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文传学院
摘要:2009年上映的影片《恐怖游轮》气氛压抑,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背后蕴含着对心理学和生死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探究。本文就着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对电影中女主角莫名失忆、意识回归和影片中无法捋出开头的无限循环等谜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神分析;《恐怖游轮》;镜像
一、潜意识里的自我逃避
女主角JESS是片中所有线索的起因,表情上的若有所思、思想与行为上的前后不一致,这些反常举动的背后预示的心理学问题不仅是她的恐惧更是她内心的一种自我逃避。
(一)自我逃避的表现
回响的门铃打扰着准备行李的JESS,她要带儿子同朋友Greg出海,开门后,却没有看见任何人;上船后,在面对朋友们的询问中,JESS恍惚而茫然,只是坚持要起航;三角号上,JESS重复的说着“I dont remember”,在海瑟的问询中,她不记得刚刚做过的梦境,却说是个噩梦;明明和儿子一起出门,却在被问到为什么独自来港口时,说她不记得,而后改口说儿子在学校。这些不寻常的表现里我们能感受到,JESS不是寻常的失忆,她是在对内心中不愿忆起的真相进行选择性的逃避。
从影片开头,JESS对Tommy的紧拥和柔声安慰开始,一个温柔、耐心且充满爱意的母亲形象就成为观众对JESS的既定定位;而后三角号出事,JESS为回去见儿子这一信念,所产生的强烈求生欲望里,一个勇敢坚毅的母亲形象又冲击着观者。最后,第二重的JESS逃出了游轮上的噩梦,上岸回到家,终于看到了原本的自己:粗鲁、暴戾、毫无耐心、甚至视Tommy为累赘。
(二)自我逃避的深层原因
JESS自我逃避的深层原因在影片中一些碎片式的信息里,可以细细捋出头绪。
第一,从影片的显性内容里我们了解到,JESS独自照顾着患有孤独症的儿子Tommy。在结尾处JESS的咒骂中,隐性的提及了丈夫这一角色:“都是受你爸爸的遗传,他也是个混蛋”。至此一个不幸的单亲家庭在观众的想象里呈现了出来。丈夫的缺席、孤独症的儿子,JESS的生活里不只是辛苦,最重要的是辛苦背后爱的匮乏。作为妻子失去丈夫的爱;作为母亲同样也得不到爱回馈。她不愿面对现实,她想要逃离这样的现状,所以用失忆来掩盖内心的矛盾。
第二,影片中Greg和JESS的相处中,可以看出Greg对JESS毫不掩饰的喜欢。但JESS并没有像Greg一样勇敢面对。从莎莉和希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关于JESS与Greg认识的原由:JESS是一家餐厅的服务生,Greg用餐时,两人偶然相识并成为好友。莎莉的语气里满是对JESS的不屑,她不希望好友Greg和JESS在一起。JESS自己无疑也有着这样的考虑。
二、梦境中的自我救赎
“梦代表着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①”。JESS出于对儿子的内疚和对生活的不甘意念,构造出了这一场时空交错往复的痛苦梦境。但由于她执意要在梦境中救赎自身、找回儿子。所以她无法清醒,只能痛苦的轮回着。她想要从中找寻到解脱的出口。
影片在构思时,借鉴了希腊神话Sisyphus推石头的惩罚的故事和英国诗人塞缪尔的叙事诗《老水手之歌》中的主题。1)大家看到关于Aeolus号的历史介绍时,好奇于风神的儿子为何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莎莉说:“他没有遵守对死神的承诺”,这段对白看似并不重要,但联系片尾的JESS与出租车司机的对话时,会发现这是导演的伏笔。司机在JESS下车时说:“我会一直开着里程表,你会回来的对吗?”,JESS答应了司机。这与Sisyphus的神话故事有着惊人的吻合。“在睡眠中我们无法直接表达梦中的想法,但我们会接受梦的伪装②”JESS的梦境中最大的物质性的承载就是这艘Aeolus号游轮,这艘游轮却又在名字的历史上就表现出这是她的自我惩罚意识。2)海鸟的意象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一行六人准备起航时,海鸟从晴朗的海面上飞来,航行开始了;风暴后,幸存的五人看到游轮来时,一只海鸟叫着飞远了,被救的喜悦下是无法想象的噩梦;第一次五人都死亡后随着一声海鸟的啼鸣,JESS亲眼看到了新一轮循环的开始。电影里海鸟的反复出现,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符号,预示着剧情的转折。《老水手之歌》中老水手带领同伴们出海,莽撞杀了一只信天翁,给帆船带来了厄运,但自己却无法死去。这一伏笔在片尾JESS在带儿子离开,撞死一只海鸟时,得到解释。JESS就像那痛苦自责的老水手,她想尽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却无法摆脱噩梦。因为这复杂的梦,是她自己“直观隐意的愿望”。3)影片除了剧情中暗喻着这是JESS自我意识所构造出的梦境外,在视觉表达和场景布置的复现也暗示着这一点。如:一行人看到游轮来时,原本偏向幽暗的色调突然转向明亮,游轮周围笼罩着梦幻且不真实的光芒;船上,唱片机中跳针的音乐和JESS开车带儿子离开时,游行乐队演奏的音乐相同;餐厅中间鼓面上的图案也与车祸现场的鼓面图案重復;游轮上的房间号237正好就是JESS家的门牌号码。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里提到,梦虽然有伪装的现象,但细节上的一致可以证明:梦是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愿望。
三、本我与他者矛盾中的自我解脱
影片中JESS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潜意识里的自我逃避,同时又由内疚而构造出自我救赎的梦境。这两种自我认识相互矛盾、交融,使她在梦和迷惑中找寻解脱的方法。
拉康在论文《作为自我作用的塑造者的镜像阶段》中谈到:“观看镜子的小孩在婴儿时期就形成了对于自己的身体结构的想象性图像③”。孩子看到了镜中的形象的统一性,将它当成自己形成自我认同。而后的讲义中他又写道:“他看到自己,他反映自己,把自己当成他人,而不是他自己——这是人性的基本面,它们构成它全部的想象生活④” 在这里,孩子从镜子中看到了他者,他意识到那不是自己但从中又反映着自己。电影《恐怖游轮》的官方海报中,JESS拿着斧头警备又恐惧地防卫着,她脚下的血迹里倒映着同样拿着斧头的自己,但却是蒙着面穿着连体服的杀手的形象。影片里作为主视角的第二重的JESS在上了Aeolus号游轮后,就是一个我本善良的孩子在一重重的杀手模样的他者里看到了另一面的自己,她不愿相信这恶魔般不断对同伴进行残杀的人是自己。转折点在影片的52分钟,她来到了地下室里,杀人提示的便条上和自己一样的字迹、挂在衣柜里和凶手一样的连体服、凶手死前不停重复的话语...这一连串的线索中JESS发现凶手就是自己时,她明白了一切都在不可停止的发展着,如果要结束这个无止境的重复,回去见Tommy,她就必须像之前无数个自己一样“kill them”。对着镜子中的自己,JESS不停地问着“who are you?”这种分裂使她痛苦,但最后对儿子的爱意还是让她选择了对伙伴的杀戮。她凶狠的对着镜子骂了一句,然后开始准备枪支和弹药,那是她对自己选择的忏悔同时又是对杀手模样自己的认同。
电影中主要出现的一共有三重JESS在进行着无休止的循环,但无论是中间过程是如何发展,JESS都会来到地下室面对着自己进行自我抉择,最后宿命般的开始杀戮。JESS每一次在善良的本我与被迫的杀戮前的游离,都是从分裂到认同的蜕变,身体与精神的统一性使她找到出口,走向解脱。第二重的JESS活着被冲到岸边,回到家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对儿子粗暴的打骂,她砍死自己代表希望惩罚过去犯下错误的自己,是赎罪和忏悔意念的实像化。而后带儿子离开时发生了那场,故事之始也之终的车祸。站在一边看着车祸现场的JESS实则是她的魂灵的回望,这表现着她对生前记忆的寻回、对车祸事实的正视。身后的司机即死神说着“任何对这个孩子的挽救都是徒劳的,他已经死了。”JESS凝望着儿子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结局了,绝望的自己所做的一切挽回都是徒劳,面对是唯一的解脱。
注释:
①弗洛伊德著.孙绍武编.弗洛伊德文选[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1.P13.
②同上,P19.
③格尔达·帕格尔著.李朝晖译.拉康[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P23.
④同上,P24.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著.孙绍武编.弗洛伊德文选[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