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身份认同与人格平衡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23258
祁鸿雁

  摘要:电影《丹麦女孩》讲述了男主角埃纳尔﹒韦格对自己性别认同的改变,最终争得妻子的支持,勇敢的接受了变性手术,成为女人莉莉的故事。影片着重地描写了莉莉与格尔达两个女孩的情感矛盾,爱恨纠葛,包容理解,牺牲和相互成就。体现出主人公追求自我的勇气魄力和与传统现实观念的反抗,也反映了其不断探索并追寻真实自我价值的困惑和艰辛。本文从自我的认同与人格平衡、社会身份的塑造与重塑、灵与肉的合二为一,三个方面来解析男主人公由男化女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精神人格的统一;其男性自我身份的塑造与女性身份的重塑,妻子格尔达由震惊,反感到厌恶甚至绝望,再到理解,包容,同情与支持;以及埃纳尔社会身份变成女性角色莉莉之后,由画家变为化妆品销售的社会身份的变化;到最后接受变性手术后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进一步揭示了埃纳尔在变成真正的女性角色莉莉的痛苦与喜悦,并最终勇于追求真我的魄力;同时也赞扬了妻子格尔达的宽容与成就爱人的伟大,并呼吁扩大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关键词:《丹麦女孩》;超性别;身份认同;平衡

  简介:影片《丹麦女孩》根据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莉莉﹒埃尔伯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影片的热映,让历史上这个真实事件的传奇女主角莉莉﹒埃尔伯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电影讲述了同为画家的年轻夫妇,埃纳尔和格尔达,起初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佳人,他们的爱情浪漫而温馨。埃纳尔细心、体贴,对妻子呵护有加;而格尔达热情独立,勇于尝试新奇事物。只是擅长画人物的格尔达在事业上逊色于擅长画风景的丈夫。格尔达一方面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有长足的发展。格尔达邀请自己的好友当模特,可好友有事失约,交画日期在即,无奈下让丈夫穿上女装假扮模特,而埃纳尔看着美丽的女性饰物勾起了童年内心小女孩的回忆。而后来的朋友聚会,格尔达提议让丈夫女扮男装出席,彻底让埃纳尔内心的女性形象释放并占据了肉体,进而颠覆了他的男性形象。在妻子的要求和社会压力下,矛盾的埃纳尔最终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接受变性手术。妻子也从最初的抗拒,失望到最后的宽容理解,对埃纳尔不离不弃,最终丈夫在接受第二次变性手术时严重感染,结束了自己伤感而传奇的一生。

  一、超性别批评理论

  超性别起初主要指那些改变了自己的社会性别而没有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的人。后来,逐渐包括了一些没有改变自己生理性别的性别怪异者,比如:穿奇装异服者、雌雄同体者和人妖。最终,也涉及了变性人。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酷儿”理论,主要指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态的表达方式,是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一致的人。它批判性地研究生理的性别决定体系,社会的性别角色和性取向。酷儿理论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同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反对传统的性别观点对人们的压制和禁锢。

  二、自我的认同与人格平衡

  埃纳尔内心是个女性,这是在他童年的时候就以沉淀的情怀。在他的故乡埃瓦勒,他穿着妈妈的围裙,和他的玩伴汉斯玩耍,汉斯恍惚间觉得埃纳尔是个漂亮的女孩,然后亲了他。埃纳尔的父亲及时发现并严厉斥责了他们。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下,埃纳尔收起了自己的女性形象,而汉斯也告诉他绘画也是人生的寄托,他就开始画画。成年之后,埃纳尔成为了著名的画家,他也认同自己的社会身份。只是,内心里那个女孩总是体现在他的方方面面。埃纳尔爱整理东西,爱干净,喜欢看妻子化妆,对妻子妆容的精致要求完美,总是帮她擦去嘴角多余的口红。在外人看来的贴心之举,实际上是自己沉迷甚至羡慕女性的特质。他喜欢女性的服饰,喜欢它们的手感,在格尔达让他扮女模特的时候,埃纳尔沉迷于女性光滑的丝袜和造型别致且精美的服饰,他想象自己占有了这一切,而在自己男扮女装出席宴会时,内心的莉莉呼之欲出。他无法从莉莉的世界里抽离,可是每天为了妻子和社会的责任,他极不情愿而又必须扮演埃纳尔。他们四处奔波求医,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医生们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治疗,最后得出埃纳尔是个疯子的结论。格尔达坚决认为自己的丈夫没有疯,自己以丈夫的女像莉莉的画作取得巨大的成功,要在巴黎开画展,她毅然带着丈夫来到了巴黎。埃纳尔用心观察并模仿街上女性的语言,姿势,神态,想融入到女性的世界中。可是,当他赤身裸体看着自己的男性身躯,又是那样厌恶。他去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寻求答案,想摆脱这种矛盾的自我分裂,获得人格的平衡。在巴黎遇到儿时的玩伴汉斯,汉斯鼓励他寻求正确的医学道路,他遇到一位理解他并且愿意给他做变性手术的医生,他觉得如获救命稻草,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后來他一直以莉莉的身份生活,在医院里,莉莉以女性的口吻和关切同其他病友聊天,她畅想着自己即将成为真正的女人,迎来真正女性的生活,和男人恋爱,结婚,厮守终身,过上女人该有的幸福生活。莉莉才是那个内心正确的灵魂,也只有成为真正的女人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不必伪装,带着面具,极不情愿的生活。

  三、社会身份的塑造与重塑

  身份,是为了被理解或视为身份。每一个指意因素如果要指意就必须与这种身份认同,而每一个能指或记号必须是可识的。埃纳尔是画家的时候,他着男士套装,行为举止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一些女性特征,如容易害羞,细心,爱整理衣物,但在外人看来都是好男人的代名词。他不喜欢嘈杂的宴会,喜欢安静,有一些内向,也是性格使然,无可指摘。这种身份是埃纳尔的社会符号,是埃纳尔建立起来并被社会所认可的。妻子格尔达与他的性格不同,她热情独立,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在外人看来格尔达和埃纳尔正好互补,而他们的爱情也像风景油画那样美丽。

  身份是流动的,是长期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身份是一种再现,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别人,实际上都是自身身份的建构。埃纳尔以女性角色莉莉视人时,放弃了绘画事业,放弃了埃纳尔所有的身份,甚至厌恶。她做了第一次手术回到斯德哥尔摩,在商场做了化妆品销售,且乐在其中,她可以向其他女孩那样穿衣打扮,行为举止宛若一个妙龄女子。她开始在意自己的体重,她喜欢这样的自己。而妻子格尔达从开始的反对,无可奈何,到最后逐渐理解包容。她的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她的爱超越了性别,而性别只是加在人之上的符号,她爱的是埃纳尔性别背后的本质,不论他或她是埃纳尔还是莉莉。她陪着莉莉做变性手术,从妻子的身份到灵魂伴侣的转变虽然痛苦但因为爱还是选择宽容,理解和支持,她不想看着自己爱的人痛苦,而宁愿自己默默承受。

  四、灵与肉的合二为一

  影片中莉莉说,上帝把她的灵魂塑造成一个女孩,而她纠正了自己身体的错误。莉莉认为她的真我其实就是女性。在她是埃纳尔的时候,他就一直以自己的故乡埃瓦勒为题材,这始终贯穿在电影之中,像一个隐藏在埃纳尔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秘密,就是成为真我,成为女人。莉莉最后一次手术后,虚弱地和格尔达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母亲抱着她,叫她莉莉。格尔达心痛地说,下一世,你生来就是个女儿身,享有所有的关爱和呵护,幸福长久。莉莉含着温暖的笑容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带给她伤感又带来光明的世界,她并没有遗憾,她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统一,满足地离开了。

  莉莉走后,格尔达怀着悲痛的心情,怀念着这个带给她与众不同又刻骨铭心的爱人。汉斯陪同她回到了莉莉的家乡埃瓦勒,她带着莉莉送给她的丝巾,可丝巾随风而飞,汉斯要帮她追回,而她却说,让她飞吧,给她自由。丝巾象征着莉莉,回到了家乡,找到了灵魂真正的归宿。莉莉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在埃瓦勒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另一方面,这条丝巾也是莉莉对格尔达的感激,对她的理解包容,支持,感激她使她成为了真正的自己,也感激此生有她相伴。此片结尾虽然伤感但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五、结语

  影片《丹麦女孩》是一部人类在探索自身和社会认同的力作。莉莉在精神和肉体上痛苦地寻求人格的统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格尔达对莉莉的爱,也是超越了性别,上升到灵魂。影片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现象,超性别者一直试图保持自身和社会的一种平衡,寻找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他们在孤独和集体之间徘徊,力图在异性恋主导的世界提供常见的参照框架之外构建一种身份,而这种身份总是受到世俗舆论地挑战和束缚,他们渴望提高全社会对无性别和超性别的认同感和包容度,而这条道路是非常坎坷和艰难的。

  参考文献:

  [1]于连﹒沃尔夫莱.批评关键词:文学与文化理论[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Annamarie Jagose: Queer Theory: An Introduction[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3][美]葛尔﹒罗宾等.酷儿理论:西方 90 年代性思潮[M].李银河,译.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

  [4]包亚楠.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互换:《新夏娃的激情》的跨性别分析[J].科技信息,2011 (31):p.450.

  [5]王丹丹.《奥兰多》—超越性别,走向自由[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刁杰阁.变幻的性别—酷儿理论视角下的《新夏娃激情》[D].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