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亨利·米勒笔下的孤独患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9953
摘 要:《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的自传性小说,其中除了主人公米勒之外他还描述了其他几位男性形象,比如范诺登和麦克格莱葛。他笔下的男性形象都有一定的悲剧性色彩,最根本的原因是孤独。

  关键词:男性形象;悲剧性色彩;社会环境;孤独感

  亨利·米勒是美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以粗鄙的语言和露骨的性描写闻名。《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米勒早期自传体作品的代表作,分别回忆了早年在美国的生活和后来旅居巴黎的日子。在这两本书里,除了主人公米勒之外,其他几位男性,比如范诺登和麦克格莱葛都属于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所谓的“扁平人物”,其性格基本不经历发展变化的过程[王庆勇72]。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对性的饥渴和倾诉的欲望。虽然在描写的过程中有一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夸张的描写更加深刻的反映了米勒的主题—孤独。

  一、男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范諾登和麦克格莱葛虽然以平面化的特征展现出来,但处处渗透着悲剧色彩—对性的依赖以及无法克制的倾诉欲望。

  (一)对性的依赖

  范诺登想写书,但开不了头,因为他要求“绝对的原创”[Miller 105]。直接后果就是“我每天都得换新的女人,否则就不自在”[82]。但是,他对这些女人也没有感情,“我干那件事完全是机械的”[82]。虽然他自己也厌倦这种生活,但他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他已经无法逃离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牢笼”[刘悦 11]。麦克格莱葛和范诺登不同的是他一半生活在现实中。在别人面前,他是正派,认真工作的典型美国人,但在米勒面前就呈现出了本我:对性的热衷。他经常开车载米勒出去兜转,虽然临走时都会说“听着,今天夜里不找娘儿们,行吗?”[Miller 164],但不出一里,他就会把车停在人行道边上,跟漫步在人行道上的女郎打招呼,再说出一套千篇一律的行话,十有八九那女孩就跟他们走了。

  (二) 对倾诉的热衷

  范诺登一见到米勒就开始喋喋不休的独白,不给米勒回答和插嘴的机会,“听着,我知道你快被我烦死了,但我必须跟人交谈”[85]。在对范诺登近40页的描述中,90%都是他自己的独白——咒骂生活,咒骂他非人的工作以及他的便秘。他“想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全倒出来”,但不幸的是“全世界都包孕在他肚子里,在那里面腐烂”[82]。麦克格莱葛也迫切的想找人谈话,“你[米勒]是我唯一喜欢交谈的人”[169]。内心深处,他不能理解这个社会,而这种不理解必须以其他的方式发泄,所以他会说“为什么我拼命到处追娘儿们?为什么我整夜玩牌?为什么我同那些流浪汉鬼混?我需要同某个人说话,就是这样”[170]。只有在米勒面前,他才可以发泄他平日掩藏在面具下的灵魂。

  二、男性形象悲剧性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920s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颠覆了流行千年的“地心说”,使人们丧失了“宇宙中心”优越感;达尔文的进化论,剥夺了人的神性。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确立了一个分裂且不断冲突的自我。尼采的“上帝死了”,否定了人们的宗教归属感。世界大战导致了更严重的信仰危机。常耀信曾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生活的支离破碎感……没有了信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很难统一;因此,他们就感到生活已经支离破碎、混乱不堪……”[156]。不知道如何在这样喧嚣的时代生存,这些边缘人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追逐性和停不下来的倾诉。

  (二)个人因素

  孤独感就像癌症一样侵蚀着米勒笔下男性形象的肉体和精神,而他们就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一样,无法自救也无人能救。现实世界中,他们是格格不入的一群人,不能理解循规蹈矩的生活,认为“现代文明压抑下的人们已经奄奄一息,到处都是思想麻痹的人们”[郑文静 119]。他们孤独的生存,孤独的被误解,孤独的舔舐自己受伤的心,就像一群特立独行的倔强孩子。不知道如何发泄排遣就不断追逐女人和性以及在米勒面前滔滔不绝的独白式讲话。这是他们用来缓解内心的孤独和痛苦的解药,致命却无可奈何。

  三、结论

  虽然亨利·米勒笔下的男性大多都是扁形人物,但米勒恰恰是想通过他们一直沉沦的生存状态挖掘深层原因。范诺登和麦克格莱葛对性和谈话的极度热衷只是表象,米勒真正想表达的是他们是被现代文明异化了的一群人,无法跟其他人交流,感到极度的空虚寂寞。他们只是20世纪前几十年美国社会精神与物质发展不协调的受害者。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悦. “一个狂放不羁者的精神宣泄一论亨利·米勒北回归线的狂欢化色彩”. 山东大学, 2007.

  [3]Miller, Henry. Tropic of Capricorn. Glasgow: Caledonian International Book Manufacturing Ltd, 1993. Print.

  [4]---. Tropic of Cancer. Shanghai: Yilin Press, 1997. Print.

  [5]王庆勇.亨利·米勒小说的碎片化特征探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 (2013): 70.

  [6]郑文静.“在毁灭中重生——析《北回归线》中的性描写”.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5(2008):119-120.

  作者简介:程于航(1991–),女,汉族,河南桐柏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2013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