”的砖文时便明确提出对《兰亭序》的质疑:

  余固疑世传王右军书帖为唐人改钩、委托,即《兰亭》亦未可委心,何况其余。…… 唐太宗所得《兰亭序》恐是梁、陈人所书。欧、褚二本,直是以唐人书法录晋人文章耳。[15]

  道光二十年六月,吴荣光还在吴门交会了翁大年(1811—1890)、徐懋(约1766—1826)、张廷济(1768—1848)、顾沅(1799—851)、僧达受(179l—1858)等人,多为读画、观书、题图、刻石等事。[16]

  除了书画题跋外,吴荣光还常通过题诗唱和的形式与阮元保持交往。癸巳(道光十三年)正月, 吴荣光曾作寿诗四首庆贺阮元七十大寿。[17]阮元告归田里,吴荣光以“予告归田里”韵和阮元,并有《寄和云台相国师题余授经图原韵》。吴荣光写这两首诗时还提到,之所以画《授经图卷》是因为何绍基任福建乡试考官时期与自己相会,抚今追昔而作。[18]道光二十年,吴荣光游览甘露寺、焦山寺后,还曾用苏轼韵分别和诗两首呈阮元。[19]吴荣光曾给阮元所编《石画记》作跋文一篇,文中对其师阮元的功绩大加赞赏:“今此石画于以发上千古之知识,于以留下千古之真鉴,吾师之久大德业当视诸如此”。作文题跋之外,吴荣光还和阮元《石画诗》韵作诗一首:

  烟闲云淡天与谁,鲜明经用惟吾师。二唐七宋七元画,合唐十二宋四诗。诗首李杜各流派,画向南北分宗支。点苍山神听然笑,如斯粉墨宁顽痴。快观纵横文即笔,博采十六象而滋。已抹浓青上螺髻,亦留空白如羊脂。离离牛毛与蟹爪,严严黛色兼霜皮。天然绝去摸绘迹,毕宏韦偃夫何为。是画非画俗莫辨,有声无声当自知。吾师退食坐斋阁,众峰罗列名命之。灵心拈出神逸品,妙意节取清真辭。石不能言但点首,客乃大悟斋轩眉。复以小字书之册,中有真气相涵漓。假我三日米芾癖,扪之万遍索靖碑。 更赠数幅一幅赭,丹砂辉煌双鬓丝。[20]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吴荣光与其师阮元固然师徒情深,吴荣光从阮元处为人、为官、为学均受益匪浅。值得怀疑的是,钱泳和梁章钜都相当推崇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及《北碑南帖论》但在吴荣光的文集、诗集中竟然找不到阐述“二论”的文字。吴荣光与阮元的关系如此紧密,不大可能不了解此“二论”。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吴荣光从心底并不完全认同阮元的观点。吴荣光与乃师在碑帖问题的上的认识存在差异,我们也可从上文所提及的他们之间对待《兰亭序》态度的差异而管窥一二。

  余论

  阮元主要活动于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碑学理论的主要鼓吹者;吴荣光是阮元的学生,主要活动于嘉庆、道光二朝,是纯粹的帖学名家,通过考察阮元、吴荣光师徒二人的交游可以发现,晚清碑学传播由于受到地域差异、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晚清的书法史真相并非当今学界所谓“碑学笼罩”、“帖学式微”,恰恰相反,帖学依然是文人的书写主流。

  参考文献:

  [1] 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15页.

  [2]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16页.

  [3] 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17页.

  [4]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861.

  [5] 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861.

  [6] 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26页.

  [7]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中华书局,1987:3005.

  [8]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37.

  [9]先是余丙申(道光十六年)入京时,师已入阁,过从最多;吴荣光 .《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40页.

  [10] 道光十六年,阮元从吴氏筠清馆得观并识《宋游昭春社醉归图》;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863.

  [11]见吴荣光.《扬州万柳堂图卷书后》,吴荣光.《石云山人文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 (1498):178.

  [12]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40页.

  [13]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月:858.

  [14]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831.

  [15] 甘熙.《白下琐言》,卷三,转引自《兰亭论辩》,上篇[M].文物出版社,1997.

  [16]见吴荣光.《吴荷屋自订年谱》,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M].台湾文海出版社,40页.

  [17] 吴荣光.《石云山人诗集》,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 1497册,617页.

  [18]吴荣光.《石云山人诗集》,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 1497册,649页.

  [19]吴荣光.《石云山人诗集》,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 1497册,657页.

  [20]吴荣光.《石云山人诗集》,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 1497册,634页.

  作者简介:周利锋(1983–),男,湖南安仁人,硕士,广东嘉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史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