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摘要:道家美学指向人生和宇宙的深层,求索“形而上”的意义。采取一种超脱、“忘”的态度,保持一种人格、精神的自由,而美就是这种自由的产物。中国艺术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家的影响,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用有限画面表现无限意义,“象外之旨”,在人的情理冲突中传达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使人们获得生命感悟。
关键词:道家美学;道;意境;无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是道家美学基本精神的奠基者,而庄子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者。庄子的根本立足点是其所宣扬的人生的自由境界和个体的无限发展,而审美的境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分析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的电影《本命年》中,就融入了道家美学思想。
一、“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①“道”是以宇宙本体和生命体悟为审美和艺术的最高目标,人生的境界是对自由的追求。电影的魅力就是回归电影本身,回归于对生命本质的诠释。电影《本命年》中李慧泉努力寻找自救之路,但是命运并没有善待他,整部影片一直是沉闷、阴暗、忧郁的色彩基调。
影片名字《本命年》,也是“轮回”,人生每一次轮回中的变与不变都标记了我们性格的符号,主人公的符号是空虚与迷失。在影片结构上,李慧泉的出狱和最终被无流之辈人所杀构成一个轮回。当他穿梭在那条幽暗的小路上时新的命运就开始了,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工作。邻居罗大妈的热心帮忙,片警的劝导,靠做生意过生活,小歌星赵雅秋的出现,他对生活充满期待,按时去派出所汇报情况,劝越狱好友自首,用金钱帮助刷子获取爱情,跟崔永利做生意上及拒绝其不正当要求。但当方叉子拒绝自首,刷子的欺骗,“倒爷”的歧途,追求小歌星被拒绝,这一切将李慧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重生架构分崩离析,他的心灵没有了故乡,随后被两个抢劫犯捅了一刀失去生命。此时,表演已落幕,观众都散了,只有李慧泉逆道而行,表现他在精神层面上的与众不同和孤独,完成轮回。李慧泉是挣扎在底层的人,没有高文化、远大理想,可他一样经历了人生的痛苦和快乐,所以他活着或者死去,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意境”
道家思想的运用由“有形”向“无形”转变,用道家思想的“有形”来勾画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画面建构、声音渲染等,用道家的“意境”的思想,来体味声画关系,“静”“动”相互影响,营造气氛。电影艺术既要给人以“趣味”,更要给人以“深致和美”,亦即启发人作“形而上”的思索,这是中国电影艺术追寻的终极目标。②
影片开端,李慧泉出狱就用了象征蒙太奇的手法,地下通道—马路—汽车—房屋—汽车,通过一些城市特有物象的空镜头,来表现和暗示主人公精神世界无法摆脱的人生境遇和看似命运的安排。李慧泉生活的小屋,就是他内心世界,阴暗和狭小,但却有着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照亮小屋中的全景,而是有选择的去表现一些细节,如史泰龙海报。每一种家具物件的摆放,都暗示其精神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象征他内心世界的空荡、挣扎。而主题曲《留下油灯光》表现爱情是无奈的,爱过之后的爱情更像盏油灯光,未必灿烂却更加温暖,未必接近完美却更像一个可以实现的梦。
三、“无”
道家的道是“大道无形”,是把艺术同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相联系,追求的是对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影视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大容量的场景,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先验先知将画面所缺失的部分补充,表现“象外之意”,用有限画面表现无限意义,比如空镜头、空白、无声、远景等镜头运用都是“空无”的体现。
《本命年》中李慧泉24岁,正处在性意识的青春期,当时社会环境的封闭,刚出狱的压抑郁闷心理,他的性欲望无以释放。影片用两个镜头来表现: 一个是主人公晚上睡不着觉,拿起《台湾妓女》杂志; 一个是空镜头,配音是吱吱呀呀床板震动的声音。影片影调的技巧,李慧泉与方叉子构成画面冲突的双方,李慧泉一直劝说叉子自首,遭到拒绝,语气变得虚弱和犹豫。越狱的叉子却占据话语权,拒绝自首,追求自由。表面上是方叉子让李慧泉把灯关了,实际上也是李慧泉的选择,黑暗中俩人抽烟,火点时隐时现,表示善良之光非常虚弱,将要熄灭,李的价值观在悄悄地改变,也是伤痕文学在电影中体现。
《本命年》作为一个人的无声呐喊,深受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影响,也将道家美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李慧泉最后的毁灭,那种凄凉显示出了一种悲壮,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内心力量的升华:“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无论你活得很伟大,还是很普通,只要你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并努力为之奋斗,那就是光彩的人生。”③
注释:
①宗白华.艺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1.
②史可扬.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0.
③李军锋,<《本命年》:写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作品透视》,2013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军疯.本命年:写实主义的典范之作[J].电影文學,2013(18):91-9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